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贵溪即将消失的手艺

「剃头匠」这个说法是在清朝开始出现的。清朝时期,满洲贵族为了彻底推翻前朝,实现自己在文化层面的长远统治,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下,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头发剃光,「剃头匠」这一说法就此流传开来。

这是一项贵溪即将消失的手艺

集市、街头、马路边;一刀、一椅、一水桶;一推、一刮、一清洗……随意的场所,简陋的工具,娴熟的技巧,剃头匠用这种简易却不简单的方式,开创了便捷理发的时代。

即便是身处街头一隅,“行头”简陋,剃头匠却将洗剪剃干得格外细致。走街串巷的剃头匠,盛满了老手艺人的快乐辛酸。本期《贵溪在线》,让我们走近那些在都市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感受一名贵溪街头剃头匠的坚守与艰辛。

这是一项贵溪即将消失的手艺

上午漫步在贵溪沿河路,总能瞧见一抹身影,那是数年来风雨无阻的剃头匠,一直在传统剃头行业坚守着,没有电动剃刀的辅助,整个过程手动操作,精湛手艺游离于剃刀之上,对待每一位客人都是一丝不苟。

锋利的剃刀“行走”在一张涂满肥皂的脸上,伴随着嗞啦啦的声音,胡须落地,热毛巾从脸上撤掉之后,行云流水般操作,让小编不由替客户感叹一句:“舒服哇!”

这是一项贵溪即将消失的手艺

一顿操作完毕,把养家糊口的家当逐个放到三轮车上,捆绑妥当,收工!

这是一项贵溪即将消失的手艺

这是一项贵溪即将消失的手艺

街头剃头匠和当时的条件和生活方式密切联系,就在一个“剃”字,一把刀的功夫。如今理发,重在“理”,主要是把头发理短,还有洗、按、烫、染等,工具多,程序多,费事多,当然出来的花样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千变万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头发长了要剪一下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不知道,将来人们还会做些什么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