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均等和公共政策

效率、均等和公共政策

市场经济制度中一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效率和均等”的矛盾,那么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又应当发挥何种功能呢?

市场经济当中一对不可调和的社会目标,即“效率和均等”。但是一提到效率,人们往往先会想到的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所以首先要理解“效率和均等”与“效率和公平”,这是社会结构理论非常关注的问题。

效 率

效率,在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有效配置;在从微观角度看,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能的充分发挥。它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因为高效率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

公 平

公平是一种主观判断,与人的价值体系相关。正如马克思所讲,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不是永恒的。如果认为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这就意味着有效率的时候一定不公平,或者追求公平的时候就会丧失效率,这其实是错误的。比如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大部分人一般会认为这是公平的,并且会促进一部分人提高效率,尽管这在财富分配上是不均等的。所以有效率的时候未必就不公平,追求公平的时候并不一定就会丧失效率。

均 等

均等是一种客观指标,可以通过在客观维度上进行衡量,如财富可以通过货币化手段进行比较。在市场经济本质方面,效率和均等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财富在市场上可以用很高的效率生产出来,但却不会自动均等的分配给社会成员。在某些人的价值体系中会认为谁的竞争力越大,获取的财富越多是公平的,但显然这肯定不是均等的。因此效率和均等往往就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又通常会造成贫富差距。而占有财富数量的不同,又把社会群体划分为不同阶级。不同阶级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资源、社会财富,就产生了阶级斗争。纵观世界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即便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也无法避免。而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财富已经在不同程度向不同的人手中集中。

公 共 政 策

为了缓解市场经济制度中效率和均等的矛盾,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应发挥这样的功能:

01

首先,从社会结构角度来看,因为市场上往往会以很高的效率生产财富,但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不会自动均等的分配给社会个体,所以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应该发挥促进均等、控制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同时,发挥政府二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调解一次分配过程中的不均等性。

为什么现今中国人民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还会有不少相当一部分人的人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感觉到了相对剥夺感——生活水平是有提高,但比我提高的更快、更多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仅要绝对比较,还要相对比较。因此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尽早解决以防引起更严重的冲突、骚乱、动乱,产生阶级怨恨感,公共政策此时就要发挥它的功能。比如政府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利用累进税率、税收杠杆,将高收入群体的高税收转移作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福利保障。再比如地区之间的财政转移政策,既保证了社会效率、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均等的现象。不过应当注意的是,这里不是完全消除贫富差距,而是控制贫富差距,或者换句话说是指避免“大锅饭”的现象,而非真正的贫困,因为我们要注意公平的问题。有能力的人、愿意努力的人公平的获得更多的财富,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有利于促进效率的产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增加社会的财富。当然社会矛盾也不仅限于此,还有更多的矛盾值得我们关注并解决。

02

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还应拥有让资源配置向帕累托最优前进、帮助社会树立价值体系的功能,进而加强社会管理能力。

邓小平曾倡导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全国人民是一致支持的。但是现今却时不时发出出现质疑反对的声音,因为这些人往往忽略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帕累托最优的原则——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的财富不能减少。帕累托最优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公平是一个初始条件的均等,给予同样的机会,且不能剥夺他人的机会,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起点是公平的,机会是均等的,才好谈效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我们当然要追求效率,但无论是生产者的效率还是消费者的效率,都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全社会要变得更富裕,而不能有人变得更贫穷。前文中也提到了公平是一种主观判断,建立在人的价值体系之上。但我们当前社会对于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公平的定义还是比较模糊,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往往是多方合作成立的,有些以投入资本为主,有些以投入技术、体力等劳动为主。那么谁应当获得更多的收益分配,实现理想化的竞争,目前社会上尚未达到普遍共识。因此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应有着引导的功能,引导大众从根本上接受帕累托最优的思想,树立价值体系,将市场上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追求更高的效率,进而加强社会的管理能力。

03

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仍需具备风险管理、应对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功能。

效率、均等和公共政策

风险是可能对社会各个群体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因素,其来源可以是人类社会固有的,也可以是发展后造成的。作为风险管理者的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减小、分散和转移社会各个群体所面临的风险。政府需要进行管理的风险有很多,以市场失灵为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前两项功能也分别重点探讨了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均等和效率。但当市场失灵时,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更谈不上均等,市场力量将无法满足公共利益。因此政府的公共政策可以填补市场力量上的空白,针对由于公共物品特性、负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各种问题,对市场竞争体制的缺点加以弥补,进行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

综上,虽然市场经济制度中效率和均等是存在矛盾的,但政府如何运用公共政策的功能使其对立统一,找到最优组合,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深思。

作者:ZHT; 来源:首席审计官;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已标注作者信息,部分无法查明作者及首发来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如涉版权,后台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