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福顺镇庆茂村67岁老人为啥求人写信,她要感谢谁?

“孩子,我想求你办点事。你看行不?”洮南市福顺镇庆茂村的67岁老人王文香,试探着向到家里来调研的工作人员说。

“大娘,您客气啥,有事尽管说,我们一定尽力。”

“我一直想给那些帮助照顾我家的领导和好心人写封感谢信,怕写不好,这里有个草稿,你帮我先看看……”

洮南市福顺镇庆茂村67岁老人为啥求人写信,她要感谢谁?

老人一边说,一边从柜子里拿出几页纸。纸上满是用圆珠笔写下的字迹,涂抹修改的地方很多,有的地方措辞改了几次,能感觉到老人想要表达心情的迫切和真挚。

洮南市福顺镇庆茂村67岁老人为啥求人写信,她要感谢谁?

和老人同岁的丈夫包文权,患病卧床已经十多年。老两口仅靠自家口粮田的承包费勉强度日。作为重度贫困户,脱贫攻坚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和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让她们老两口的生活有了转机,不仅吃住不愁,老伴的看病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感动的同时,也萌生了写感谢信的想法。

“每次我连感谢的话都说不好,但我这心里是真感动啊。这些好心人,我该怎么感谢他们,我就想,我还多少有点文化,就给他们写封感谢信吧,但又怕这信写得不好。”老人说。

信上写到:“这几年,我家多亏有党和政府,还有那些好心人的帮助,让我和老伴能够活下来。我岁数大了,到我家来帮助我们的人,我都不认识,人家介绍了,我却又记不住。好多人不只一次的来过,每到冬天,就会有人送来用于取暖的煤钱,隔三差五就会有人送来一些米面油和生活用品。”朴实的语言,让她记忆中情景不断呈现。

王文香说,她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但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村的“第一书记”王晓会。他经常和一些好心人到她家,不嫌弃家里脏,填个表格、做个记录就趴在炕沿边儿,对待他们就像亲人一样。老人家里有啥难处直接就和他们反映,他们也都认真帮着解决,这是老人心里最“托底”的。

老人说,“每次来我家帮助我们的人最后都会说一句话,让我有什么困难就和他们联系。他们这样帮助我家,我都不好意思再麻烦他们了。”

信中着重提到了老人丈夫治病的事,“帮扶我家的干部早就跟我们介绍过大病医疗救助这个好政策了,像我家老伴这种重度贫困人口生病住院治疗一分钱不用掏,实现了就医零负担,我们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老人口中的“好政策”,是洮南市在实施贫困人口就医五提高、三减免、一降低的基础上,推出的中度、重度贫困人口免费住院治疗及乡村门诊治疗“两提高”的惠民政策。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以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现在,小病不拖了,大病敢看了,住个院心里也有底了。

感谢信里,老人还谈起以后的生活。老人觉得自己也应该打起精神来,找挣钱的路子。她会孵鸡鸭鹅雏,打算利用这个手艺,挣点钱贴补家用,卖不了剩下的,就自己放养。老人说家里现在负担轻了许多,国家又有那么好的政策,以后的生活能更好。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胜章 实习生 宋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