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胡鬱:對美實體清單有準備,將尋找替代方案

10月24日,科大訊飛公佈今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23.45億元,同比增長13.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108.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818.1萬元,同比增長762.26%。

同一天,2019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在合肥開幕,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演講環節中表示,移動互聯網創造了很多“基於連接”的新應用,而人工智能將不僅僅是錦上添花,而是會逐漸解決人類的剛需。

Q3淨利潤接近前二季度之和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營業收入為65.73億元,同比增長24.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70.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981.43萬元,同比增長183.49%。

在季報中,科大訊飛表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產業持續發展,公司源頭技術驅動的戰略佈局成果不斷顯現。科大訊飛稱,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部分政府財政支出收緊,銀行、運營商等行業經營壓力增大對公司的部分業務增長速度帶來一定影響,但科大訊飛的開放平臺業務以及涉及到民生支出的教育、醫療等行業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

與此同時,科大訊飛對一部分不具長期戰略意義的業務方向進行了主動調整,儘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期的營收,但資源更加聚焦在戰略方向上,有助於公司在核心賽道上長期健康發展。 此前劉慶峰在半年度業績溝通會上表示,公司將此前的170多個戰略方向砍到了30多個,今年在這30多個方向上又再次確定了重點,還砍掉了一小部分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2.35億元,第三季度增加1.19億元。不過根據科大訊飛董秘江濤的說法,實際上科大訊飛的補貼主要來自軟件退稅——在半年報業績溝通會上,他表示,2019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獲政府補助2.09億元。其中軟件退稅0.93億元,另外還有研發項目相關補助0.69億元,“科大訊飛絕對不是靠政府養活的。”

戰略投資與業務協同

在三季報業績發佈當日,2019科大訊飛全球1024開發者節在合肥舉行,劉慶峰在會上發表演講,提到AI真的能夠實現人類幾千年來一直期盼解決剛需問題,例如醫療、教育等領域,因此人工智能必須立足於場景和具體行業。他透露,在過去幾年中,科大訊飛和訊飛產投共投了60多家公司,平均總體增幅達50%以上。

其後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發佈《1024計劃》的3.0版本,針對教引、生態和公益三方面計劃進行升級,其中訊飛A.I.大學擁有31萬名學員,是國內最大的A.I.在線學習平臺。胡鬱表示,生態計劃已形成能力星雲、iFLYOS & A.I.oT、解決方案三大產品,吸引160萬生態夥伴入駐。

科大訊飛公佈的投資成績數據顯示,公司已經戰略投資51家企業,投後增長147%,投資企業包括寒武紀科技、商湯科技、優必選等。

胡鬱在採訪環節中表示,科大訊飛的投資基本上是戰略投資,公司希望投資的公司能夠與科大訊飛的戰略形成強關係。“我們其實是希望能夠找到一些合作伙伴, 特別是和我們的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建立資本關係,既然是戰略投資,就肯定是不僅僅在資本層面上有合作,在業務上也能夠有所協同,這就是我們挑選投資對象的準則。”

觀察:

被列入“實體名單”後,科大訊飛如何拆招?

在10月24日舉行的開發者節前不久,美國商務部宣佈將28家中國實體加入“實體清單”,在清單中的實體須在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才可購買美國技術與產品,但美政府有權拒絕許可申請。在這份新增的清單中,包括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8家人工智能企業。

當時科大訊飛發出聲明,稱公司擁有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全部來自科大訊飛的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列入實體清單不會對科大訊飛的日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對於此情況已有預案,將繼續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10月24日開發者節當天,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接受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被列入“實體清單”對科大訊飛的一些原材料供應,包括芯片的供應商上是“有反應的”。

“但是我們在消息出來前已經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近期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從遠期看,我們會尋找替代方案的提供商,並進一步的增強自身能力。對長期業績的影響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對最主要的、在國內的業務影響並不是特別大。”胡鬱表示。

根據科大訊飛半年報顯示,公司來源於美國的收入佔比極少,2018年來源於美國的收入佔比僅為 0.01%。

新京報記者 陸一夫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