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外忧内患,帝国列强觊觎中国已久,都想在中国的领土上分得一杯羹。

风雨飘渺下的清王朝,犹如濒临死亡边缘的老人,惶惶不可终日,抑郁寡欢。

1885年的寒冬,一个形容枯槁,灯尽油枯的老人,走完了光辉灿烂而又悲屈的一生。

这个老人就是晚清的红顶商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的胡雪岩。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

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今天,商人学习胡雪岩,是学习他的“仁,义,忠,信”的处世之道,在漫长的商业化进程中,这是要秉承的基本原则。

鲁迅:“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商人”。

01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县湖里村,幼年家境贫苦。

1835年,胡鹿泉抛下12岁的胡雪岩撒手人寰。

1836年,年幼的胡雪岩为了家里的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

胡雪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杂粮行,因为是第一份工作,他格外珍惜,凡事尽全力去做,任劳任怨。

有次,一个金华火腿的客商,来到杂粮行洽谈业务,舟车劳累染上恶疾,就病倒了。

胡雪岩看客商孤身一人,就承担起照顾客商的重任,一连数日,悉心照料,客商的身体慢慢就恢复了。

客商对杂粮行的老板说起胡雪岩,大加称赞,杂粮行老板就对客商说起胡雪岩来杂粮行的由来。

事毕,客商征询胡雪岩是否愿意去火腿行工作,他微微一笑答道:“这事暂不能答应您,我要先问老板看看”。

老板觉得,自己的杂粮行的平台太小了,胡雪岩应该到更大的平台去发挥才干,这样,胡雪岩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工作机会。

金华火腿行比杂粮行接触的人更多,正好他的性格也适合和人打交道,也让他接触到更广阔的空间,打开了视野。

北有票号,南有钱庄”。初识钱庄,胡雪岩惊叹不已,原来这么神奇,银子竟然通过一张纸就可以实现异地流通。

这个时候,他就暗下决心,他将来也要做钱庄这样的生意,他时刻留意打听与钱庄相关的事宜,自学书法,心算,珠心算等钱庄从业必备的技能。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1842年,胡雪岩进入阜康钱庄,开启了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篇章。

正因钱庄而达到了人生巅峰,也还因钱庄把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破产,成也钱庄,败也钱庄。

进入阜康钱庄,胡雪岩先从跑街开始,逐步熟悉钱庄的业务流程,钱庄老板也不断对胡雪岩进行考验,他都顺利的通过。

钱庄老板没有子嗣,在他临终前,把阜康钱庄托付给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02

成大事者必有贵人相助,胡雪岩的发迹得益于王有龄的大力提携,但真正成就其一生伟业的却是左宗棠。

有龄是官宦子弟,可天不遂人愿,王有龄的父亲死于浙江的任上。从此,家道中落。

然王有龄的父亲在生前为他捐了个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补实缺,是个虚职,徒有虚名。

他日郁郁寡欢,在小茶馆里泡着一壶都喝成白开水状的茶水消磨时光。

胡雪岩据多年的跑街经验,练就了一副知人识人的火眼晶晶,通过多日的观察,他觉得王有龄应该是个怀才不遇的落魄书生,有意识的想要去结交。

某日,胡岩再次来到小茶馆,又见到王有龄一人孤零零的坐在一个小角落,喝着白开水状的茶水。

胡雪岩借凑上前去,说道:“我看兄台气宇轩昂,不是一般的茶客,莫非有什么心事不成?”

胡雪岩就把自的身世跟王有龄说了,推杯换盏之后,王有龄也打开了话匣子,把自己的身世也和盘托出。

胡雪岩深知,当之急,唯有银子才能解决王有龄的实际之所需。

胡雪岩约王有龄日后在茶馆再次会面,说罢,各自离开。

到了约定时间,胡雪如约而至,见到王有龄,递给他一袋东西。说道:“这是你做官的本钱。”

王有龄见状,打开袋子看,里面有几张银票还有一些碎银,总共500两银子。

王有龄打听到,京城有官员叫何桂清,是他父亲部属的儿子,何桂清和王有龄年龄相仿,自幼父亲就对他照顾有加,通过这层关系或许能疏通一些关节。

到京城后,王有龄拜会了何清,一番寒暄,得知恩人已往生多年,不免心生惋惜,何桂清深知帮助恩人的后人也是对恩人的一种报答。

何桂清写了一封推荐函,让王龄交给浙江巡抚黄宗汉。

王有龄如愿以偿补到实缺,151年任杭州知府。

1861年,太平军大举进攻杭州,杭州城危在旦夕,王有龄派人送去求救信给胡雪岩,要他帮忙筹措粮食,派兵救援,以解围困的杭州城。

胡雪岩通过漕帮的关系,买到王有所需的粮食,在运抵杭州城之前,围困多日的杭州城被太平军攻破了,王有龄自杀身亡,是年,51岁。

胡雪岩听到王有龄殉职的消息后,悲欲绝,万念俱灰。但转念一想,虽然斯人已逝,但王公用生命嘱托的重任还未完成。

杭州城被太平军攻破后,左宗棠临危受命浙江巡抚,左宗棠的楚军,在前有太平军的围剿,后无军需粮饷的补给,险象环生。

为完成王有龄的嘱托,胡雪岩给左宗棠送来一份大礼,十万两银票和一万石粮食,解决了楚军的补给所需。

左宗棠在胡雪岩的后勤保障下,成功收复了州城,而胡雪岩也成功的进入了左宗棠的幕僚之中,开启左胡配的黄金搭档时代。

左宗棠为感激胡雪岩的帮助,光复后的杭州城善和军需粮饷,交由胡雪岩全权负责,官府上的官银也存入阜康钱庄。

胡雪岩利用这些官银,吸纳达官王候的银两,扩阜康钱庄的知名度,到处开设商号分支,利用钱生钱,像滚雪球一样,获利颇丰,成为富甲一方的金融业巨头。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胡雪岩像

