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后是福临登基而不是博果儿登基?

曹政情


为什么最后是福临登基而不是博穆博果尔?如果依照中原王朝长期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他俩谁都没戏!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豪格的生母乌拉纳喇氏曾经是清太宗的继室嫡福晋)。只可惜,后金和清王朝根本不讲这一套,一切凭实力说话!



清太宗前脚刚去世,多尔衮后脚便站了出来,与豪格争夺皇位!豪格手握正蓝旗,又和清太宗亲掌的两黄旗下将领打得火热;一母同胞的多尔衮兄弟手里紧紧攥着两白旗。一时间,二人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坐拥两红旗的代善一脉除了少数子孙倒向多尔衮外,大多数都选择了待价而沽、作壁上观。执掌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则更加是高高挂起,他本就是小宗旁支,皇位与他绝缘。加之与清太宗的私人关系相当亲密,他不可能公开支持多尔衮。但是,济尔哈朗实力较弱,他也不想公开支持豪格,把自己卷入政治漩涡。毕竟父亲舒尔哈齐和哥哥阿敏的前车之鉴并不久远,济尔哈朗最终选择了表面上的中立。



就在这个时候,索尼、鳌拜、谭泰等两黄旗下将领干了一件自以为是的蠢事,公开要求“立皇子”!这帮人的初衷其实很明确,就是为豪格出头,可却被有心之人给利用了!代善等人见两黄旗下将领提出了这一诉求顿时看到了机会,清太宗的皇子可不止豪格一位!立一位实力相对弱小的皇子,对自身利益而言要远胜过多尔衮或豪格!代善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公开支持立皇子。两黄旗将领既然提出了“立皇子”,只要是皇子即位,他们也不便再公开支持豪格。表面上保持中立的济尔哈朗见形势一边倒,也选择了支持立皇子。实力对比瞬间扭转,支持立皇子者占据了五旗,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和豪格的正蓝旗成为了少数派,反倒是处于了劣势。



那么,立谁呢?豪格自然是被排除了。但是,清太宗的皇子还是有不少的。虽然清王朝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嫡庶之别还是存在的。接下来便是拼出身了,清太宗唯一在世的嫡子是豪格,但他被排除了。那么,就只剩崇德五宫福晋的儿子了,清太宗那些庶出中的庶出之子自然不在考虑之列。到这个时候,皇位之争实际上变成了清世祖福临与博穆博果尔之间的竞争。那么,清世祖又为什么能够最终胜出呢?



清世祖齿序比博穆博果尔靠前

清世祖虽然行九,算是清太宗儿子中齿序靠后的。可架不住博穆博果尔更小啊,他是老十一!彼时的博穆博果尔才虚三岁,话都还没说利索呢……让这么一个小娃娃坐在龙椅上,总归不是太好看的,不是吗?



博穆博果尔的生母背景太深

博穆博果尔虽然是清太宗的儿子,但是他的生母却不是只有清太宗一个丈夫。在被清太宗收编之前,博穆博果尔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是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当初清太宗之所以娶了这位寡妇,更多地也是因为她的这一身份。她在外藩蒙古圈子里的影响力太深、人脉也太广!代善、济尔哈朗等人之所以支持立皇子,就是为了寻找一位影响力较小的新皇帝,从而避免危害自身利益。显然,选择博穆博果尔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相对而言,清世祖母家的背景要相对弱小的多。蒙古科尔沁部是较早归附满洲的外藩蒙古部族,后金及清王朝与之关系更加亲密,对其控制力也更加强一些。而且,因为归附满洲较早,蒙古科尔沁部与外藩蒙古各部的亲密度也较低,在其圈子中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弱。选择清世祖显然要比选择博穆博果尔更加妥当,更加符合宗室王公们的要求,他们可不想外藩蒙古各部来和自己抢食!



