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從四個方面推進公共就業服務

覆蓋全民 貫穿全程 輻射全域 便捷高效

公共就業服務 指政府組織建立的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公共制度。我國《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中對公共就業服務的界定:本規定所稱公共就業服務,是指由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包括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訓練、社區就業崗位開發服務和其他服務內容。
  本報訊 (記者 王雨)近日,貴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聯合出臺《關於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實施意見》,要求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提供覆蓋全民的公共就業服務,健全貫穿全程的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建立輻射全域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便捷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方式。
  《實施意見》明確,要提供覆蓋全民的公共就業服務,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的勞動者可持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到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請公共就業服務,在省內常住的港澳臺人員可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或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請公共就業服務。同時,要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機制,突出保基本、保重點推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


  根據《實施意見》,要保障各類用人單位同等享有公共就業服務。各類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創業實體,可向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諮詢或通過貴州公共招聘網、“貴州就業幫”APP及各級線上服務載體瞭解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申請招聘用工服務、參加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用人單位相關證照、負責人身份、招聘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校驗。對處於初創階段以及靈活形式用工等用人主體,可採取“負責人書面承諾+工作人員必要調查”的方式先行受理,並在招聘信息中標明相關情況,供求職者知曉。
  在加強多元化就業服務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結合貴州省需求,圍繞12個特色農業產業、10大千億級工業產業及5大現代服務業重點企業加大就業服務力度,引導和鼓勵勞動者到重點行業就業。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對靈活就業、自由職業等多元化方式就業人員和新形態從業人員,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就業登記,納入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範圍。其中,靈活就業的可採取“申請人書面承諾”的方式受理,必要時可進行信息核驗或工作人員調查。
  為健全貫穿全程的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實施意見》要求,要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重點群體就業全程幫扶,加強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加強勞動者求職就業全程服務,加強招聘用人單位全程指導,加強創業帶動就業全程服務,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專項服務。

  《實施意見》還明確,要構建多元化公共就業服務供給體系,完善機構設置,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鄉鎮(街道)、村(社區)服務平臺功能,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可通過政府購買公共就業服務,提升服務效能;鼓勵各地採用公開招標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和優質資源參與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要推動線下實體網點服務與線上互聯網服務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貴州省勞動力培訓就業信息系統及貴州公共招聘網、“貴州就業幫”APP、貴州就業創業網上服務大廳、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平臺作用,推動求職招聘、就業失業登記等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全網通辦”,拓展網上服務平臺、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手機短信、12333諮詢電話、有線電視等服務渠道,實現線上服務進程同步聯動;要統籌規劃基層服務網點佈局,有條件的地區推廣“15分鐘服務圈”,合理設置經辦窗口,開設重點群體專門窗口和綠色通道,讓群眾可就近就地享受公共就業服務。
  《實施意見》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強化地方主體責任,財政投入和資源配置要加大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加大平臺建設力度,多措並舉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城鎮公共就業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輻射,保障貧困地區基本公共就業服務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