如果左胡的故事发展到这就戈然而止,也不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事了。

03

左宗棠作为晚清中兴重臣,有着很强的家国情怀,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打击外敌入侵,维护边疆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73年,面对阿古柏的入侵新疆,左宗棠奉命收复新疆。

但此时的晚清政府,犹如病入膏肓的病人,行将就木。入不敷出,国库亏空,没有战争所需的经费。

左宗棠就想到了胡雪岩,也只有他能办到。由于胡雪岩和洋人的经贸往来频繁,信誉良好,由他出面担保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

正因为向汇丰银行贷款中吃了回扣,为他商业帝国的覆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他分次贷得1870万白银,为左宗棠的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私掏腰包购买大量药材,以保障西征军水土不服引发的疾病,保证良好的战斗力。

因他后勤保障得力,左宗棠指挥有方,成功收复了新疆。

“无左公,则无新疆”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胡雪岩也正因为辅助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得到慈禧御赐的黄马褂,带二品红色顶戴,后人称之为“红顶商人”,从而达到了人生巅峰。

命运也是如此,犹如过山车一般,从高空俯冲地面也只是在那一瞬间。

04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

1866年,清政府批准左宗棠在马尾主持兴办船厂,建造轮船。

胡雪岩找到法国技师,协助左宗棠筹建船厂。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马尾造船厂

在船厂动工不久,左宗棠被调任陕甘总督,在左宗棠赴任前,极力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具体事务。

胡雪岩也不负左宗棠的重托,协助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

1869年,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成功。

1871年,“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胡庆余堂

1878年,胡雪岩创立胡庆余堂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创办的胡庆余堂将救死扶伤的对象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

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280万两银子,有“北有同仁堂,南有余庆堂”之称,风靡一时。

05

作为晚清中兴重臣的左宗棠和李鸿章,明争暗斗,互相制衡,长达数十年之久。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左宗棠像

左宗棠,曾经也是曾国藩的幕僚,楚军统帅,因剿灭西捻军立下战功,洋务派大臣,官拜东阁大学士。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李鸿章像

李鸿章,也和左宗棠一样都曾是曾国藩的门生幕僚,作为淮军统帅,在剿灭东捻军立下战功,作为洋务派大臣,位列中堂。

慈禧也希望借助左李两股势力互相牵制,相互内耗,以达到清廷的统治目的。

政见相左:

1. 海防塞防之争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中国赔款50万两白银。

李鸿章:海防能够阻止列强在海上的进攻,如果海防不好,沿海必会守不住,国土也会大量丢失。

19世纪7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乘机侵占伊犁。

左宗棠:西北的对面是蒙古,西北不守就会被蒙古攻打,一旦失守,接下来被打的就是北京。

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移塞防海,加大经费加强海防。

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海防塞防并重。

1. 主战和主和之争

面对西北边塞沙俄的入侵,左宗棠力主主动出击,抗击沙俄的侵略行径,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李鸿章认为应以海防为主,放弃新疆。

中法战争,在以主战派左宗棠力主下,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而此时的李鸿章却向法国抛出议和的橄榄枝。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左宗棠极为愤怒,最终抑郁而终。

2. 洋务运动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建立了北洋水师,开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现招商银行前身),发展纺织业,电报等。

红顶商人胡雪岩:30年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何不到3年就分崩瓦解?

福州船政学堂

左宗棠建立南洋水师,开办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大力开采煤矿等。

左宗棠和李鸿章这对晚清政坛的政客,因性格政见及所代表的各自利益的不同,交恶几十年。

李鸿章在给左宗棠的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可见一斑。

06

晚清时期,中国最大的两大出口是蚕丝和茶叶。大规模的生丝贸易就在富庶的浙江地区。

浙江的生丝经上海洋行大量出口,而丝价却被洋人所操纵。

1882年,胡雪岩开办丝厂,调集资本金2000万两,高价收购国内生丝15000包,洋人几乎一两都买不到,胡雪岩企图夺回洋人生丝的定价权。

此时,部分洋人商议,认为此次若屈从胡雪岩,日后的生丝必受胡牵制,一致决定当年不贩生丝出口。

次年新丝上市,胡雪岩试图再次收购,但因没有筹到足够的银两,致使洋人尽买新丝,胡雪岩因资金周转紧张,不得不降价贱卖生丝,损失惨重。

屋漏偏逢下雨天,李鸿章利益集团和左棠权力争斗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李鸿章幕僚提出

“倒左先倒胡”的策略。

如果说胡雪岩在“囤丝大战”损失惨重,但其实也未伤及他的根本。

无独有偶,胡雪岩向汇丰银行的贷款到了,银行催的紧,朝廷的划拨的银两还未到账。

不得已,胡雪岩只好将阜康钱庄的银两先取出来,把窟窿先补上,等着政府拨款,就算晚几天,也是会到的。

趁着阜康钱庄资金空缺,盛宣怀安排很多大客户去提款,同时放出风声,说胡雪岩因囤积生丝过多,导致钱庄没钱,引起恐慌,造成大量的挤兑潮。

钱庄的挤兑风潮,也还有一丝的喘息机会,还不会把胡雪岩给打垮。

李鸿章的利益集团,步步紧逼,要致胡雪岩于死地。就在这命悬一刻的关键节点,李鸿章集团上奏朝廷,称胡雪岩当初为收复新疆贷款时,吃了洋人的回扣。

慈禧听后了勃然大怒,朝廷的钱也敢赚,下令彻查到底。至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术 。

胡雪岩苦心缔造30年的商业帝国,只用了短短的3年,就轰然间倒塌了!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