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爱与爱的交换,是和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如果所有的人都只关注欢乐,那么身处痛苦之中的人,就注定了被遗弃。

你今天去爱别人,明天才会有人来爱你。

爱与爱的交换,是和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文章开始之前,我想先说明我的观点:

谈论抑郁症自杀不是负能量,拒绝谈论抑郁症自杀才是负能量。

因为,死的对面是生,回避谈论死,就是回避谈论生。

又一个朋友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

事隔一晚,平静一些,我想写一些关于抑郁症的看法。即使不够专业和有序,我尽可能客观理性,希望或多或少,能改变一些人的认知。

对于已经跳下悬崖,以及无数还在悬崖边挣扎的人,每个人都不应该漠视精神之苦。

今天悲剧没有临到你的家人朋友,不代表未来就不会。世事无常,生命脆弱,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而应对各种突发可能性的唯一武器,就是完善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如果所有的人都只关注欢乐,那么身处痛苦之中的人,就注定了被遗弃。

故事:#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爱与爱的交换,是和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1]

自杀的这个女孩,一九八六年出生,结束自己时,刚满三十岁。

她是个舞蹈演员,年轻好看,正准备结婚。最终选择了从楼上纵身一跃,作为她生命的谢幕方式。

大概晚上十点多,我得知这个消息。震惊,痛心,愤怒。我举着电话,既没有挂断的能力,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因为几天前,我们还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夜晚。

我想那天,她大概也会觉得是一个不同的夜晚。

在作家朋友的一个院子,有花有树有月光,头顶的群云追着月,异常美丽。我们摆了一桌饭菜,在星空下喝酒。

最初我坐在她对面,后来坐到她旁边。因为我发现她有些交流障碍,思维跟不上表达。偶尔蹦出一句话,感知精准,却磕磕绊绊。

朋友也不回避,跟我说了她抑郁的问题。知道这个信息之后,我对她有了特别的关注。我知道这种病的孤独,尤为需要温暖和理解,我说,我可以抱抱你吗?她张开双臂,趴在我肩上就哭了。

肢体接触的温暖和信任,让她的心门打开了一些,她拉起我,避开其他朋友,去到了房间里。她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也可能是秘密。

我疏导她,鼓励她,她拼命点头。我还推荐了一些书给她,她很认真地记下。我尽自己所能,跟她分享我对这个病的认知。因为被理解,她似乎放松了一些,但还是显得无措。

一个舞蹈演员的身体,瘦弱,苍白,让她在月光下有种被折损的美丽。看得我心疼。

没有人不想活下去。

你要相信,每一个抑郁症患者离开之前,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我手机里还存有那天录的视频。

我们喝得很高兴,就唱起歌来。唱了许巍的《故乡》,还有罗大佑的《爱的箴言》。她拉起男友一起舞蹈,大笑,灵动好比天上的流云。

那天我们玩得很疯。我说,改天你去我家吧,我做饭给你吃。然后突然得知,人没了。

[2]

说实话,我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有撕碎这个世界的恼怒。

抑郁症是个魔鬼一样的存在,折磨了太多人,但谁也对此无能为力。

对于这类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尽管不得不接受的人,一次比一次被锻造得更为强大,但我无法说服自己去习惯这种事。

因为一种现象频繁发生而变得麻木,这才是人类真正的危险。

有些事情发生得越多,我们就越该警醒,越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和探索,去了解背后的原因,那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有没有可能改善?

悲痛之下,我发了个朋友圈,一时密密麻麻的留言。

一部分好奇,问是谁,什么方式。一部分表示关心,希望我不要受到影响。还有一些,让我远离这些负能量。

我有点难过。这些绝非恶意的声音背后,暴露的是浅薄和愚蠢。

一个人,因为抑郁症自杀了,围观的人群,更多好奇的是事件的主角和形式,至于抑郁症这个内核因素,只要事不关己,多数人是高高挂起的。甚至有些浅薄无知的人,会嘲笑说,抑郁症都是闲的,矫情。

关心一个人的精神之苦,并保持对生命起码的尊重,如果这都被定义为矫情,难道只有那些不痛不痒的空洞口号才是正能量吗?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避开真相,得过且过。

谁不愿意只谈论开心的事物?但如果都对痛苦绕道而行,那么这个族群永远也得不到关注。如果这种事,突然降临到你的家人和朋友身上,你还会觉得这种关注是多余的吗?还来得及吗?