孝端文皇后的影响力和取向

孝端文皇后作为清世宗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亲姑姑,选择清世祖自然对她是最为有利的,她自然也更加倾向于清世祖而不是博穆博果尔。孝端文皇后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硬实力,但是作为清太宗的皇后、未来的皇太后,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虽然做不到一言九鼎,但她的话多少还是能够起到一定影响的。



多尔衮的态度

无论立哪位皇子,都无法绕开多尔衮!如果多尔衮无法接受,一切都是徒劳。因此,多尔衮虽然被排除在外,但是他的的态度还是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选择清世祖显然多尔衮更容易接受一些,倒不是说像一些野史里说的什么多尔衮与孝庄文皇后有染。多尔衮的嫡福晋也是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她的祖父明安是孝庄文皇后之父、孝端文皇后之兄——科尔沁贝勒布和(寨桑)的亲叔叔!正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选择拥有自家爱新觉罗和蒙古科尔沁部血统的清世祖显然要比博穆博果尔更加符合多尔衮的切身利益。博穆博果尔的生母虽然也是博尔济吉特氏,却不属于蒙古科尔沁部,她和多尔衮根本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让她的儿子继承皇位,将来势必会与多尔衮发生更多争权夺利的争斗,得不偿失,倒不如索性将这种可能性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一系列权力斗争和利益角逐之后,清世祖最终得以胜出,荣登九五。但是,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最终,多尔衮以虚位换实权,成为了摄政王,权倾天下!至于顺治八年的那档子事儿,那都是后话了……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没有定下继承人人选,刚建立起来的清朝陷入了继位者的争夺,其中以豪格和多尔衮的呼声最高,两方势力互不相让。最终,双方各退一步,选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基为帝。

其实除了福临之外,皇太极当时还有其他的儿子,比如身份比福临更高的博穆博果尔,为什么最后选择的是福临不是博果尔呢?

福临vs博果尔

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生母是当时的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太后)。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是当时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

从当时的位份来看,娜木钟的身份要高于庄妃,身份上来说,娜木钟的地位也要略比庄妃尊贵。其他条件来说,福临与博果尔相当,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为什么选择了福临?

在豪格和多尔衮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多尔衮一看自己和豪格都没有绝对的胜算,于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立皇太极的其他子嗣。那么应该选择谁呢?

除去豪格是皇长子身份外,皇太极剩下的子嗣,有竞争之力的就是皇九子福临及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两人的生母皆是崇德五宫后妃。若是两人的生母身份相比较的话,在关雎宫宸妃病逝后,麟趾宫贵妃(博果尔)生母是后宫位份第二的女人了,怎么看都是博果尔胜算大些,可最终福临胜出了,阿浅个人分析,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福临年长,除生母外,还有中宫支持

福临与博果尔年纪相仿,但福临要年长一些。生母庄妃虽然在崇德五宫中排名最末,可是中宫皇后哲哲可是庄妃的亲姑姑。

2、多尔衮摄政的需要

既然多尔衮主动提出立第三人,那么就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扶植幼帝,自己可以独揽大权,权倾朝野,选择好控制且没有隐患的继承人,是他所考虑的。

博果尔的生母原是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大福晋,虽然率部归降,但势力还是不容小觑。若是选择博果尔,那么朝政势力很有可能落入娜木钟及察哈尔旧部之手,届时若起了异心,对刚建立不久的清政权极为不利。福临生母所在的科尔沁部,一直都是皇太极的支持者,中宫皇后还是科尔沁部的,他们不容易生异心,是个比较好控制的。

3、野史传闻,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关系

关于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关系,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且不说是否两人真有异常的关系,但在福临登基的背后,一定离不开孝庄太后对多尔衮的笼络,至于是用的何手段,就有待研究了。


若浅话史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多尔衮和豪格失去争夺皇位资格后,皇太极的皇子中其实唯有九皇子福临和十一皇子博穆博果尔有资格争夺皇位。而最终登基的是福临,说明了在各方面比拼中福临完全压制了博穆博果尔。那么,福临的优势在哪里呢?



多尔衮、豪格皇位之争造成“死局”

皇太极的突然猝死给刚刚建国不久的大清造成了一片混乱,混乱的原因自然就是悬而未决的皇位继承人。因为皇太极生前未立皇储,当时大清又没有皇位传承制度,因此作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以及皇太极弟弟的多尔衮都成为了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多尔衮与豪格在朝中的势力和实力可谓旗鼓相当,谁也不能完全压制对方,这就造成了一个“死局”。为了保存大清的整体国力和逐鹿中原的实力,“破局”已经成为唯一出路。而“破局”的方法就是舍弃多尔衮和豪格,在皇太极的其他皇子中另选一人来继承皇位。



子凭母贵,福临和博穆博果尔脱颖而出

皇太极共有十一个儿子,除去早早夭折的皇二子、皇三子和皇八子,以及出局的皇长子,还有七位皇子。七位皇子中,当时皇四子和皇五子的年龄都超过了15岁,完全有了亲政能力,这对于想要争取最大利益的多尔衮和豪格来说是不考虑的。剩下的五位年幼皇子才是“傀儡皇帝”的最佳选择,而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生母了。

