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好媳妇

早上4、5点就起床,做好早饭,让丈夫喝口热乎乎的稀饭去上班,照顾婆婆洗漱、吃饭,洗全家的衣服,一忙就到了将近9点钟,就忙着做起了加工的活,一天下来也就20来元,也能贴补点家用。中午,匆忙做好饭,收拾好,也到了近下午3点,又忙着做加工的活。下午5点左右,把乡里安排的扶贫专岗的事做好,把全村上下都拾掇了个遍,让大家看到清清爽爽的村道。晚上7点左右,又忙晚饭,照顾一家老小。等一切都收拾妥当了,接近晚上10点,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房里休息。

周而复始,转眼多年就过去了,杨溪乡大塘村左家小组的这位好媳妇,用自己真诚的爱意,辛苦的付出,悉心呵护着丈夫一家,感动了众乡邻。她就是左新香。

余江好媳妇

左新香家有六口人,82岁的婆婆患有精神疾病,并双目失明;丈夫的哥哥和弟弟都患有精神疾病;还有一个小外孙。一家都靠着左新香操持,家中的主要收入也就靠丈夫左斌发常年在外面做点临时工。2014年左新香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7年辛劳,换得一安身之所

余江好媳妇

1988年,20岁的左新香嫁给了同村的左斌发,当时婆婆王度金已经因精神问题,发病多年,丈夫的哥哥和弟弟也因遗传,有了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但左新香并没有吓到,因为和丈夫的相爱,决定帮助他守护这个家。做出决定很简单,左新香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为婆婆端茶送水,整理家务,田里耕种……,短短的时间,她做的得心应手。“来到这个家,我从来没有享过福,反正手上总没有停过。”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两个、三个孩子都出生了,人多了,家里70、80年代的老房子住不下了,左新香就和丈夫商量,出去赚点钱,回来建个新房子。

1998年,夫妻俩把三个孩子和家里委托给了左新香的父母照顾,背起了行囊,远赴福建。谁曾想,一别就是7年,为了省下来回的路费,为了多赚点春节加班的工资,夫妻了把对孩子的思念隐藏在心里,把对年迈母亲的牵挂转化成努力工作的动力,“想家了,就只能打个电话,听听孩子们的声音,问问我爸妈,婆婆怎么样了?” 说起往事,左新香眼泪就忍不住的流下来。

2005年,7年的辛劳,夫妻俩用自己的劳动建起了新房,也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有了相对体面的安身之所。“我们房子建好了,周围的邻居都伸大拇指,说我们很争气。”

我不能倒下!!!

余江好媳妇

2017年6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婆婆王度金突然说不舒服,身上烫的厉害,左新香连忙和丈夫把婆婆送去区人民医院,检查得出老人得了青光眼,县级医院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夫妻俩连忙把老人又送往了南昌眼科医院治疗,稍微平稳后,把老人带回余江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整整23天,左新香都是在婆婆的床头前照顾老人,端水倒尿,把老人服侍的很妥帖,领床的家属知道是儿媳妇这样照顾婆婆,都伸大拇指,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最终老人的眼睛还是失明了,但左新香觉得自己尽力了。

多年的辛劳,把左新香这个坚强的女人的身体也压垮了,今年春节,她突感不适,到医院检查,是肺部发炎,想到家中的婆婆需要照顾,她草草治疗了下,拿点药,就回了家。“我不能倒下!!” 在和左新香聊天的过程中,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这句话让她撑了这么多年。

小小愿望

余江好媳妇

余江好媳妇

现在,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丈夫的大哥也在一家养猪场上班,能解决温饱问题,但由于效益不景气,多次要求左新香夫妻把他接回家;小弟弟因为精神疾病一直在外游荡,不着家,“我们接他回来,他过两天有跑不见了。” 左新香很无奈,我们只有拜托周边的邻居,代为照顾,天凉了,我们就送被子、衣服去。

“婆婆年纪大了,我一定会尽自己的所能,照顾好她,让她有个相对幸福的晚年。” 左新香说,但哥哥和弟弟年纪大了,我们也老了,照顾不了他们,希望相关的好心人,能帮助他们。

“这些年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不是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家也到不了现在。” 左新香说,我们夫妻俩也会努力,争取把日子过好,不辜负那些关心和爱护我们一家的好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