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菲特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無法培養掙錢的腦袋?

巴菲特曾說過一句話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不會有精力培養一個掙錢的腦袋,所以,你窮得很穩定!

很多人對此比較難理解,認為不省錢,怎麼存錢;不存錢,怎麼有資本賺錢?

肯錫的對此做出很好的解釋: 我從不做經濟艙,這並非我鋪張浪費,而是我在頭等艙認識一個客戶,就能給我帶來一年的收益!

這句話點明瞭一個點,省錢固然有道理,但別因為過度省錢,忽略了【機會成本】

不少人既不投資自己,花時間在成長上;又不投資別人,花時間用於交際——最終還希望積攢很多的財富,這無疑是天方夜譚!

當然,這還只是機會成本這一個方面,花費太多想法在省錢上,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的損失也是極其大的。

為什麼巴菲特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無法培養掙錢的腦袋?

01你的時間值多少錢?

很多人習慣性節省,但省下了金錢,最後卻浪費了時間而不自知。

現實裡窮人很少反思——我用掉的時間是否划算,是否最大化了我的收益?是否加速了我的成長

他們只是一味的省錢,省錢,再省錢,寄託於用「節儉」+「時間」換空間,但卻忘了人賺錢最核心的一點事增加自己的時間價值。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不是原子彈,而是“時間+複利”

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裡,別花太多時間想著省,而是時間增值,才是明智的選擇。

我月薪3000的時候也非常省,省了一年月薪還是3000,窮困潦倒,在貧困的生活裡拼命的折騰掙扎,任憑努力都沒有結果。

後來才發現,我的錯在於沒想過讓自己時間值錢——當你時間價值的增長還沒觸頂的時候,省錢是最大的浪費。

於是我開始花錢投資自己和別人,投桃報李,雖然背上了嚴重的負債,但不到一年,我的月收入就超過了1萬,為什麼?

因為這些正確的投入,讓我自己更值錢,讓人脈更值錢!

曾經我諮詢過一個30歲不到,就年薪百萬的高管,問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她說:我哪來什麼秘訣,花錢買時間罷了!

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當你還在花時間處理低價值的事情時,別人把時間都花在的最核心的事情上,肯定能很快便脫穎而出,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升職加薪,走的更遠。

縱觀身邊人,花時間省錢的往往是真窮,花錢省時間的即便貧困也只是暫時的狀態!

整個人類的文明歷程,無非也是一個“省時間”的歷程!我們的先輩發明工具的原因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為了節

省時間專注於更重要的事。

當我們的時間被解放出來,能夠去創造,能夠去創新,能夠去改造世界時,我們的文明才能做到如此燦爛。

靠節省金錢,浪費時間能做到嗎?——根本不可能!

為什麼巴菲特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無法培養掙錢的腦袋?

02

當然,會有人不屑一顧的說:老子有的是時間,浪費時間省錢,簡直是血賺!

那我要問了:那你的精力也是無限的嗎?

如果一個人腦子裡,全部裝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乘坐哪一輛公交更便宜,哪個超市的東西打折,哪個菜市場的哪個菜更划算,哪個地方固定什麼時間做清倉....請問他哪裡還有精力思考更好的賺錢嗎?

馬雲會為了這些事斤斤計較?任正非會天天想這些?——別說現在的他們,就是剛創業那個階段,他們也決計不會考慮這些,分散自己的精力。

羅曼·羅蘭說: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

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有許多口井,在這些井上都需要花費精力去維護,你在“省錢”的井上面花費的精力多了,自然沒有精力花在“賺錢”的井上!

每個人都要清楚,哪些事情上該做“加法”,哪些事情上該做“減法”,平衡好自己抉擇,不要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為什麼巴菲特說:一旦你有了省錢的腦子,就無法培養掙錢的腦袋?

03

當然,敢花錢,不等於亂花錢?如何平衡時間和金錢,培養賺錢的腦子呢?

有幾本書,能夠很好的幫我們扭轉思維:

《精進》會告訴你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種緩慢的疊加。

《自控力》會告訴你如何杜絕失控,知行合一。

《聰明人是怎樣管理時間的》會告訴你我們對時間的使用居然有這麼大的浪費!

一本教我們如何提高時間的價值,一本讓我們想到而且能做到,還有一本教我們如何做好時間管理,讓時間產生複利。

這三本書不少讀者看完以後,紛紛發言:

“才讀了幾節,我後脊樑骨就一陣冷汗!”

“ 他讓我從來沒這麼真實的感受到時間,也讓我覺得許多的企業培訓,時間管理的學習是多麼的有道理和有用,只是,由於自己的心智沒打開,才讓自己一直是在拒絕學習,啊,原來自己一直是在拒絕學習!”

“25歲以前讀這本書吧,你還一切來得及。35歲以前讀這本書吧,你估計得首先學會最後一章的面對現實,然後再重頭讀起”

………….

它們非常適合35歲以下年輕人,看完之後能獲得巨大啟發,而且價格不貴只要元,現在下單還有5元紅包領取。

點擊下方鏈接或者“去看看”參團,原價需要85元的書,現在三本包郵只要48元,還能領取5元優惠券。

如果你想改變“窮的很穩定”這樣的狀態,不凡點擊下方商品條,從改變陳舊的思維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