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崔庄乡“脱贫标兵”陈明涛:输血变造血 脱贫奔小康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周美娇 张操

每天早上起床,看着窗明几净的房间,想着自己在乡下的玉兰种植园,陈明涛的脸上就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从几年前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足3千元,到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4万多元,人均收入远超脱贫标准,计数单位变化的背后,是南召县崔庄乡脱贫攻坚参与者们的担当奉献,是贫困户思想转变、勤劳奋斗的结晶。

南召县崔庄乡“脱贫标兵”陈明涛:输血变造血 脱贫奔小康

产业扶持,政策补贴,“输血”为贫困户带去希望

陈明涛今年34岁,全家4口人,是南召县崔庄乡粮食川村温家庄组人,妻子姜新玲,33岁,儿子、女儿在城关四小上学。2015年以前,陈明涛以平时县内务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妻子姜新玲在家照顾孩子,由于没有什么拿手技术,赚钱十分困难,因缺技术导致贫穷,2015年12月被识别为贫困户。

在了解到陈明涛一家的困难情况之后,崔庄乡粮食川村的村两委、包村乡干和帮扶责任人立即为其出谋划策。考虑到陈明涛暂时没有拿手技术,村里决定帮其申请产业扶贫资金发展牛、羊养殖产业,这为生活拮据的陈明涛一家带来了希望,“只要养好牛羊,一定能够挣钱”陈明涛暗下决心。果不其然,2016年发展的养殖产业,2017年就有了收获:卖羊收入了1万多元!2018年边养殖边务工,卖牛收入1万多元,加上外出务工收入的3万多元,这实打实的数字让陈明涛乐开了花,也更加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

通过崔庄乡粮食川村村两委、包村乡干和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陈明涛一家近几年享受到了集中光伏受益补贴1200元/年、教育扶贫1800/年、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及免费体检、易地搬迁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产业扶持+政策补贴”为贫困户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召县崔庄乡“脱贫标兵”陈明涛:输血变造血 脱贫奔小康

转变思维,立志脱贫,美好未来激励贫困户主动“造血”

随着易地搬迁政策的落实到位,陈明涛一家四口搬进了县城边上的金城社区。搬新房,住新居的高兴还没有持续多久,陈明涛就发现搬家之后牛羊的养殖变的不方便了,一时之间收入压力又落到了他的肩上,思前想去,他觉得自己不能靠单方面的扶持提高收入,而是应该主动学一门“手艺”,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红利”。

2018年初,陈明涛主动找到了村委,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崔庄乡粮食川村村委第一时间联系了包村乡干和帮扶责任人,再一次为陈明涛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咱们县的玉兰全国闻名,市场前景好,再说种植玉兰相比养牛养羊对你住在县城的影响要小很多,咱就决定种玉兰吧?”经过探讨,大家提出了种植玉兰的计划,陈明涛当即决定:种植玉兰,立志脱贫!

脱贫致富之路容不得半点懈怠,陈明涛十分清楚这一点,为了能够尽快种上自己的玉兰,早日形成规模,他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专心学习玉兰种植技术,扶贫工作者们也积极帮他联系申请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干民齐心,陈明涛的玉兰种植园得以起步、发展、收获,截止目前,种植玉兰为陈明涛带来了2万多元的收入,同时这一产业也申报了崔庄乡的产业“星火计划”,让他得到了1500元的奖励。在发展玉兰种植产业期间,陈明涛还不忘积极鼓励妻子姜新玲外出务工学习本领,现在,妻子一年也收入了3万多元。

南召县崔庄乡“脱贫标兵”陈明涛:输血变造血 脱贫奔小康

2019年年底,陈明涛一家的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710元增加到14647.85元,同时兼顾“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脱贫,经粮食川村村两委研究决定,评选陈明涛为“脱贫标兵。”

如今,崔庄乡贫困群众们脱贫致富的心情愈发高涨,技术日渐成熟,目标近在咫尺。“勤劳才能脱贫,奋斗才能致富”该乡也正通过全体扶贫人的不懈努力,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主动“造血”,贫困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