所谓子凭母贵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差不多的年纪,谁的生母身份地位高,哪个皇子的身份地位也就高,就占据了优势。五位皇子中,皇九子福临和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生母都位列皇太极五宫福晋,这是其他另外三位皇子所不能比的。就凭这条,福临和博穆博果尔就可以完全盖过其他皇子,在皇位争夺中占据先机。



蒙古科尔沁部和阿巴垓部的“较量”

虽然同列皇太极五宫福晋,但博穆博果尔的生母乃是五宫排名第三的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而福临的生母庄妃当时乃是五宫末位。但由于娜木钟并非皇太极原配,这一“污点”抹平了两者的差距。那么接下来就是比拼两人“娘家”势力了。



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她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皇太极五宫福晋中,中宫福晋哲哲(等同大清皇后)以及排名第二的东宫关雎宫宸妃都来自于科尔沁部,且分别是孝庄的亲姑姑和亲姐姐。科尔沁部在五宫福晋中占据三席,相对来说占据两席的阿巴垓部来说,不论是数量还是地位上来说都是占据优势的。



当初皇太极接连迎娶科尔沁姑侄三女为妻,也是从侧面印证体现了对蒙古科尔沁部的重视。因此同样是拥有蒙满血统,福临身具的科尔沁部血脉相比较于博穆博果尔的阿巴垓血脉来说是更有优势的。

另外,皇太极驾崩时,福临5岁,而博穆博果尔才1岁。过于年幼的博穆博果尔显然比福临有着更大的早夭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福临也是明显占据优势的。

综上所述,福临在各方面都比博穆博果尔都更占据优势,对于当时的大清来说,选择福临是必然结果。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点赞和留言。


月关略萌


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其所有在世的皇子中,皇九子福临和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无疑是身份最为高贵的。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清太宗皇太极骤然崩逝,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哗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十七天的皇位之争。

皇太极一生之中,一共诞育了11位皇子,分别是:

皇长子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时年34岁,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

皇二子洛格,幼殇,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

皇三子洛博会,幼殇,生母元妃钮祜禄氏;

皇四子叶布舒,时年16岁,生母庶妃颜扎氏;

皇五子硕塞,时年14岁,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

皇六子高塞,时年6岁,生母庶妃那拉氏;

皇七子常舒,时年6岁,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皇八子,幼殇,生母是关睢宫宸妃海兰珠,也就是后来的敏惠恭和元妃;

皇九子福临,时年5岁,生母是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大家更习惯称之为孝庄太后;

皇十子韬塞,时年4岁,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

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时年2岁,生母是麟趾宫贵妃娜木钟,也就是后来的懿靖大贵妃。

按照“子以母贵”的传统,此时的皇子出身的高贵与否,必然要看其生母是否位列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之列。

所谓皇太极的“五宫后妃”,即中宫皇后哲哲、关雎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以及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

皇后哲哲与淑妃巴特玛璪并没有诞育皇子,宸妃海兰珠所生的皇子早殇,其也在此前已经去世,所以在上述所有皇子中,只有皇九子福临和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为“五宫后妃”所生,因而身份也就更加高贵,与其他皇子相比更加具有竞争皇位的优势,其他皇子自然而然的就被排除在了考虑范围之内。

而由于博木博果尔的生母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在海兰珠去世后,地位进一步跃升至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因而比排在“五宫后妃”之末的孝庄高出了三个级别,因此博穆博果尔的身份相较于福临也就更加高贵。


当然,尽管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尽管是庶出,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比福临和博木博果尔更加热门的皇位竞争者。

豪格的出身原本也是非常的高贵,他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在皇太极的结发妻子钮祜禄氏去世后,成为皇太极的正室福晋。然而,由于叶赫那拉氏曾在宫中乘轿行走,且见到贝勒阿济格没有下轿行礼,进而被努尔哈赤勒令与皇太极离婚,于是豪格的在皇太极所有皇子中的身份就此变得低微。

但是,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很好的发挥了其年龄优势,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在战场上拼杀,之后更是凭借军功,在皇太极登基后被封为了“四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并且主管户部,与自己的叔伯们平起平坐。

