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以内,养殖户该如何控制好出栏节奏?

进入11月份以来,生猪价格不再是普涨行情,而是开始变脸,进入下跌模式,11月1日时生猪均价是20.44元/斤,而到了11月13日,生猪均价下探至18.15元/斤,下降幅度为11.2%。在前期生猪价格高位运行时,有10多个地区生猪价格超过20元/斤,经历连续的调整后,目前只有5个地区生猪价格还在20元/斤上方运行。再来看看猪肉价格相关情况,11月1日时全国农贸市场猪肉批发均价为26.2元/斤,而11月12日猪肉的均价为24.76元/斤,回落的幅度为1.44元/斤。

当前的猪价走势与10月份相比,可以说风格转变的太快了,要知道10月份生猪均价上涨了6.19元/斤,猪肉批发价格上涨了7.77元/斤。10月份白条出厂均价为24.75元/斤,环比增长33.5%,同比增长162%。涨幅较为明显的为东北地区,10月份猪肉均价为23.72元/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02.5%,与9月份的相比上涨45%。而11月4日至8日,猪肉出厂价平均值为25.51元/斤,环比下跌3.6%,其中东北地区环比下跌4%。猪价疯狂过后迎来深度调整,让不少养殖户感到后悔,认为错过了高价出栏的机会,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本轮调整呢?个人认为跟以下七个因素有关。

多地生猪价格回落至18元/斤以内,养殖户该如何控制好出栏节奏?

一、相关方面不希望猪价过快上涨

11月9日统计部门发出相关消息,10月份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与9月份相比上周了0.9%,其中涨幅较大的为食品类,同比涨幅为15.5%,再从食品类看具体的,猪肉的涨幅是最为明显的,也可以说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了该大类的上涨。10月份的猪肉价格与9月份相比增长了20.1%,与2018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101.3%,2019年前10个月猪价同比上涨了29.7%,这么明显的上涨给各地带来不小的压力。再来看看10月份四川、湖南、河南等地的相关情况,四川地区涨幅到达了5.2%,成为近8年来第一次“破5”;河南地区的涨幅为4.2%,而上一次“破4”是在7年前;湖南地区同比涨幅为3.8%,为近8年来的历史新高。这也就是近期为何各地召开相关会议的主要原因,后期的重点是部署相关措施,稳定当地猪价,落实主要责任人,最终大的方向是要让猪价“稳中有降”。

二、低价进口猪肉显著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猪源紧缺现象

今年国内猪价一路上行,不仅手里有猪的养殖户高兴了,而且贸易商也兴奋不已,因为内外价格差实在太明显了。2019年1-9月,猪肉累计进口总量是132.57万吨,金额为183.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和74.6%,平均进口猪肉价格为6.91元/斤,这与国内的猪肉价格相比,价格差异非常明显;牛肉、羊肉、冻鸡的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了53.4%、16.8%和47.6%。仅巴西地区,今年对我国猪肉的出口量,同比增长38%,出口金额增长了67%,可以说是我国猪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11月份重启了加拿大地区的猪肉进口,俄罗斯、德国等地也是等待时机,这对国内市场也有不小的影响,市场上会认为缺猪的现象不会那么明显了。

三、屠企为了减轻企业运营压力,加大了冻猪肉出库量

一直以来,屠企和养殖户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既有互相博弈的时候,同时又互相依赖,养殖户离开了屠企无法顺利将猪流通到消费者手里,屠企如果没有养殖户的支持,那么就失去了源头,也同样运转不起来。10月份多地猪价轮番上涨,特别是达到40元/公斤时,养殖户出栏一头115公斤的生猪,可以获得4600元的收益,然而对屠企来说压力增加很多,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才能收到猪,为了让企业生存下去,屠企只能把前期入库的冻猪肉投放市场,适当减少收猪量。

四、猪价快速回落,养殖户恐慌出栏增加

当生猪均价突破40元/公斤时,养殖户自己也清楚,这样的价格是难以持续的,不可能一直往上涨的,只是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当猪价开始较大幅度下跌时,特别是前期高价地区整体回落,更是认为“见顶”信号已经出现,为了防止经历“过山车”行情,养殖户会明显加快出栏节奏,原来是猪贩上门软磨硬泡希望养殖户出栏,而此时却是养殖户主动要出栏,一哄而上都选择出栏,反而加快了猪价下跌的速度。

多地生猪价格回落至18元/斤以内,养殖户该如何控制好出栏节奏?