又难道,熟识就应该难过,陌生就应该熟视无睹么?

当然,我承认,在有些事上,因为主观情感的介入,会有感受上的差异,但生而为人,应该相互悲悯不是吗?

如果只把爱和悲悯给你想给的人,那不叫爱,那是自我满足。

你爱一个人才去关心他,否则就置身事外,那你享受的只是自我满足的快乐,给予之后的成就,甚至是一种变相的索取。假如对方没有如期对你回馈,你会感到失望。

真正的爱,应当是对普天下的仁慈与悲悯。

[3]

我说说我所了解的抑郁症。

对于扛过那道坎的人来说,恐怕是人生最艰难的翻山越岭。其中过程,再伟大的作家,都难以描述那种痛苦。被描述的只能是字词,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其中的感受。

被抑郁困住的人,饱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与癌症无异。可精神“癌症”不如肉身的癌症那么具象,于是才难被大众理解。

在病理上我当然并不专业,但我能知道的是,抑郁症患者是因为某些变故或打击,导致大脑的功能异常,负面和消极情绪的网络功能活跃,而偏向于快乐和积极情绪的网络功能降低。直白一点说,就是负责分泌快乐的激素罢工了,停止了,被抑制了。

你只能感受到痛苦。

这世间最讽刺的就是,人们总是追求那些有用、看得见的东西,而往往我所关注的,带给我灵感的,都是那些看似无形也无用的东西。

你不小心把一只蚂蚁踩在脚下,作为那只蚂蚁,它的痛苦很难被描述。

关于抑郁症,我试图描述过那种感觉,非常难。对于无法感同身受的人来说,抽象得像个艺术品。比如凡·高的画,应该怎么向一个没有艺术感受力的人解释清楚呢?

一旦抑郁来临,那感觉,即使每天什么都不做,每一刻也都像爬山一样累。

神经绷得很紧,脑袋似乎千斤重。似乎很满,似乎又很空。无尽的疲倦,只想躺着。即便躺着也感到很累。

失眠,惊恐,敏感,脆弱。力量虚弱,思维在单向轨道里滑行。

常常莫名想哭,毫无来由。心中说不出的委屈。

孤独、消极、挫败,觉得一切毫无意义。

什么都不想做,不愿见人,更不想见让自己感到压力的人。

交流产生障碍,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

决断力下降。纠结。一个芥菜种大小的事情,都能把自己烧得一团焦黑。

所有的感觉都在盘旋坠落。犹如置身黑洞,落到底部的底部。

但致命的一点是,在自我的封闭空间里,濒死的同时,一旦他们出现在人前,就会努力表现出一切都很好的样子。

假装快乐,努力坚强,怕世俗的眼光看穿自我的虚弱。这样的误区,才导致通常让人误以为他看上去很好,直至彻底崩塌,你后知后觉,怎么这么突然?

不要忘了,他痛苦的时候,你是根本看不到的。对你来说的所谓突然,对他自己来说,已经挣扎很久很久了。每一个经抑郁折磨而最后输掉的人,都尽过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心理的无助以及生理的疲倦,让他们在生了死、死了又生的无数次挣扎里,用最后求生的本能,笨拙地找一些乱七八糟的方法,试图把这种痛苦肢解掉。像个丢了魂也没有家的人。

我深知其苦。

出于同理心,后来我开始关注那些还在泥潭挣扎的人,尽己所能,倾听,建议。即使帮不到太多,仅仅是理解本身,对他们也是慰藉。

我希望能够理解人的心灵,如同我想知道群星为何闪烁。

[4]

