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堅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緊盯脫貧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攻難點、補短板、抓落實,有效推動了整鄉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和任務的落實。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在興隆鄉小川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大早鄉村幹部就來到搬遷戶家中回訪自來水供水及廁所使用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凍管等現象,今年搬入新家的馬尾社村民郭丙雙家庭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家裡水電設施齊全,而且連日來鎮村幹部常來家裡瞭解情況,讓他感覺到十分暖心。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小川村村民 郭丙雙】之前我有兩間土房子,和弟弟、老人住在一個院子,生活各方面不太方便,由於黨的好政策,我報了易地搬遷,現在我住進了新家,一個大院子九間新房,以前吃水要在幾百米的地方去拉水,現在通了自來水方便多了,我覺得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感謝黨的好政策,還有政府對我的幫助。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按照“一鎮兩塬三川四基地”的產業發展佈局,積極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生活在條件艱苦、居住分散、基礎設施、服務設施落後,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能力弱的貧困山區群眾們,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小川村黨總支書記 包振榮】這個小川村安置點麼,咱們安置了是50戶、223人,六隊的搬遷,咱們安置了183人、39戶,現在都已全部建成,全都搬遷入住了,水電、廁所都配套到戶,為了實現搬遷戶致富目標,鄉村兩級緊密配合,大力引導村民養殖、種植和務工,來增加他們的收入,確保如期脫貧致富。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立足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核心舉措,堅持把香水梨、枸杞、草畜養殖和鄉村旅遊作為富民興鄉的主導產業常抓不懈,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積極推進特色產業、脫貧產業園與“一戶一策”對接,目前香水梨、枸杞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200畝、3600畝,羊只存欄達到3萬隻以上。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靖遠縣大司農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曹湛彬 】我們合作社採取入股配股利益分紅的方式帶動了187戶貧困戶,今年為群眾分紅9萬餘元,同時合作社還吸收貧困戶務工群眾60餘人,發放工資60餘萬元,同100多戶建檔立卡戶簽訂供銷協議,以高於市場價格收購玉米等飼料,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興隆鄉:找差距 補短板 促進主題教育見成效

【興隆鄉鄉長 宋兵鑫】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興隆鄉高標準嚴要求,按照既定程序組織學習、調查研究、查擺問題,把主題教育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緊盯教育主題和脫貧目標任務,在安全飲水、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安全住房、易地搬遷、政策兜底等方面下大功夫實現清零,以傳統養殖、枸杞種植、香水梨等為主導產業,以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五小產業為補充,切實提高群眾收入。通過自來水入戶、廁所革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靖遠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維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