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仁化优化人居环境,打造县域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样板

金羊网讯 记者张文 通讯员谭玉玲、肖晓珍、龙全明报道:记者从韶关市仁化县采访获悉,去年以来,仁化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运用PPP模式融资2.78亿元,实施县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着力打造县域生活污水处理体系仁化样板,助力仁化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县城。

运用PPP模式,破解城镇污水处理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近年来仁化县城镇生活污水量不断增加,成为制约仁化县城镇提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去年来,仁化县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着力解决污水处理设施滞后以及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等问题,在全市率先将县城和全部镇(街)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统一纳入规划,整体推进县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包括新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7个镇污水处理厂、11个街(镇)配套管网以及提标改造现有3个污水处理厂。

为打好碧水攻坚战,仁化县运用国家和省提出的“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政策,引进以省属国有企业为牵头单位的联合体,于今年2月启动实施仁化县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PPP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2.78亿元,运用PPP模式来建,政府入股出资929万元,剩余资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地债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筹措。”仁化县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中心主任冯杰说,此举有效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实现“花小钱、办大事”。

坚持以上率下,工程建设势如破竹

县域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耗时较长,虽然施工路段对商铺和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但广大群众对工程建设和施工过程积极支持配合。而这一切,源于仁化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段长制”,以上率下协调和监督管理各路段施工情况。

“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升级改造事关民生大计,我们既要加快施工进度,又要安全、文明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在县城污水管网项目现场办公会中,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表示。

仁化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调研检视,以“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为载体,每周深入挂点网格化小区群众家中座谈,对工程可能影响到群众出行和商业经营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倾听群众声音,及时化解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通过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合力研究破解。

同时,当地还通过发布政府公告、制作项目建设宣传片等,广泛开展入户宣传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项目施工建设。

统筹推进,共建美丽生态宜居家园

为避免道路重复开挖以及减少工程建设给市民群众带来不便,仁化县结合创文及巩卫工作需求,在污水管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路面的开挖和修复中,对县城市政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再提升,统筹推进“五小”惠民工程、人行道及商铺广告牌改造、绿化提升、国省道路域提升等城镇提升项目,有效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

目前,仁化县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城口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通水,完成县城管网敷设约6.9km,镇级污水管网敷设约15km。据悉,整个项目主体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成后可惠及县城及镇(街)18.6万人,实现县、镇两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形成较完备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

“老街建好污水管网,实现了雨污分流,现在排污排水都通畅了,今年两次暴雨,老街都没出现水浸,要是往年肯定会水浸的。”对于管网改造,老街居民张先生非常欣喜。

仁化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完工后,不仅解决雨污共管易堵塞造成的排水不畅,还将进一步改善锦江河流域的水质,助力仁化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镇街以及碧水清流、人水和谐、环境宜居的乡村型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