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裘颓堕皆从敬”考论

许多经不起推敲的结论因为出自专家,便也往往被奉为圭臬,结果当然是贻害无穷。例如第五回中的“箕裘颓堕皆从敬”一句,前辈蔡义江老先生在大作《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解为:“箕裘颓堕:旧时指儿孙不能继承祖业。箕是簸箕,裘是皮袍。《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工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说,善于冶炼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缝补皮袍,为炼金属、烧陶土修补器具作准备;善于造弓的人家,必定先要子弟学会做簸箕,为弄弯木竹、兽角制成弓作准备。后人因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敬,指贾敬,他颓堕家教,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养了个不肖之子贾珍,而贾珍则‘乱伦’与儿媳私通。”(93页)

开头将“箕裘颓堕”解为儿孙不能继承祖业,后又说“他颓堕家教”,很明显,同一个“颓堕”可以根据老先生的愿望随时变换语义(“他颓堕家教”似乎语义不通)。事实上,“堕”在古汉语中同“隳”,毁坏的意思。“颓”也有“崩坏、倒塌”意。二词连用,就是毁坏意。因此“箕裘颓堕”本义指祖业被毁。全句的意思是祖业被毁是从“敬”开始的。此“敬”只能意指贾敬,显然只是指责贾敬,并没有批评儿孙的意思。作家为什么要将祖业被毁的责任推到贾敬身上呢?红学家们不明就里,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判定是因为他放任子女胡作非为。可是,说子女胡为是贾敬的罪过未免有点强词夺理,人家不过只是一味炼丹罢了;再说要论罪过,也该追究到贾母头上才是。

贾敬代人受过的罪名里还有一条是贾珍与儿媳乱伦,这颇有株连九族的意味,而更荒唐的是,这个罪名本身是笔糊涂账。小说中根本没有半个字说及有此案发生,当然更不存在哪个犯罪分子了。那么哪个高明的法官把这件莫须有的案件归到了贾珍头上呢?最先是俞平伯。不过俞先生是个厚道人,他在作这个结论时一再强调“想是”“似是”,有点像说“我个人私底下认为有这种可能”。不料后来的学者拿鸡毛当了令箭,索性变成了言之凿凿的铁案。套用一句当下的话说是:大学者就是这么任性!

学者们有罪推定的证据主要来自十三回的脂批。可卿死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本此处有眉批曰:“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天香楼何事此处并无交代。靖藏本则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庚辰本有尾批曰:“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不但明确说是淫丧天香楼,而且似乎还有“遗簪”、“更衣”等内容,只是批者出于慈悲让作家删掉了。如何淫丧也没说,俞平伯等推断是与贾珍私通败露,于是惊恐自缢。这一说法是如此具有影响力,以至于今日了解红学史的人基本都视为不刊之论。

既然已成常识,反驳起来难度就大,还要冒着被人视为离经叛道的风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否定脂批的真实性,但在没条件接触原始版本的情况下这将是一项浩繁的工作,需要对全书中的每一条批语逐一鉴别真伪。说得明确一点:许多红学家迷信的脂批,其实其中也有很多是后世人的妄评,毫无价值。其次则是否定以上这几条专家们用以作证据的批语。也有快捷方式。批者装模作样假充自己参与了作家创作,而且有板有眼的说作家接受了自己的意见,若果真如此,他就该明白作家创造可卿这一形象的深意,遗憾的是,批者把她作为实有其人来看待,甚至没想到这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仅凭这一点,批语的可信性就颇值得怀疑。何况从常理说,既然出于慈悲要将如何死去隐去,为啥还要在这儿透露出来呢?不让作家写而自己偏出来揭发,这老朽也忒不厚道点了吧?

事实上,即使贾珍真的与儿媳私通,这又与贾敬何干呢?宁府里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难不成都是贾敬的罪过?

在小说涉及贾敬的有限文字中,此一人物基本是被虚化处理的,无论他的生日还是死亡都是由别人的口叙完成,其中既无详细场景和过程的文学性描述,也不见对人物心理动机的交待,整个人物完全像个影子一样。首师教授沈治均在《红楼梦成书研究》中指出:“贾敬这个人物在书中并不重要。他很少出场,并且在六十三回就死了,可以说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当中没有发挥什么实质的作用……除了世系符号之外,他仅有的功能是承担一个‘养不教’的罪名。”但就是这样一个连存在都值得怀疑的小说人物,竟然受到了作家毁坏祖业的指责与诅咒,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可能让很多人瞠目结舌:贾敬喻指的是真实的雍正!从能够查到的有关雍正的史料中,我们了解到以下信息:雍正在位后期长期与一位皇后生活起居于圆明园;暴亡;张廷玉回忆录中透露死时情状可怖;谥号敬天昌运……至诚宪皇帝;生前炼丹,死后道士被乾隆赶出。与此映照的是小说关于贾敬之死的描绘:服丹而亡;死后“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当然无法用历史证明小说,但也只有如此联想才会深切理解“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深意。何况清代统治者掩掩藏藏的雍正死亡史恰恰能与小说中的贾敬吻合。

与此相关的是,下一句“家事消亡首罪宁”中的宁不是宁府,而是皇宫的暗示。我们会在稍后作出详细分析解读。不过可以在此透露的是,小说中有关宁府的描述大都涉及对皇宫的暗示。当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当柳湘莲说宁府里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时候,你有点奇怪宝玉为何不反驳、不辩解,反而笑道:“你既深知,又何必问我?”吗?再去看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吧,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场景是在暗示皇宫。

我提醒大家的是,小说十一回开头写贾敬过生日贾蓉送了他十六盒东西,你有没有回头看看第十回的药方里有几味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关注本号码,我们会给你越来越多的披露。谢谢已经关注的朋友。

“箕裘颓堕皆从敬”考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