五、中南6省生猪调运方式改革,短期多地养殖户出栏量增加

11月1日,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等6个地区发出消息,从11月30日起实行生猪调运改革,外地猪源禁止活猪调入中南区,种猪和仔猪调运不受影响,2020年11月30日以后,该6个地区省与省之间也不可以活猪跨省调运。这样的消息出来后,各地的养殖户也变得紧张起来了,这6个地区除了海南之外,都是猪价偏高的地区,区域外的养殖户明显加快了出栏节奏,一旦月底实行新的调运方式,外地猪源想调入中南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终端猪肉消费量并没有显著提升,这也使得猪价进入调整期。

六、非洲猪瘟依然零星出现,引起局部地区养殖户紧急出栏

11月9日在重庆垫江县排查出非洲猪瘟,这次排查的地方不是养猪场,而是在当地的服务区截获了一辆违规运仔猪的车辆中。如果在行情持续上涨时,这样的消息对市场不会有大的影响,就像10月份甘肃、广西、云南三地同样有中招的地区,但猪价依然保持上涨。可如果在下跌行情中出现这样的消息,无疑是利空,容易引起养殖户紧急出栏,养殖户出栏量加大了,市场上猪源供应量就增多了,而终端猪肉消费量却有下滑的趋势,猪价想不跌都有点难。

七、消费者对猪肉价格高位运行产生抵触心理,影响猪肉消费量

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速度可以说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特别是10月份多地猪肉零售价格突破40元/斤,在往年这样的价格是难以想象的,只有牛羊肉的价格才有这种可能。按照往年的消费习惯,四季度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但今年的情况不太一样,面对40元/斤的猪肉,很多消费者主动减少猪肉消费量,转向价格便宜些的鱼类、鸡肉等,而这类替代品的供应量较为充足,消费者对于高价猪肉是不愿为此买单的,一定程度上影响猪肉消费量,使得猪肉消费量并没有跟上猪价上涨的脚步。

多地生猪价格回落至18元/斤以内,养殖户该如何控制好出栏节奏?

在大的背景下,当前猪价进入调整期再所难免了,养殖户如果还抱着生猪价格会突破50元/公斤的希望,那只会让自己错过出栏时机。当然对于后期的市场行情,也不要过于悲观,毕竟三季度生猪存栏量同比下跌平均值为37.3%,即使9月份生猪存栏量有所好转,但也不会那么快恢复,这对生猪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在猪价波动频繁的时候,对养殖户出栏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握不到位将经历过山车行情,个人认为当前养殖户出栏可以考虑以下三点。

1、300斤以上的“牛猪”及时出栏

三季度生猪价格高位运行时,很多养殖户惜售心理较强,那时也可以理解,毕竟很多时候单日涨幅超过1元/公斤,晚出栏一天,意味着收入可以增加100多元。特别是10月份多次出现普涨行情时,养殖户惜售压栏现象更为明显,比如猪长到115公斤时,养殖户压栏至150公斤,增加的收益可以超过1000元。但此时如果有300斤以上的生猪,个人认为还是要及时出栏,再继续压栏消耗的饲料成本增加,而且猪价存在回落风险,实际上并不划算。

2、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地区,养殖户可以考虑暂缓出栏

如果近期当地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养殖户手里的生猪重量还在115公斤附近,那么可以选择暂缓出栏,一旦盲目集中出栏,屠企压价收购会更为明显,反而对养殖户不利。很多时候,养殖户都有着“一涨就惜售,一跌就抛售”的心理,这种现象看起来比较灵活,但很多时候很被动。虽然目前利空因素偏多,但可出栏猪源供应量并没有完全恢复,等短期风险释放出来后,猪价还会有反弹行情,所以养殖户需要合理安排出栏节奏。

3、 超跌反弹后,可以考虑选择落袋为安

在元旦、春节两个重要假期未结束之前,生猪价格不会那么快回落至20元/公斤,然而当前的生猪价格离峰值也不远了,后期虽然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不会像前期那样出现普涨行情,及时要涨,也会是震荡上行,而且各区域之间轮动性较为明显。按照波浪理论的趋势来看,11月份的生猪价格走势处于“A浪”阶段,此阶段属于调整浪,通俗点就是下跌的时候,该阶段之后会出现“B浪”,此时市场会出现超跌反弹,在无特别利好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新一轮上涨。那么想出栏变现的养殖户,可以考虑在生猪价格反弹之际出栏,这样可以避免后期猪价波动带来收益不稳定。

多地生猪价格回落至18元/斤以内,养殖户该如何控制好出栏节奏?

总之,近期生猪价格下跌的势头比较明显,这既有内在因素,同时也有外部因素,对于这样的调整,可以说给养殖户又上了一课,特别是一些新入行的,靠养猪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经得起市场考验。养殖户在看到高收益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背后的风险,任何时候风险都是涨出来的,而且越涨风险就越大,一旦“虚高”现象被打破,那么掉下来会摔的比较疼。所以在补栏复养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出栏节奏也要合理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