而在皇太极去世的时候,豪格成为了争夺皇位的热门人选,一方面,他手中握有正蓝旗,同时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在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等人的带领下,共同支持豪格,使得豪格获得了争夺皇位的重要资本;另一方面,当时皇位的传承,除了遵循汉族传统的即位方式外,更多的还是依照努尔哈赤时期所确立的“八和硕贝勒共举新汗”的方式,这就使得作为皇太子长子并且拥有战功的豪格,更具有夺位的优势。

于是,皇位的争夺首先在豪格与另外一位同样有着众多支持且战功卓著的候选人,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展开。

期间,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与掌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表示支持豪格,这使得豪格瞬间占有了巨大的优势,然而在此情况下,豪格竟然大言不惭的说了一句“德小福薄”,遭到了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兄弟的激烈反扑,双方重新陷入僵持。而豪格,也就此痛失皇位。


拥立福临登基,在当时是各方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但同时于情于理都不失为是最佳选择。

就在豪格与多尔衮兄弟重新陷入僵持的时候,两黄旗已经包围了举行会议的崇政殿,两白旗也开始进行了军事部署,皇位的争夺马上就将演变为八旗内部的一次火并,甚至有可能就此引发八旗内战。

于是在这个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主动提议,豪格和多尔衮都都不能登基,而是从皇太极的皇子中另择一人,于是郑亲王首先提议由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也表示同意,豪格也就此选择了让步。就这样,福临非常意外的获得了皇位。

那么,与福临同样出身高贵,甚至身份比福临还要尊贵的博穆博果尔不能继承皇位,这实际上,还是因为此时的福临相较于博穆博果尔,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的。

首先,就是皇太极对于科尔沁来的三位后妃的态度上,本就透漏出了传位的意向。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以及孝庄,都是来自于蒙古科尔沁部,并且哲哲是其他二人的亲姑姑,海兰珠优势孝庄的亲姐姐,他们嫁给皇太极本身就是政治联姻。

皇太极先是迎娶了哲哲,在与豪格生母叶赫那拉氏离婚后,将其扶为正室福晋,之后哲哲怀孕,孝庄作为哲哲的“替补”嫁给了皇太极。而在此之后,由于哲哲和孝庄一直没有给皇太子诞育皇子,这才让皇太极迎娶了已经二十六岁的海兰珠,由此可见,皇太极从一开始就希望从他与科尔沁的联姻中,找寻自己的接班人。

而后来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子喜出望外,并且有非常明显的意向册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是天命不假,海兰珠的儿子早殇,海兰珠也在不久之后去世。

所以,具有科尔沁背景的福临,相较于察哈尔背景下的博穆博果尔,更符合皇太极的意向。

其次,就是在于博穆博果尔的生母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婚姻是“二婚”。

娜木钟之前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首的“囊囊大福晋”,并且为林丹汗诞育了遗腹子阿布鼐。后来林丹汗被皇太极打败,远走青海,死在了大草滩,娜木钟率部归降后金。起初皇太极是想让代善迎娶娜木钟,可是代善嫌弃娜木钟年龄大且财产少,不愿意迎娶,皇太极这才在“无奈”之下迎娶了娜木钟,并处于对察哈尔归降部众安抚的目的,将其封为了地位较高的麟趾宫贵妃。

由于此时的满洲已经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开始了汉化的进程,并且朝堂之上有着众多汉族官员,满洲官员也在逐步接受汉族思想,因而在他们看来“二婚”的娜木钟必然不能与皇太极“原装”的庄妃相比,这无疑也使得朝臣对于福临的接受和认可度要高于对待博穆博果尔。

再加上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就与科尔沁部通过联姻的方式结盟,而察哈尔部,两者相互征战十数年,自然对于科尔沁的感情也是远胜于察哈尔,况且,娜木钟膝下还有一个林丹汗的儿子,这也会让满洲贵族们予以警觉。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这个阿布鼐对大清是口服心不负,其子更是在康熙朝的“三藩之乱”中,率领察哈尔部造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满洲贵族与察哈尔部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福临自然会比博穆博果尔更具有优势。

再次,不得不说的就是福临的生母孝庄太后了。

孝庄之所以能成为清楚最为杰出的女政治家,必然有着其优秀的能力与眼见卓识,尽管处于“后宫不能干政”的角度,并没有讲述孝庄在此期间的作用,但是不能排除孝庄在皇太极在位时期以及争夺皇位期间,孝庄也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并且此后也极力的确保了福临皇位的稳固。在这一点上,孝庄相较于娜木钟,还是要强出不少的。

