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學過龍巖地方地理的人都知道,龍巖是一座窩藏於群山之中的山區城市。城區南側為博平嶺阻隔,北邊橫亙著採眉嶺,兩座山脈圍攏出龍巖、雁石兩大盆地,其中龍巖盆地的面積約為72平方千米,而中心城區的建成區近60平方千米,整個盆地基本擠滿了。

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城在山中發展,山在城裡弄景。解放前,龍巖城區僅限於龍津河北岸、現中城辦事處的局部地域,以中山公園為心,中山公園的梅亭山便是當年的登高處。解放後隨城區往西延伸,原屬龍巖八景之一的“虎嶺松濤”得到了開發,特別是山上建了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之後,虎嶺山頭更成城中一景。

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改革開放之初,龍津河南岸的溪南片區逐漸繁榮了起來,河南岸的登高山建起了公園。登高公園恰如其名,山高而陡,樹大且密,枝繁葉茂,登高可以俯瞰整個城區,是集休閒、健身為一體的好去處。

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世紀之初,龍巖市區開始向南發展,隨著龍巖大道往南延伸,蓮花山也被包入城區之中。蓮花山上本就名剎古寺眾多,山高林密,景色綺麗。後隨主峰天馬山的開發,馬路環山、小道登山,半山腰間再盤起了環山棧道,因此只需繞山一週,全城盡收眼底。蓮花山,這座龍巖盆地裡的次高峰,便順理成章地成了人們觀光、健身、娛樂的首選。

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現在則因城區繼續向西南方向發展,龍巖盆地的最高峰——大錦山也納入城區的範圍。大錦山也建起了環形公路和若干條翻山棧道,沿途配建有風格獨具的觀景臺。

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因此,龍巖中心城區是圍繞梅亭山開始興城,再到虎嶺山的興起,進而是登高山的開發,隨之是蓮花山的建設,最後是對大錦山的拓展。城內山隨著城區的擴展而“增高增大”,且山山皆為園,園園都是景。

群山懷裡窩新城,天馬山上纏金腰

今登蓮花山,碎步棧道間,有感:群山懷抱新城池,天馬腰纏金腰帶;棧道彎彎穿密林,街區豔豔保國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