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借給好友15萬元救急,沒想到卻被“坑慘”!結局欲哭無淚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魯維佳 薛朝陽

本是無話不談的好友,卻因一人借錢不還,追債4年後法庭相見,成了彼此的“路人甲”。


11月12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獲悉了這起民間借貸糾紛,欠錢人被訴上法庭後強制執行,7天就還錢了。在執行法官的努力下,雙方順利達成和解協議並當場履行。

【案件】幫朋友“江湖救急”沒想到追債四年

2015年3月,高某以承包工程需要資金為由向好友藍某借款15萬元,並承諾兩個月後歸還。

然而當借款到期後,高某卻並未如約還錢。

藍某說,自己起初礙於面子,沒有找他討要。然而時間一長,自己的心裡也犯起了嘀咕:是不是不準備還了?

再加上,他每次見到高某,對方都絲毫不提還錢的事,這時他才坐不住了,急忙通過打電話、發微信等方式向高某討要借款。

在藍某的多次催討下,2017年7月,高某歸還了10000元借款,餘款卻一直拖著又是兩年。


藍某無奈之下將高某起訴到了惠濟法院。在法院審理期間,雙方在法官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高某在2019年9月30日前還清借款100000元;若高某逾期未足額清償,藍某可按照140000元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調解書生效後,由於高某一直未主動履行,藍某便於2019年11月5日向惠濟區人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

【執行】執行法官耐心勸說,7天還錢了

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後,執行法官向高某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

高某在收到執行通知書後向執行法官表示,自己並非不願還款,而是近期所承包的一處工程的發包方還未結清工程款,手頭暫時無錢還債。執行法官對高某名下財產狀況進行了查詢,沒能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

隨後,執行法官從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可能會面臨被納入“失信黑名單”、影響申請貸款及參與工程招投標等法律後果等對高某進行了多次勸說,最終,高某表示願意主動來法院協商還款事宜。


11月12日上午,在執行法官的努力下,雙方順利達成和解協議,高某一次性向藍某償還借款12萬元,雙方就本案再無其他糾紛。

隨後,高某當場通過轉賬方式付清了全部執行款,案件得以圓滿執結。

“沒想到法官的執行效率這麼高,一個星期就幫我把錢都要回來了,為你們的高效執行點贊。”收到全部12萬元執行款後,藍某向法官連聲道謝。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 見習編輯 劉夢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