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會經歷6個階段,如何健脾?助運、除痰、舉陷..

自古就有這麼一個說法——“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很多人都知道脾胃一虛,氣血就虛,氣血不足,各種毛病都跟著來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脾虛這個詞其實非常籠統,脾虛細分下來,有6個階段。今天帶你看看你是在脾虛的哪一個階段,並且如何改善脾虛:

脾虛會經歷6個階段,如何健脾?助運、除痰、舉陷..

首先來看看脾虛是進化的6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脾氣虛

脾居中焦,主運化、司升清、統血行。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氣血生化乏源,症見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體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第二個階段:脾陽虛

脾陽虛,完全是脾陰虛的對立面。它又稱脾虛寒證,是指脾陽虛衰,失於溫運,陰寒內生,以食少、腹脹腹痛、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它可是能夠引起多種脾胃系疾病,例如腹痛、洩瀉、痢疾、痰飲、水腫、鼓脹等。

第三個階段:脾陰虛

脾陰虛指脾陰虧虛,失於濡養,散精不足,運化失常的病理變化 。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各部的濡養,有賴脾氣散精輸布。若胃陰虛,或脾虛不運,陽損及陰,或飲食營養不足,均可使脾氣散精無源而致本證。臨床表現多有胃陰虛症狀,並見飢不欲食,肌肉消瘦,體倦乏力等。多見於各類營養不良證。

脾虛會經歷6個階段,如何健脾?助運、除痰、舉陷..

第四個階段:脾氣下陷

主升清,是指脾氣上升,並將其運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轉輸至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然後營養全身,所以說:“脾宜升則健”。

脾不升清,水谷精微與糟粕濁物就會混雜,會導致完谷不化飧洩的症狀。如《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洩”。

脾氣不上升,中氣會下陷(又稱脾氣下陷),就會出現久瀉脫肛,甚至會出現內臟下垂如腹部墜脹、脫肛、女性子宮脫垂等症。

第五個階段:脾不統血

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則氣的固攝血液功能能正常發揮,血液不會逸出脈外而發生出血。如果脾氣虧虛嚴重,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吸收,氣血生化就會不足,氣的固攝血液功能減退,就會使血逸出脈外,出現各種出血,也就是“脾不統血”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鼻子、牙齒、皮膚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經過多、崩漏等血不循經的症狀。

第六個階段:脾虛溼滯

脾在五行屬土,主運化。脾臟有運化水液的功能,脾氣虛弱,使得脾臟運化水液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造成水液代謝障礙,溼邪停滯在體內,會出現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吃飯不香,厭食油膩,浮腫,大便不成形,苔薄膩或舌質淡胖,脈濡緩。

脾虛會經歷6個階段,如何健脾?助運、除痰、舉陷..

有哪些改善脾虛比較好的辦法?

一、助運

脾主消化食物和輸布精微。如脾氣虛弱,不能健運,可出現消化呆滯,納減腹脹,腸鳴洩瀉,脈濡弱,苔白膩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狀。久則眩暈倦怠,面色萎黃。治療時應先健脾助運,使納運正常。

二、建中

脾胃主中氣,有蒸動全身各髒之功能,久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古有上損、下損過中皆在不治之列。凡虛損、虛勞病久矛盾交叉多,治療棘手時,苟能抓住建立中氣一法,使中氣一振以蒸動全身各髒功能,其複雜病情,即能向順利方面好轉。

三、益氣

氣虛多見少食懶言,面色萎黃,心悸氣短,動則汗出。補脾即可以益氣,此為治氣虛經驗。

四、補血

營血形成於脾功健運,否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㿠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必先補脾以生血,則收效較易。

脾虛會經歷6個階段,如何健脾?助運、除痰、舉陷..

五、止血

脾統血,凡慢性漏血、皮下滲血等皆由脾不統血,令血無力循經運行,補脾即能統血以止此種出血。

六、舉陷

脾主升。脾功健旺,可支持各髒功能正常,各髒功能衰退而致弛墮或脫垂,如胃下垂、久瀉脫肛、腎下垂、眼皮下垂、子宮下垂等,中醫辨證上均認為屬於中氣下陷。用補脾法升舉中氣,墮脫可隨脾旺升舉有力而復位。

七、除痰

各臟器慢性炎症分泌物,量少而稠者為痰,量多而稀者為飲。痰與飲均多量者則求治於脾,因脾為生痰之源。脾功衰退則無力吸入運化排洩水液。故健脾可除痰。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