况且,孝庄的背后,还有位列“五宫后妃”之首,同时也是自己亲姑姑的哲哲皇后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也必然不会让皇位旁落给察哈尔部后妃所生皇子中,这也增添了福临取胜的砝码。

由此可见,在豪格与多尔衮相继被排除在继位名单之外后,尽管福临和博穆博果尔的出身同样高贵,甚至博木博果尔在身份地位上更胜福临,但是从当时的势力格局与福临的出身上,比博穆博果尔更加具有优势,于是最终也是由福临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就此拉开了大清王朝挥师入关、一统中原的序幕。


雍亲王府


呃,博穆博果尔有个致命缺陷。

他有异父长兄,就是林丹汗的儿子阿布奈。

博穆博果尔母亲是囊囊福晋,林丹汗正妻。

1635年,后金包围林丹汗部落,已是寡妇的囊囊被迫投降,向皇太极呈奉北元玉玺,随后皇太极纳其为妃,第二年册封麟趾宫贵妃,1642年生博穆博果尔。所以,皇太极死的时候博穆博果尔只有2岁。

满清历以武力决定说话份量。皇太极死后囊囊福晋无兵无权,谁会支持博穆博果尔?

豪格拥有正蓝旗,得两黄旗支持,掌握117牛录,多尔衮拥有两白旗98牛录。所以偏向于皇太极的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提议,豪格与多尔衮均不当大汗继承人,选择皇太极幼子。

当时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的——实际只有福临。毕竟福临姑祖母是皇太极的正妻哲哲,生母是庄妃布木布泰,拥立福临,自然令没有儿子的哲哲利益得到最大化。

若博穆博果尔当大汗——他的异父哥哥阿布奈必定在满清获得特殊政治地位,生母是太后,弟弟是大汗,满清宗亲还混什么,不等于满清天下成为林丹汗的?


四川達州


一、皇太极时期满清还没有入关,当时还遗留着女真时期的婚姻制度,他们是一夫多妻制,皇太极册封的“崇德五宫”原则上都是妻子,她们所生的儿子都是嫡子,都有继承权。

五宫中皇后、淑妃无子,宸妃海兰珠的儿子早夭。剩下的只有贵妃之子博穆博果尔和庄妃之子福临,按照五宫排序贵妃在庄妃之前,看起来博穆博果尔更尊贵一些。

另外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年纪最大且军功在身,也有一争的资格。但是皇太极的母亲被努尔哈赤勒令休弃,在出身上矮了一截。

二、亲贵大臣的支持。

在这一点上博穆博果尔没有任何优势,贵妃是二婚,原来是林丹汗的大福晋,此时林丹汗的儿子仍在世且受到优待,但是亲贵大臣仍有警惕之心,他们不会让林丹汗的异父兄弟登上帝位,且受汉化影响,二婚太后也实在不够体面。

三、母族的力量

所以真正的争夺是在福临与豪格之间。此时福晋的母族背景起到了作用,庄妃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五宫中三人都是科尔沁且为亲姑侄,这种安排本来就凸显科尔沁的联姻地位。宸妃海兰珠的儿子本来是要立为太子的,只是早逝而已。

而豪格的母族早就被灭,成了当时清国的一分子,根本没有后台的支持。

此时后宫的皇后是科尔沁的哲哲,为了科尔沁的利益,必然要将福临推上帝位,况且庄妃实在是有大智慧的女人,在其中肯定除了不少力。

四、各方利益的角逐下,福临是最好的选择。年纪小容易控制,出身高贵有体面。





月满西楼呀


先来说下答案,皇太极死后没有宣布储君,那么谁能登上皇位就要各凭本事了,谁的拳头大听谁的,其实这个问题落在中原王朝身上很简单,就是嫡长子继承皇位或者是皇后的儿子继承,但清朝不同,皇太极在时还沿用的是满族的那套习俗——一夫多妻制,每个妻子在名义上都是正妻,地位相同,这样一来就只能是拳头见高低了


皇太极一共有十一位皇子,虽然说地位相同但真正有能力争夺皇位的只有三人——大皇子王豪格、九皇子福临和十一皇子博果儿,其中大皇子在皇太极去世时已经三十四岁了,同时还是正蓝旗的旗主,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不会输给两个小屁孩,当然大皇子也是狼子野心,想要登上皇位。

