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

滕 王 閣 序

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賞析】

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面臨贛江,為遊覽勝地。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李元嬰封為王,任洪州都督時興建此閣,故名滕王閣。唐高宗時,洪州府都督閻伯嶼,對閣重新修繕。王勃到交趾(今越南)探父,路經此地,適途間都督在閣上宴請賓客,也參加了這次宴會。宴會上,閻請大家為文賦詩。賓僚已知其婿事先作好稿,都互相推諉,唯有王勃執意不讓,當眾起草這序文,閻公聽後,讚歎說“此天才也,當垂不朽矣!

本原題為《秋月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文中描繪了滕王閣及四周壯麗景物和宴會盛況,抒寫了懷才不遇的感慨,表示了壯志彌堅的執著態度。

這篇序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開頭至“躬逢勝餞)”敘事,是全文的“引子”。歷敘洪州地勢之雄壯,物產之珍美,人オ之傑出,賓主之尊貴及自己參加宴會。第二段(“時維九月”至“聲斷衡陽之浦”)寫景,是下文抒情的鋪墊,點明舉行宴會的時間和地點,描繪滕王閣的高峻以及登樓所見景物。第三段(“遙襟甫暢”至“豈效窮途之哭”)抒情,是全文的中心。正面寫勝王閣宴會的盛況,並由此生髮出人生感慨。第四段(“勃,三尺微命”至末尾)敘事,是全文的尾聲,說出此行去向,申明作序辭別之意。

《滕王閣序》是王勃散文代表作,有著較高的藝術造請。統觀全文,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結構緊湊,層層扣題。此文佈局結構緊湊,一氣可成。文章首先敘述洪州的地理形勢,人才物產,賢主嘉賓,緊扣“洪州”二字。其次寫時令節氣,“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登遊滕王閣,描繪樓閣壯麗,遠近山川勝景。閣對青山峰巒蒼翠,高入雲霄,飛閣丹漆欲流。山嶺平原,河流湖澤房屋樓船,盡收眼底。“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群雁鳴塞,壯美的畫面,渾然天成,扣題中“秋日”、“登滕王閣”六字。再次寫滕王閣宴會。簫管齊鳴,歌聲清細。座上佳賓,才氣橫溢。於是聯想到李廣難封侯爵,賈誼屈辱長沙,梁鴻逃避海曲等,興盡悲來,委婉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嘆息,流露出“盈虛之有數”的悲觀宿命情緒。但仍不因年華流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老當益壯”“窮且益堅”,表現一種奮發向上的思想。這一段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扣題中“餞”字。最後說自己有幸參加宴會,自當應命作文,扣題中“別”、“序”二字。

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敘事、寫景、抒情,三者互相聯結和諧統一。構思縝密,步步銜接,層層遞進,緊扣題目,“皆有開闔相固之妙”。

第二,寫景狀物,靈活多變。王勃善於用靈變的手法描寫樓臺壯觀,山水形態,給人賞心悅目,身臨其境之感。是表現色彩變化之美。“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兩句形象地表現了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澈,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現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特徵。這句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二是表現遠近變化之美。“鶴汀.鳧渚”四句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山野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的廣闊和川澤的遷回,是中景:“雲育雨霽”以下則是水天浩渺的遠景。依照層次地展示了諸般景物遠近變化的不同圖景。

第三,用典貼切,語言華麗。這是一篇比較典型的駢體文,非四六句很少。前後語句完全對偶、極其工整,平協調,聲調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具有很強的音樂美和節律感,六朝駢文講究詞藻華麗和多用典故。這篇文章多用典故,而不晦澀難懂,不但沒有淹蓋語意,而且増強了抒情意義。如“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作者無非是讚美滕王閣所在洪州高士名人輩出,非同一般,明指陳蕃禮賢下士,實贊閻公有陳蕃遺風,能容納讀書人。馮唐、李廣的典故,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此文語言華麗,詞藻豐富,富於感染力,一掃六朝駢文陋習,許多描寫景物的詞語仍活用至今。如“層巒聳翠”、“飛閣流丹”、“漁舟唱晚”、“勝友如雲”等。尤其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已成為描寫秋景的千古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