為了下一場戰爭,西方帝國違背中國封鎖禁令,祕密購入一艘商船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清朝和英國軍隊第一次較量,仗雖然打完了,但雙方都沒有完全摸清對方的底細。取勝的英國人知道,大清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道光皇帝願意求和,開放口岸,是因為英國艦隊封鎖大運河,威脅到了漕運的安全。這是朝廷的命脈,千萬不可有失。從骨子裡,滿清仍然認為英國人是蠻夷,只要大清振作起來,不見的就打不過。

英國人也知道大清皇帝還不服氣,因此,一直加緊收集中國方面的各種情報,為下一次戰爭做好準備。大清水師的真正實力是英國人最感興趣的一個領域,為此,英國人秘密購買了一艘中國的大型海船,開回英國進行研究。

為了下一場戰爭,西方帝國違背中國封鎖禁令,秘密購入一艘商船

這艘中國海船名叫“耆英”號,正是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人簽訂了《南京條約》,英國人對他還是很有好感的。為什麼說是秘密購買的呢?原因是滿清政府一直有不許賣船給外國人的禁令。

從歐洲開闢新航線到達中國以來,中國海船技術是領先歐洲的。哥倫布他們的海船都只有兩三百噸,以及最早出現在中國海域的葡萄牙人,荷蘭人,他們的船隻都不比中國海船更大。

“耆英”號是一艘平底三桅帆船,全長近50米,寬10米,深5米,可載重750噸。主桅用柚木製成,高27米,另兩桅高度為23米和15米,全船有15個水密隔艙。這艘船在當時的中國海船中算是比較大和先進的,主要用於廣東沿海的茶葉運輸。

為了下一場戰爭,西方帝國違背中國封鎖禁令,秘密購入一艘商船

1846年12月,“耆英”號從廣州出發,船長是英國人凱勒特,有30名中國船員和12名英國水手。據說,這艘船和清朝水師最大型的戰船是一樣的,英國人終於有機會徹底研究一下自己將來的對手。

“耆英”號經過三個月的航行,在好望角遇上猛烈的颶風,並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非常優異的抗風浪能力。“耆英”號最初目的地是倫敦,哪知在大西洋遇到逆風和洋流,索性先航行到紐約,休整一段時間後,再回英國。

就這樣,“耆英”號的紐約呆了好一陣子,每天上船參觀的美國人都有好幾千人,他們都沒想到中國也有這麼大的海船,能夠實現遠洋航行。

為了下一場戰爭,西方帝國違背中國封鎖禁令,秘密購入一艘商船

1847年2月,“耆英”號再次出發,從波士頓直駛倫敦,只用了27天便穿越大西洋,比當時的郵輪還要快。到達倫敦後,英國女皇等各方人士,都上船進行參觀。

此後不久,“耆英”號被拆掉,木材被用於製成兩艘小船,給英國人當渡輪。由此看來,英國買“耆英”號的真實目的,研究清朝水師海船技術的可能性更大。

“耆英”號創下了中國帆船遠航的紀錄,也是中國船隻第一次到達歐洲。不過,這並不值得中國人驕傲,早在“耆英”號的四百多年前,中國已經有更大、更強的船隻航行在大洋上,鄭和寶船。

為了下一場戰爭,西方帝國違背中國封鎖禁令,秘密購入一艘商船

據考證,鄭和寶船的排水量可達兩千噸左右,超出“耆英”號幾倍。而且“耆英”號的船型屬於廣船,船底較平,適合近海運輸。明朝水師多采用吃水更深、抗風浪更強的福船。

鄭和寶船、戚繼光、鄭成功水師的戰船都是福船,清朝水師反而因為禁海,放棄了遠海的控制權,只裝備一些近海航行的廣船。但是,不管怎樣,這些中國海船在英國軍艦面前,都已經落後了。

清政府的技術封鎖禁令沒有擋住英國人的購買行為,其實這樣的禁令早已經過時。新航線開闢後,歐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世紀四十年代,正處在蒸汽動力鐵甲戰艦取代木質帆船的前夜。

為了下一場戰爭,西方帝國違背中國封鎖禁令,秘密購入一艘商船

邪片戰爭中,英國艦隊主力是三艘排水量1700多噸的木質戰列艦,船員300多人,每艦擁有74門火炮。這些火炮分多層安放在兩舷甲板下方。這還是英國海軍最小型的戰列艦,更大型的可裝120門炮。

英國人顯然在開戰前就研究過清朝水師,認為這樣的艦隊已經足以粉碎清軍的抵抗。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清朝水師根本沒有與英軍交戰的能力,任憑英軍在中國沿海肆虐。

“耆英”號的遠航只能證明中國海船有這樣的能力,並且讓英國人確信清朝水師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曾經輝煌的中國造船技術,已經淪為了古董,再也無力保衛自己的海疆。

【參考資料:《清史稿》、《正誼堂文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