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態疫苗、借殼上市、上下游協同、AD新藥上市,人體微生態的前途與“錢途”

微生態疫苗、借殼上市、上下游協同、AD新藥上市,人體微生態的前途與“錢途”

僅僅一個月時間,人體微生態對資本的吸引度就超過了眾多研究機構對其全年投資價值的預測。

不完全統計,截止至10月31日,10月份至少有14家微生態企業獲得融資及開展合作,總融資金額至少達到7.8億美元以上。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10月微生態企業融資/合作統計 知幾未來整理

此前2018年,CNBC做過一個研究統計顯示,2016年基於人體微生態的公司籌集了6.169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人體微生態企業將有望吸引15億美元資金。研究機構Global Engage一項調查報告也表明,2016年和2017年有約60%的風險投資(10億美元)投入了微生物學領域。

如今,從單月7.8億美元的融資來看,資本對人體微生態的青睞已經遠遠超出各大研究機構的預測。微生態製藥、微生態檢測、微生態食品、噬菌體療法……似乎只要是微生態能佈局的領域,資本都迫不及待地想快速佔領。

通過統計14家微生態企業的融資情況發現,微生態產業已從以往“檢測”、“健康干預”割裂化的產業格局,向疾病預防(疫苗)、臨床治療(藥)、健康管理(保健品、護膚品)的體系化方向發展,產業佈局越來越多元化。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8家微生態藥企獲得5.3億多美元

不過,總體上看,微生態製藥依然是目前資本最鍾愛的領域,也是當前微生態最具價值發展方向之一。在10月融資的17家微生態企業中,有9家來自於微生態藥企,總體融資達到5.3億多美元。

01 微生態疫苗成新晉“吸金器” 已進入臨床階段

有趣的是,不同於以往靠某一適應症上的臨床突破來吸引資本,此次微生態藥企對資本的吸引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微生態製藥的新方向:微生態疫苗。

目前,佈局疫苗的微生態藥企主要有2家:一家是4D Pharma,另一家是Prokarium。4D Pharma通過與藥企巨頭合作,最高有望從對方獲取每種適應症3.475億美元的合作費用;Prokarium則完成560萬美元融資,用於進行其微生態抗腸熱病疫苗Ⅰ期臨床試驗。

4D Pharma的鉅額合作費用來自藥企巨頭默沙東。根據已公佈的消息,4DPharma與默沙東將圍繞微生態疫苗展開合作,通過識別對宿主具有顯著影響的菌株以及靶向治療由通路引發的疾病, 驗證通路與菌株的宿主反應譜是否匹配的兩種方式,篩選出對特定疾病具有作用的微生物標誌物,分析其在某種疾病預防和免疫中的作用,發現和開發最多三種未披露適應症的微生態活體療法疫苗。

根據4DPharma與默沙東的協議,4D Pharma有權在一定條件下要求默沙東在合作的前12個月中購買500萬美元的4D普通股。除了預先支付的現金外,對於每個適應症,4D Pharma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3.475億美元的期權行使和開發費用付款,以及合作產生的任何許可產品的年度淨銷售額的分層特許權使用費。

相對於4DPharma,Prokarium儘管在融資金額上不多,但其在微生態疫苗研發上卻領先些許。Prokarium公司的二價疫苗名為Entervax™,屬於口服疫苗,可用於預防高危人群的腸熱。該疫苗是Prokarium專有的菌株ZH9(腸炎沙門氏菌血清型Typhi ZH9)的組合,該菌株已安全施用於351個人。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Prokarium疫苗管道介紹 來源:Prokarium官網

Prokarium首席執行官Ted Fjallman博士在融資當天透露,“Entervax™在臨床前和非臨床模型中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們期待在先前使用單價傷寒疫苗候選物ZH9觀察到的結果基礎上繼續前進。”接下來,Entervax™將分別在英國進行I期研究和南亞地區進行Ib期研究。

微生態藥企在疫苗領域的初步嘗試,讓傳統藥企巨頭看到了微生物組在疫苗領域的價值。就像默沙東探索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官兼傳染病和疫苗發現研究副總裁Daria Hazuda所說,“我們希望對宿主微生物在調節免疫反應和最終由疫苗提供的保護作用中獲得有意義的見解。”

可以預見,隨著默沙東在這一領域的嘗試,未來或許將有更多的藥企巨頭佈局微生態疫苗。

02 噬菌體療法集體邁向臨床,BiomX成首家借殼上市噬菌體療法企業

與微生態疫苗一樣,噬菌體療法企業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此前,我們在微生態藥物產業分析中介紹,噬菌體療法雖然價值巨大,但大都處在臨床前階段。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10月前,除Armata兩種療法處於臨床階段,其他都未進入臨床階段

不過,從10月起,噬菌體療法企業開始集體走向臨床階段,主要幾家企業都將有至少一種進入臨床的管道。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10月開始,幾家代表性噬菌體療法企業均已/將有管道進入臨床

管道進入臨床,噬菌體療法企業底氣漸足,上市日益提上噬菌體療法企業的議程。

率先嚐試上市的是來自以色列的明星噬菌體療法企業BiomX。

當地時間10月29日, BiomX借殼Chardan Healthcare Acquisition Corp(CHAC)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全球首家噬菌體療法上市企業,也開創了噬菌體療法企業借殼上市先河。

BiomX上市走的是通過被CHAC併購的上市的途徑,合併後的公司更名為 BiomX Inc,市值約為2.54億美元,原 BiomX 的首席執行官喬納森·所羅門(Jonathan Solomon)領導的管理團隊繼續經營合併後的公司。據悉,CHAC由美國投行Chardan Capital Markets 的子公司 ChardanInvestments(該公司主要用來併購醫療保健企業)發起成立,是一家專門通過併購為目標性企業提供上市路徑的收購公司。