事发之后,一个有过抑郁经历的朋友发来微信。

一条是:也没什么好说的,出不来就是出不来。出来那天就出来了,需要有人帮忙,找到生命的意义。那个人或者那件事很重要,关键要看遇得到遇不到,要不就会一直在抑郁里。

另一条是:我自杀过三次,但最终我还是走出来了。只是很多人熬不到那一天。

用“熬”这个字毫不夸张。最终熬不住的人,不堪其累,就一心想要解脱了。

有人把抑郁症称为黑狗。它某一天咬住了你,你越逃避,它就越凶悍。你越来越小,它越来越大。直至最后,把你吞吃。

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不想被黑狗吞吃,无论你多么痛苦,只要还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活下去就是你的目的。除非,你愿意耗在里面,糟蹋自己的人生。

所以还是要靠你自己,不要赖在那个黑洞里面不出来。你不出来,就是在拿自己喂养它。

我知道这做起来很难,但只要你还想再看一看后面的人生,你还爱着你的家人,你就值得再试一试。

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运动,信仰,旅行……找到一条适合你自己的路,去试一试。不再把它当回事儿的时候,你就发现,原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别人自杀了,并不代表你也要那样做。要相信自己有好的运气和造化,总会出现一些天使,他们会陪伴你度过这个噩梦。如果没有,独身一人,你也要度过。

放弃很容易,一秒钟的事情,只是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你的所知所爱所想,多年苦心经营的自己,都会因为一个瞬间化为乌有。

[5]

以我多年关注这类人的经验,除了患者本身,家人朋友的方法和态度,尤为重要。人人都有深海沉浮之时,这时没有人不渴望被人拉上一把。抑郁者更是如此。

我最早帮过一个抑郁者,是网络上的读者。

他的家人不能理解,他没有人说话。每天独自一个人。唯一的寄托,就是等我的回信。就这样,我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与他通信,给他鼓励,哪怕只言片语,我眼看着他一天比一天高兴。

有时一个人的精神支撑,不过是等到了一个期待的回复那么简单。

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好了,可以正常地工作,也交了女朋友。他说,我会永远记得你,你是我的恩人。我说,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最坏的时刻,你是你自己的奇迹。

还有一个男孩,他在准备自杀那天,给我公众号留言,说想跟我通个话。尽管他轻描淡写地描述了一切,可是看得我触目惊心。我吓坏了,把电话号码给了他。等了半天,他说他恐惧,不敢打。

结束生命实在是需要勇气的。我猜想他还愿意向人求助,说明还有挣扎。于是那天我推掉所有的工作,一字一句,谨小慎微,陪他聊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最后他说他突然心里有了一点温暖,答应我不死了,明天后天都会跟我来说话。

后来他去休息了,我哭了一场。百感交集,不堪重负。我愿意伸手去拉任何一个身处泥沼的人,也害怕对一个生命做出承诺。

这特别难。需要持续的给予,不停地付出耐心,我非圣贤,害怕自己因为能量不足而增加了别人的绝望。

所以每一个身处黑夜的人,最应该依靠的,还是自己。

故事:#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爱与爱的交换,是和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5]

最后我想说,往往抑郁的人,都喜欢待在自己的黑洞里才觉得安全。

作为身边的家人或者朋友,如果你想要帮助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去了解关于抑郁症的基本常识。如果做不到,那么请你闭嘴,千万不要讲你以为的那些大道理给他听,也不要用你正常人的思维去测度他。

他生病了,请不要用“想开点”这种空洞的理论逼迫他。这只会适得其反,让他加重不被理解的绝望。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你逼迫抑郁的人高兴起来,就好比命令一个失去双手的残疾人说,给我拧开眼前这个瓶盖。那种压力和恐慌,只会把他推到另外一个极端。

有时我甚至猜想,一些最终选择解脱的人,有多少是在不被理解的反作用下被推了一把的呢?

想说的太多,写不尽然,或有疏漏,也写不动了。

只是心愿强烈,希望多一些人关注这个群体,纠偏认知,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耐心。

如果你身边正有家人或朋友受困其中,即便你做不了更多,只是一点小小温暖的陪伴,即便有一分一毫的帮助,也算功德一件了。

你今天去爱别人,明天才会有人来爱你。

爱与爱的交换,是和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王晴《人间不责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