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孫悟空為什麼會大鬧天宮?說的簡單直白點,是故事情節需要,但細心的讀者們,應該會發現,孫悟空的人生軌跡,好像是被人操控的,意味著孫悟空的種種表現行為,幕後都有一隻推手。

而最大的嫌疑人,就是菩提祖師。

這個人物很神秘,住在西牛賀洲,卻沒人知道他的來路,他教會孫悟空一身通天本領後,立即消失無蹤。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其實很無奈,無奈到不想搞事情,都不行。

此話何解?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菩提祖師的出場,就展現了一項很強大的技能,未卜先知。他早早派了童子,在斜月三星洞等候孫悟空的到來。當然,也有可能是菩提祖師故意安排靈臺方寸山的樵夫,引誘孫悟空前去。

但是,在孫悟空的畢業典禮上,菩提祖師送了一句臨別贈言:

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西遊記》第二回

這麼迫切的撇清關係,足夠表明,菩提祖師知道孫悟空將來一定是個惹禍精。既然如此,最先不收孫悟空這個徒弟,豈不萬事大吉?菩提祖師偏偏要收,不僅收徒,還帶壞了孫悟空!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孫悟空,他生性善良,根本不是個鬧天宮的料子。

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西遊記》第一回

多好的一隻猴子啊。

罵不還口,打了他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

這麼說吧,剛到斜月三星洞的孫悟空,只要稍加點撥,完全可以代替金蟬子去做那個一心向佛的取經人,比五百年後的唐僧,還要有佛性。

跟菩提祖師口中的惹禍精,判若兩猴。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菩提祖師一聽這話,腦袋頓時大了,他孫悟空以後要去蹦躂啊,如果一直這麼好脾氣,那不成仙猴了,哪能成為給玉帝找茬的妖猴啊。

這不行!

性子得磨一磨。

菩提祖師決定暫且不教孫悟空法術,讓他在斜月三星洞,感受一下師兄們的壓迫。

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西遊記》第二回

性子好是吧?那就滾到走廊上去睡覺!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之後六七年間,孫悟空只是跟著師兄們,‘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菩提祖師不聞不問。

期間,斜月三星洞的雜活,孫悟空全包攬了。

師兄們修煉術法,孫悟空在一旁瞪眼看著,想必受了不少白眼,閒言碎語,估摸著一日不曾停歇。

然而,做了這麼多事情的小師弟,師兄們待見嗎?待見個屁,好歹是最小的徒弟,又跟了六七年,菩提祖師一次講課中,問孫悟空想學什麼,孫悟空一門心思全在長生不老上,菩提祖師藉機弄出個‘盤中之謎’,轉身走了。

孫悟空的師兄們,個個把氣撒到孫悟空頭上!

此時俱甚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西遊記》第二回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抱怨,鄙視,嫌棄,噁心。

多大點事啊,不就是上課時老師走了嘛,與他們又沒啥關係,反正菩提祖師不會跑,以後有的是時間。

由此可見,孫悟空的那六七年,是怎麼過來的。

同樣作為小師弟,五莊觀的清風明月,可幸福多了,鎮元子帶著徒弟們從元始天尊那兒回來,得知清風明月分別吃了一個人參果,並且人參果樹也被推倒,師兄們最關心的,卻是清風明月有沒有被孫悟空打壞了!

高下立判!

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孫悟空,他的心裡,想必憋著一肚子怨氣

攤上菩提祖師這樣的師父,孫悟空想不鬧天宮,都不行啊

菩提祖師覺得火候到了,在短時間內,教會孫悟空大品天仙決、七十二變、筋斗雲,所以孫悟空學會之後,在師兄們前面,賣弄一下,也無可厚非。

此時的孫悟空,他的善良天性,早已湮滅,知道無論如何低聲下氣,都換不來別人的尊重,只有自己強大了,一切才會水到渠成。

菩提祖師最後刺激孫悟空一下,將他逐出師門,往後的孫悟空,終於無法無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