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體能,還是體能——以一篇舊文等待國足敘利亞之戰

周繼明

體能、體能,還是體能——以一篇舊文等待國足敘利亞之戰

(國青中國足球職業化後26年來首次被淘汰出亞青賽正賽,甚至是被老撾、柬埔寨擠出了前16名,本想寫點什麼,但幾天後就是裡皮率國足40強賽迎戰敘利亞,乾脆等著看看國足與國青有什麼相同、不同之處再說。在焦急等待之時,翻出一篇三年前傅博率國奧輸球后寫得一篇東西,以緩解如坐針氈、忐忑不安之狀態)

我中小學同學魏平,一名基層小體育官員,曾做過前體操世界冠軍邢傲偉的啟蒙教練。業餘練健美數十年如一日,身高1米73,體重70公斤,臥推一直維持在150公斤(姚明在NBA水平)。他深蹲稍差,原因是26歲大學畢業後才真正練,錯過了15—18歲前後力量敏感期——晚了練不出來了。他還隔天跑個5000米,為的是增強和保持心肺能力……
說國奧慘敗敗因,怎麼扯到你同學健身上了?
但恰恰是我同學健身都懂的道理,中國足球卻一直沒從理論和實踐上弄清楚,並“不幸”成為十幾年來國足、國奧、國青、國少世界大賽預選賽慘遭淘汰之最大敗因。
傅博率國奧U23亞洲盃只打了兩場比賽,即創下只進2球、淨吞6蛋的最新恥辱,眾專家、媒體批評大多集中在隊員心理問題和傅博臨場指揮上,隊員領先就不會打了,傅博“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罰下門將換上替補門將卻將反擊尖刀劉彬彬換下,幾名海歸在歐洲聯賽打不上主力、要不只混跡於低級聯賽……但主因很可能與在卡塔爾現場採訪記者的一段描述有關,“對卡塔爾比賽到60分鐘時,就有7名隊員跑不動了。張玉寧、吳興涵、糜昊倫抽筋,廖力生、李源一根本跟不上對手腳步,謝鵬飛、張曉彬氣喘吁吁……”


一個球隊輸贏間成因眾多,憑什麼拿某記者隻言片語和你同學的簡單模式,就敢武斷下此定論?
其實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各級中國隊近年下半場被逆轉已成司空見慣。三年前瑞克林克率隊亞青賽小組賽三戰盡墨,全下半場體能坍塌被逆轉;宿茂臻率隊亞少賽只要對魚腩印度的領先維持到終場即小組出線,卻最後時刻被扳平出局;布拉澤維奇率國奧客場戰阿曼,上半場進球一度燃起出線希望、亦最後時刻崩潰;國足四屆世界盃預選賽沒進十強賽,進球難“難於上青天”,“技不如人”的背後,實際上是體能——“上下肢肌肉和心肺能力(我同學練的那個)”的全面缺失。
為什麼缺失?

體能、體能,還是體能——以一篇舊文等待國足敘利亞之戰

因為從未認真練過!這是個完整的“證據鏈”!
有“宮裡尼奧”之稱、中超最佳本土教練之一的宮磊曾在央視解說上屆亞青賽時“公開宣稱”,“18歲前不宜練力量”。此非其口誤,而是中國足球界對力量訓練認識上混亂的一個真實寫照。理論上如此,實踐又會如何?我很少在新聞裡看到中國足球有力量訓練,偶爾有也是槓鈴杆只掛倆西瓜皮薄小片。國安樸成做引體向上,看上去像連滾帶爬……上下肢力量皆屬錯過敏感期就練不出來,18歲前不宜練,18歲後不會練、不好好練,冬訓期裝裝樣子,比賽期不上量——真從未認真練過?
沒最大力量的不斷刺激,速度、彈跳和對抗能力就不可能有質的飛躍、大的提高。從未練過?只能軟如鼻涕膿如醬!
“12分鐘跑”則是中國球員奔跑能力的另一面鏡子。12分鐘跑3100米只是普通人衡量心肺能力的標準,央視籃球評論員於嘉曾對中國足球“12分鐘跑”標準(包括中國籃球折返跑)之低嗤之以鼻,除白天黑夜解說籃球、偶爾打籃球的於嘉馬拉松後跑出3小時多一點。轉換到“12分鐘跑”,絕對將大部分中超球員甩出500米。我不少40歲左右的同事,練一段長跑後,皆能完成5—10公里、甚至全馬。換算至12分鐘跑,亦接近、或超過3100米。而中國足球自“12分鐘跑”將郝海東、彭偉國、李紅軍……等“天才”“折騰”至痛不欲生,“體測”在萬夫所指中被取消後,球員奔跑能力更每況愈下至無下限了。


力量比健美愛好者差,奔跑不如40歲才練長跑的,你不捱打誰捱打,下半場崩潰純屬必然!
國奧為什麼上半場還像回事,下半場即判若兩人?與領先後不會踢無關,傅博場上無能背後是訓練無能!為什麼羅納爾迪尼奧、阿德里亞諾從頂峰迅速衰落到豆腐堆裡?非郝海東等人推崇備至的技術、頭腦、意識不行了,而是不好好訓練、紙醉金迷、小腹先行隆起,體能不行了……
體能、體能,還是體能。

體能不僅是發揮技術、意識的基礎和倍數,體能本身就是技術和技術的一部分,體能還是侵略性和拼命、拼搏的“本錢”,你臥推還不如美國女足、深蹲扛不起個水缸,一跑就把白酒杯大小的肺吐出來,單口喘個不停,抽筋不止,你拿什麼去拼搏、拼命?就國奧這樣的訓練水平、體能水平,今晚贏伊朗3球以上?那就是“大姑娘的褲子——連門兒都沒有”,想都別想!
若不下苦功練大力量和奔跑能力,中國足球下半場被逆轉將永無盡頭。

體能、體能,還是體能——以一篇舊文等待國足敘利亞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