這種上市方式在美國被稱為“SPAC”——發起人組建並上市的“空殼公司”,公司沒有實際經營業務,只有現金,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併購目標行業中的一家高成長性非上市企業,讓其上市。

對於被併購的公司來講,合併之後不但可以拿到前期 IPO 融來的資金,省去了路演以及找投行等環節,並且公司可以佔董事會絕大部分人數,保持公司對運營決策的絕對掌控。此外,由於“SPAC”是沒有經營過的空殼,其法律和債務等糾紛風險都可以一一避開。

對於研發投入巨大,且週期較長的微生態藥企來說,這不失為快速獲取資金的一種方式。正如BiomX首席執行官喬納森在上市當天對媒體表示:“通過這筆交易籌集的資金,以及證券市場上現有及後期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將極大地支持我們的臨床前和臨床開發。”

目前,BiomX用於痤瘡皮膚的產品已進入臨床測試,該公司的IBD候選藥物有望在2020年進入臨床。

03 下游企業與上游企業合作成趨勢?

大量資金投入行業的同時,一些企業也開始在產業鏈體系內尋求更有競爭力的合作伙伴。

10月4日,韓國愛茉莉太平洋化妝品公司與全球香料原料企業奇華頓簽訂了皮膚微生物研究合作協議,開發微生態護膚品;10月8日,法國微生物公司Biomillenia與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探索新型皮膚美容微生物活性成分,開發皮膚微生態解決方案;10月30日微生態藥企ArrantaBio宣佈獲得8200萬美元融資,與賽默飛世爾科技合作開展微生態藥物研發,賽默飛世爾科技為其提供微生態檢測設備、技術、平臺等支持。

與微生態藥企多與傳統藥企合作不同,以上幾家企業選擇的合作方為產業鏈體系內的上游原料(設備)供應方。以愛茉莉太平洋合作方奇華頓為例,其成立於1895年,香精和日用香精長居全球前幾位,在護膚品原料和皮膚微生物的皮膚及腸內有益菌的相關領域也擁有超過15年的研究經驗,護膚品公司與其聯合,不但能獲得高皮質的原料供應渠道,還能在皮膚微生態領域的研究形成技術互補。

微生物公司Biomillenia與巴斯夫合作的模式也與此類似。而與ArrantaBio合作的賽默飛世爾則是測序儀器、實驗室設備、測序技術領域的領導者。

目前來看,下游企業選擇與上游方直接合作更多的是看中其在原料(設備)及配套產品上的優勢能與自身優勢形成互補。如在Arranta與賽默飛世爾的合作中,Arranta將可以使用該公司的全套產品、服務以及耗材和試劑。正如愛茉莉太平洋技術研究院樸永鎬院長表示“愛茉莉太平洋與奇華頓一起將發揮出上下協同效應。”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上游企業的加入,就會讓微生態產品研發變得簡單。事實上,在整個微生態產業鏈中,中游的“微生態檢測”始終扮演著聯結上下游的關鍵角色,不管是藥物研發,健康管理,還是輔助診斷,都需要“檢測”的緊密參與。儘管在一定程度上,上游的原料(設備)供應方也擁有微生態檢測服務能力,但與中游專業佈局檢測端的微生態檢測企業相比,其在微生物組學、生信分析、樣本渠道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短板,且“微生物檢測”聯結上下游的屬性難以被取代。

但不可否認,對於一些擁有一定研發基礎與生物信息技術基礎的微生態企業來講,與上游合作,正成為其共同的選擇之一。

04 國產阿爾茨海默症新藥上市 萬億微生物組學醫療市場將爆發

最震撼的莫過於國產阿爾茨海默症新藥上市。

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了綠谷製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截至目前,美國FDA批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共有五個,包括他克林、多奈哌齊、加蘭他敏、美金剛和卡巴拉汀等。但自2003年美金剛獲批上市後,真正意義上的新藥至今沒有再出現,研發失敗率高達幾乎百分百。根據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2018年發佈的報告,1998-2017年間,全球已有146個AD藥物在臨床中遭遇失敗。

微生态疫苗、借壳上市、上下游协同、AD新药上市,人体微生态的前途与“钱途”

美國FDA已批准的AD藥物

“九期一”為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是一種新型的海洋低聚糖,從海藻中提取,具備多種靶向機制。中國科學院稱,不同於傳統靶向抗體藥物,它能夠多位點、多片段、多狀態地捕獲β澱粉樣蛋白(Aβ),抑制Aβ纖絲形成,使已形成的纖絲解聚為無毒單體

該藥主要發明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介紹,臨床前作用機制表明,九期一®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

“九期一”的上市,讓人意識到微生態藥的廣闊市場。“如果效果真的像所說的一樣,肯定會成為重磅炸彈藥物。”一位醫藥界人士告訴健康界。所謂重磅炸彈,是指任何一種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藥物。目前AD已有的三四種藥物,都是重磅炸彈藥物,AD的市場將達到上千億美金。

事實上,作為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腸道菌群的作用不僅限於胃腸道,還對腦功能和行為起到了重大的影響,與神經系統、代謝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及癌症密切相關。目前,微生態藥中進展最快的藥已經進入臨床III期,用於治療艱難梭菌感染(CDI)和炎症性腸病(IBD)。

未來,隨著腸道微生物研究在各領域的突破,微生物組學醫療市場將有望達到萬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