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遲鈍的力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現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都開始進入快節奏的生活當中,父母們都已經習慣了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因此也會在不自覺中這樣要求孩子,但其實“快節奏”對孩子不一定是好事……

前兩天,萱萱媽還在跟我這樣抱怨:“我拿我家萱萱真是沒辦法,每天干啥都是磨磨蹭蹭的,頭一天教育她要改正的事情,第二天就忘了!”聽完她的抱怨,我搖了搖頭說道:“你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前一天教育她的事都能忘,說明具備‘鈍力感’的基本特徵,簡單來說就是遲鈍的力量!這種孩子往往具備不記仇、意志力堅決等優秀特徵!”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遲鈍的力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萱萱媽聽後一頭霧水:“啥是鈍感力?這丫頭整天慢吞吞的,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

一、什麼是“鈍感力”?

“鈍感力”一詞其實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渡邊淳一自己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鈍感力聽上去會給人非常負面的感覺,但可以將它解釋成“有意義的感覺遲鈍”,它試圖傳達出不因為眼光淺短而喜憂、保持信念往前走的重要性。《讀賣新聞》的書評則乾脆搬出了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得主利根川進博士的原話:“我帶有某種遲鈍,只能依稀看到對大家來說顯而易見的東西”,以此來佐證“遲鈍”恰恰能夠擺脫世間常識的羈絆,出人意料地取得“世界性的發現”。

由此可見,鈍感力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上面案例中提到的萱萱媽,就是典型的中國父母的形象,他們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適應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卻往往忽略“遲鈍的力量”,擁有這種力量的人,表面上給人一種木訥、慢吞吞的感覺,但卻是如今快節奏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這種力量會提升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同時會讓這個人最終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遲鈍的力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二、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鈍感力”?

1、“鈍感力”可以讓孩子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想要做好事情,良好的心態是必要的前提。“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個人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或者因為受到一次挫折就一蹶不振,在如今的信息流時代,走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只看你怎麼走。因此,家長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鈍感力”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就可以及時調整心態,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因為某件事情而受到家長的批評教育,但擁有“鈍力感”的孩子第二天就可能會出現選擇性遺忘,忘掉自己被批評的不愉快的部分,只記得自己應該改正的錯誤。因此說“鈍感力”可以讓孩子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2、“鈍感力”可以讓孩子具備非凡的意志力

不得不說,現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般都是“四帶一”模式,孩子在家裡嬌生慣養,很少經歷過挫折和失敗,這就導致孩子將來獨自面對困難時缺少堅定的意志力,容易放棄。

而擁有“鈍感力”的孩子與普通孩子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意志力。擁有“鈍感力”的孩子對於一件事情,要麼就不做,要麼就一定會做好,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遭遇多少次失敗,他們都會堅定不移的堅持自己的目標,直至達成目標。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學習中很常見,比如:在平時寫作業時,對於一道數學難題,缺少意志力的孩子可能只是看一遍,就覺得自己做不出來,就會放棄,等別人做出來後再參考;而擁有“鈍感力”的孩子會一遍又一遍的找解題方法,直至算出答案,即使最後無法解出難題,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學習到的知識也都會得到有效鞏固。這就是擁有“鈍感力”所帶給孩子的好處。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遲鈍的力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3、擁有“鈍感力”的孩子,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永遠保持進取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家長很少表揚孩子,當問他們原因時,他們的回答竟然出奇的一致:“怕孩子得寸進尺、得意忘形”。這話其實說的沒毛病,大多數孩子受到家長表揚後,都會出現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情況,甚至到處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因此,有些家長不願意表揚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擁有“鈍感力”的孩子則不同,他們會認為:自己只是在朝著制定的目標前進,成功時應該的,沒什麼可得意忘形的,更何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鈍感力》的作者渡邊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當他還是個新人作者時,每當自己失去動力時,都會去一家小酒館跟老闆吐槽,老闆每次都大聲鼓勵他:別擔心,我感覺你很有才華呀!正是這樣的話,讓渡邊充滿動力,永遠保持一個進取心。正如渡邊自己說的: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三、如何養孩子的“鈍感力”,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1、教會孩子接受自己

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來完善自己,這個過程足夠漫長,也足夠艱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嘲諷、很多質疑,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站出來,堅定不移的支持孩子,讓孩子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努力。比如:在我國,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考大學就只有認真學習一條路,但有些孩子可能就是缺少在學習上的天賦,但他們對於藝術卻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度,因此可能會選擇藝考這條路。當然,這肯定會受到一些質疑,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接受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自己的選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遲鈍的力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2、教會孩子接受別人的不完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其實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缺點,只是有些人隱藏的好,不願意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不想可以偽裝,直接表露在外。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對自己不友好的人,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接受別人的不完美。

比如:有些孩子喜歡給別的小朋友起綽號,被叫多了,心態不好的小孩子很容易崩潰,以後變得自卑、憂鬱。家長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完美的,有些孩子就喜歡捉弄其他小朋友,你不要總是想著這件事,別人給你起綽號,說明你很有特點,大不了就是聳聳肩,你叫就叫唄,也不痛不癢,久而久之,他們覺得無趣也就不會叫了。這樣的話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既能教會孩子接受別人的不完美,也能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一舉兩得。

3、家長要教會孩子“就事論事”,避免孩子否定自己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一遇到困難,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直接否定自己的努力,甚至是人品。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就事論事”,而不是“就事論人”。這件事情沒做好,就只是事情沒做好,是我技巧方面的問題,而不是我這個人有問題,只要肯努力,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成功是遲早的事。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遲鈍的力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比如:孩子一次考試沒有考好,而作為家長,孩子的努力你都看在眼裡,這時就要告訴孩子:這段時間,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不用氣餒!考試就是要查漏補缺,這次沒考好,說明你對這塊內容不夠熟悉,接下來我們就有目標了,針對這些內容重點複習,相信寶貝下次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績的。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避免否定自己,更容易走向成功。

面對快節奏的的生活,我們不妨教會孩子巧用“遲鈍的力量”,這會讓孩子離成功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