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看《奇葩说》,经常有种感觉:别人说什么都觉得有道理。

就像正反方票数推来推去,自己的思维也跟着选手们的发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

辩到最后,总会期待有一个人能做出“终结性”总结,让内心的持方不再摇摆。

而担任这个角色的人,常常就是蔡康永。

01 绕圈子

《奇葩说》第三期讨论了“精致穷”的话题:年轻人为了追求精致而变穷,该不该?

蔡康永说了一个故事来反对“精致穷”。

他有一个做发型的朋友,很想要一个名牌包包。

这个包包要一万块,他打算分12期购买。

蔡康永听了后决定借给他一万块,让他快点得到想要的包。

发型师拿到钱的第二天,到了店门口,看到那个包之后,又放弃购买。

蔡康永问他为什么不买,他说:

“我只要付了钱,这个包就是我的了,那我为什么还要买它呢?”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原来很多时候,“精致”只是广告商塑造的关于高级的假象,我们相信并追求它,所以才会受制于它。

但当真正拥有“精致”的资本之后,“精致”却又可有可无。

来到第四期的辩题:美术馆里着火了,能在一只猫和一幅画中救一样东西,该救猫还是救画?

选择“画”,救的是艺术;选择“猫”,救的是人的本能。

双方代表中,黄执中“远方的哭声”,李诞“眼前的朴素”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让观众沸腾。

但蔡康永一出口,全场都安静了。

蔡康永站的是“救画”,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艺术的价值。

艺术是因为我们人类知道,生命如此脆弱而渺小。

所以我们想要呼唤,有没有不朽的可能。

能不能做一首歌,写一本小说,画一幅画。

因为它会让我们存得久一点。

就是它会不朽,而我必朽。

他举了几个例子。

周杰伦的歌,苏东坡的画。

这不是一个人的杰作,因为很多人都为之流泪,将它珍藏。

所以艺术的价值是集体的价值,要高于个人的价值。

到了开杠环节,又是蔡康永和薛兆丰的“感性”与“理性”之战。

蔡康永设了一个套,薛兆丰步步避雷,最后还是难以幸免,踩了下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蔡康永说话真喜欢绕,他从来不会一开始就说出一个武断的观点。

他喜欢先谈谈周边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的同时把听众拉进他的思维里,然后跟着它回归到主题,最后形成共情。

这是他说话厉害的地方:

不知不觉就把你绕了进去。

他深入浅出地绕圈子,靠摇撼内心来征服你,不仅是表面上的说服你。

02 绕,源于严谨

很多人不解蔡康永的绕,说他装腔作势。

明明几个词可以表达的意思,偏偏要用三、五十个字去说。

在一次采访中,他解释说他是故意的:

“我觉得很多人爱用很大的字,那个字大到你用惯了就会对字失去信心。

因为你太轻蔑字的力量了,你根本不在乎那个字的意思,所以才会去堆砌这些字眼。”

比如某段时间电影的发展被称作“文艺复兴”,他就很忌讳。

他认为这太藐视“文艺复兴”四个字的含义了。

他喜欢听《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没有华藻词汇的堆砌,语言朴素却富有吸引力。

别人问他旅行的意义,他没有说人生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他说:

不是为了去看巴黎铁塔或者是大峡谷而去那个地方,而是给自己机会去感受生活在墨西哥、巴厘岛,跟生活在尼泊尔的不同。

你终究会在众多现在当中,找到一个你要的,然后你去追求的那个东西。

你可能没办法用一句话概括他的意思,但就是觉得:恩,他说的有道理。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蔡康永喜欢绕,是因为他尊重文字的严谨,不轻易下定论。

但他绕得巧妙,知道该如何表达,能让所有人都听懂他的意思。

他的回答总是富有画面感,在你脑海里构建一幅画,然后让你自己去意会其中的韵味。

所以他总能以“绕”为据,在博弈中悄然获胜。

《西游记》第十回载有说:“博弈之道,贵乎严谨。”

凭据说理,是博弈取胜的关键所在。

03 绕,忠于分寸

蔡康永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儒雅的书生气息,很多人说他是娱乐圈的“文化人”、“读书人”。

他否认,说自己只是个“媒人”。

虽然进军电视界,但他对电视有着清醒的认识:

“听说有人在电视里面找深度。我好诧异,电视很方便,但也很肤浅,它就是陪你打发时间的东西。”

他说人生苦短,不应该把时间花在把你伺候得好好的娱乐产品上面。

龙应台、林觉民这些是文化人。

而大部分人不愿理他们,只愿看电视。

所以蔡康永在电视上出现,是为了把这些文化人引荐给看电视的人。

不过他可没有当着摄像头的面说过这些,他依然尊重电视的价值,尊重娱乐的价值。

所以才会和小S主持了12年的《康熙来了》。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小S高调幽默,蔡康永低调收敛,两人动静配合,成为了综艺界的王牌组合。

观众冠予他“高情商”的标签,因为他说话有分寸,很少得罪人。

就算是在《康熙来了》这种无下限的节目里,他也是妙语连珠,低调传达自己的黑色幽默。

所以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他不会像黄执中这样用“远方的声音”来显示优越与尊贵。

如果选手表演过头,他会微笑以蔽之;甚至面对大家都不接受的选手,他能看到那个人的闪光点。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如果听到不错的观点,他也毫不吝啬地给予回馈。

比如詹青云说,她每次在辩论台上表达的时候,都会望向蔡康永,因为他会给肯定的反馈,那对她是很大的鼓励。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蔡康永博学却不居高临下,他说话让人舒服,也能让人听懂。

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

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

蔡康永有高情商,因为他心中有尺,口中有度。

这种分寸感,是一个人修为的最终体现。

04 包容

蔡康永说话严谨有分寸,是因为他有一颗包容的内心。

他觉得世间任何事物和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有它自己的道理。

他平等看待任何人,也会承认自己的缺陷:

“我不太把人分类为这种人与那种人,我觉得每种人都有每种时刻。

我有开心的时刻有黑暗的时刻,有高贵的时刻也有龌蹉的时刻。

所以在见识到真正龌蹉的东西的时候你就知道,有一天你也会在那里待一阵子。

你不能认为你的人生永远不会有只脚猜到最脏的水潭里面去。”

有这些觉悟,不仅因为他博学多才,还因为他有太丰富的阅历。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慢说,然后把你“噎死”

他家世显赫众所周知,但他也叛逆,不甘于做个普通的富二代。

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电影的几年为他的人生带来转折。

他曾经在节目中透露过自己求学艰难的故事:

在电线杆旁边捡别人丢弃的沙发搬回家睡。

学校要自费拍电影,他因此省吃俭用,每餐的标准是7块钱人民币。

有次想吃米饭了,去到学校附近一家日料店点了一碗白饭,有顾客看他像留学生,把自己吃剩的菜给了他。

他还在自己的书《LA流浪记》里写道:

“我遇见跟我很不一样的人,有时被轻视,有时被重视;有时被耍,有时耍人;有时狡猾,有时天真。”

原来是做过好人,也做过坏人,所以才能推己及人,拥有同理心;

所以他会包容一切,对任何人都怀有敬畏。

马东评价蔡康永说:

“他就像水一样,温和柔软,润物细无声,然后你就像温水煮青蛙似的,不知不觉就沉沦在他的话语里。”

因为看过太多书,走过太多路,蔡康永面对问题时总能举出身边的例子作为论据。

他总是慢条斯理,娓娓道来。

等你意识到他在讲道理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了他的“圈套”之中,哑口无言,内心却在默默点头。

这就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慢,但让你服。


- 【陈欧尼侃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