当时大皇子也是受到了几位旗主的支持,但相反却因为太多骄纵受到了多尔衮等人的反扑,最终落选,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皇子的母亲被皇太极休掉了,所以在尊贵方面还是差人一等。



然后我们来看最小的一个皇子博果儿,博果儿其实是很热门的一个人选,但差就差在他的母亲娜木钟是二婚,曾经是皇太极的敌人,后其丈夫死后主动献城投降才能存活,之后被皇太极纳入了帐中,另一方面就是她曾经还生过一个孩子——阿布奈,这人的定位很麻烦,蒙古外藩,假如说博果儿继位后那他就是当今皇上的亲哥、太后的亲儿子,所以所于那点儿都不行。


最后来看看我们的顺治爷,其实新皇的确立还要得到一个人的认可,那就是多尔衮,恰好,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还算不错,多尔衮在多方考虑后选择了福临。


历史伶俜者


说到皇室的斗争有的时候是真的挺复杂的,也非常的残忍,就拿博果儿来说吧,其实前期他能登基的几率更大,但是最后却是福临登基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一、皇太极时期满清还没有入关,当时还遗留着女真时期的婚姻制度,他们是一夫多妻制,皇太极册封的“崇德五宫”原则上都是妻子,她们所生的儿子都是嫡子,都有继承权。

五宫中皇后、淑妃无子,宸妃海兰珠的儿子早夭。剩下的只有贵妃之子博穆博果尔和庄妃之子福临,按照五宫排序贵妃在庄妃之前,看起来博穆博果尔更尊贵一些。

另外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年纪最大且军功在身,也有一争的资格。但是皇太极的母亲被努尔哈赤勒令休弃,在出身上矮了一截。

二、亲贵大臣的支持。

在这一点上博穆博果尔没有任何优势,贵妃是二婚,原来是林丹汗的大福晋,此时林丹汗的儿子仍在世且受到优待,但是亲贵大臣仍有警惕之心,他们不会让林丹汗的异父兄弟登上帝位,且受汉化影响,二婚太后也实在不够体面。

三、母族的力量

所以真正的争夺是在福临与豪格之间。此时福晋的母族背景起到了作用,庄妃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五宫中三人都是科尔沁且为亲姑侄,这种安排本来就凸显科尔沁的联姻地位。宸妃海兰珠的儿子本来是要立为太子的,只是早逝而已。

而豪格的母族早就被灭,成了当时清国的一分子,根本没有后台的支持。

此时后宫的皇后是科尔沁的哲哲,为了科尔沁的利益,必然要将福临推上帝位,况且庄妃实在是有大智慧的女人,在其中肯定除了不少力。

四、各方利益的角逐下,福临是最好的选择。年纪小容易控制,出身高贵有体面。


含视涉影


正式立"大清"为国号的崇德八年。满清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一一清太宗皇太极,毫无征兆地猝死于盛京宫中。

正值壮年,年仅52岁,由于生前未明确谁是皇位继承人,所以对皇位由谁继任,引来后宫、朝野的混乱和争执声。

当时最有实力和资格夺皇位的有两位:一位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撑有正白、镶白两旗,还有同母弟多铎相助;而另一位则是皇长子豪格,掌握正黄、镶黄、镶蓝三旗。



两人旗鼓相当,争夺皇位己呈白热化,殊死的大战在即。

但令人惊奇的是,关键时刻两人都退出了帝位竞争,而改由新帝从皇太极其他儿子中产生。候选人最后锁定了两位,一个是福临(其母庄妃一即后来的孝庄皇太后),一个是搏果儿(其母属贵妃一级)。

两人都是几岁的儿童,但在当面考核中,表现大相径庭,搏果儿常语塞木讷,而福临则聪慧从容。福临胜出,即了帝位,也成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一一顺治帝。


后来豪格遭多尔衮暗算,不久多尔衮也意外坠马身亡。
人们对这一段历史一直存疑,因为清史稿记载很含糊,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可示人的重大秘密。种种迹象都与庄妃有关系。从后来她辅助顺治、康熙两朝皇帝,说明她确实具备这种能为。

睿智地逼退豪格、多尔衮是她的离明的手段。至于让福临和搏果儿竞争中胜出,她有能力左右这个局面。

她与多尔衮是否有一腿,从多尔衮从皇叔摄政王变为皇父摄政王己说明了问题。她死前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也是一大证据。

入关几十年后的大清,已全面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康熙本人就是四书五经无一不通的典范。对曾经的习俗和事件加以掩饰,也情有可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