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懂點哲學

愛因斯坦說,讀羅素的作品使他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雖然前人的智慧我們望塵莫及,但讀羅素作品的時光也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而且這種快樂不會因為不再閱讀他的作品而終止。

我們為什麼要懂點哲學

哲學是什麼?

對哲學下任何定義都會引起爭議,因為它僅僅是某一種哲學態度的體現。要弄清哲學是什麼,惟一的途徑就是研究哲學。這是羅素的回答。智者的回答因為承認自己對知識所知有限,所以總是很謹慎。如果我來回答,那麼我會回答,哲學是對世界的所有現象都像孩子一樣充滿好奇,不斷提問,不斷探索,努力尋求真相的過程。

從以上開始理解的話,哲學家就是愛好智慧的人。但是並非每個有求知慾的人都算哲學家,因此,我們這樣定義更合理,哲學家就是愛好真理本身的人。哲學家愛的是美本身。如果說愛美的事物的人是在夢想,那麼愛美的本身的人就是清醒的。我們狹隘的來理解這句話,假如我們愛上一個人,我們想要擁有他,那是一個夢想可能實現,也可能實現不了。那麼愛這個人的本身是什麼呢?其實是這個人的價值,是他身上有的那些而我們沒有的品質,這種愛的本身是可以實現的,所以說愛美的本身是清醒的。有人會問,假如我就是愛她的美貌,那麼我自己再清醒,也無法實現啊?那麼你愛的不是美,是自己的佔有慾。愛藝術的人只有意見,而愛美本身的人卻有知識。

我們為什麼要懂點哲學

所謂知識該如何理解?

一尊單獨美麗的雕像也包含著某些醜的方面。完美的雕像是知識,而雕像是藝術。

從某種角度看,個體事物是大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又是小的。這一切都是意見的對象。而完美並不能通過感知把握這樣的美和這樣的大,他們作為知識的對象,是永恆不變的。

當我們去探索哲學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在理性與真理的陽光下看清周圍的事物,這就是實在。這樣的陽光賦予我們真理和求知的力量,代表著善的理念。

上面所謂知識論,可以理解為蘇格拉底的理念論,可是柏拉圖在後期對話中理念論先是被推翻了,後來則完全消失了。這意味著理念論的錯誤,那麼正確的又是什麼?是辯證去理解嗎?又該如何理解呢?

答案絕不能從事物裡找到,而要在對事物的論證中獲得。

我們為什麼要懂點哲學

哲學的目的是什麼?

哲學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心靈愚昧的束縛。建立一種“善”的生活。所謂“善”是快樂與美。

如何擺脫愚昧呢?所謂完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無論處在何種境況下,人都必須學會自己生活。可以牽掛卻不能限制他人自由,所謂自由是他人擁有支配自己一切的權利。如果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無論處於何種境況都是自由的。在此當中,愚昧是什麼呢?愚昧是將自己快樂的責任強加於他人身上,而不是自己為自己負責。

除了愛情、美食,讀書與健身、朋友與家人都能為自己快樂的人生添磚加瓦。

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必然是時代的產物呢?

一方面人肯定是時代的產物。首先,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後來,他們的生活方式又從他們所堅守的傳統(傳統不容易受時間的約束,它們呈現出自身的一種生活,並且可以長期存在下去)中得到了支持,不管這種忠誠是完全處於自覺,還是多少出於盲從。如果相信某種傳統的力量,就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勇氣來支持他。

讀哲學史的意義是什麼?

其意義正在於認識到絕大多數問題過去曾經提出過,一些明智的答案過去也曾經有過。你可以選擇你所忠誠的認為相對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勇敢的活下去。沒有對錯,得到解脫。

我們為什麼要懂點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