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汤的味道

在中国人的菜单里,鱼头入馔由来已久,作为一种食材,鱼头富含胶质,肉质肥腴,营养高、口味好。可以红烧、白烩、炖煮、清蒸、油炸、生焗......。而鱼头汤又因汤鲜汁浓而惊艳于餐桌之上。

鱼头汤的味道

前几年去浙江杭州,友人说,来到千岛湖,不能不品尝颇负盛名的沙锅鱼头。友人是一个吃货,轻车熟路的带我们来到湖边的一家农家菜馆。据说这菜馆二十多年就经营一道菜,这就是砂锅鱼头,你别无选择。

千岛湖的鱼头汤与天目湖一样久负盛名,早已耳闻。据店家讲,千岛湖的沙锅鱼头选用的是十斤以上,且活蹦鲜跳的胖头鱼。店家去鳞去鳃,除去内脏,“啪”的一声,刀起刀落间,店主在鱼头后三公分处将头剁下,煎黄后捞出放入沙锅之中,倒入取自千岛湖水,撇除浮油,辅以佐料,用文火煨数小时。上桌时,汤色如乳,鱼肉白里透红,绝无一点鱼腥味,肥而不腻,味道实在是妙不可言。

鱼头汤的味道

一番品尝,感觉千岛湖鱼头汤名不虚传。其实,全国各地大多都有被当地人引以自豪的鱼头汤,特别是江南一带。这些鱼头汤之所以汤鲜味美,皆因一条鱼生活在一个水质优良的环境。所有,鱼头汤的味美是否,除了厨师的烹饪技法以外,一条好的鱼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好喝的鱼头汤皆因如此。

鱼头汤的味道

但凡好吃的菜,原材料是第一位的。就拿鱼头来讲,不是所有的鱼头都是可以做鱼头汤的。名医李时珍认为“鳙之美者在于头”,因此,在饮食江湖上,鳙鱼被公认为炖鱼头汤的绝佳的食材。鳙鱼,也叫花鲢,我的家乡把这种鱼叫着“胖头鲢子”这种鱼鱼头大、活肉多,特别是唇状物质多,富含胶元蛋白,所以鳙鱼鱼头往往比鱼肉还要贵。不信,你去菜市场看看,卖鱼的商贩多把鳙鱼一刀两段,鱼头的价格要高出鱼身几倍。

鱼头汤的味道

在中国各地,鱼头汤的炖制技法基本相同。特别是清炖鱼头汤,其烹饪技法如出一辙。但有的厨师精益求精,做鱼头之前不仅把鱼鳃花清除干净,同时还要去掉“腥线”,免得做出的鱼头腥气太重。这“腥线”实际上就是鱼眼睛旁边的月牙状的鱼骨头下面的小块肉,把这鱼骨和鱼肉用刀剜掉就可以避免鱼腥了。

俗话讲,千炖豆腐万炖鱼。意思是鱼头越炖越香,所以鱼头汤一定要炖到奶白色的才好喝,卖相也好。鱼头汤汁润白的关键在于,要先把鱼头用油煎一下。这煎也有讲究,最好是热锅冷油,火候以中大火为佳,煎至鱼头金黄,再加水煲煮。鱼头中的蛋白质、脂肪乳化之后,汤汁就变白色了。当然,鱼头炖得火候刚刚好,很软烂,轻轻一扒就开了,但不至于过火夹不起来。临出锅再撒点盐和香菜,味道也更浓郁。

鱼头汤的味道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菜肴,对器皿的考究更是必不可少的。走过的地方不多,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凡是用于盛放鱼头汤的器皿多是砂锅,有的个头极大,几乎占据了半个餐桌。这是因为鱼头汤必须趁热吃,不油不腻,凉了难免有鱼腥味,而砂锅的好处在于保温性好,成为美食的最佳搭档。

鱼头汤的味道

鱼头汤有骨有肉,滋味丰富。有资深吃货把吃鱼头总结为“一吻二吸三吃四品五喝”一吻,先吃鱼唇,鱼唇嫩滑肥美,轻轻一吻,美味顿驻舌尖;二吸,鱼脑鲜美,用嘴一吸而入,然后停留在口中片刻,感觉松软华嫩,不等咀嚼就已经溶化了。三是吃腮帮肉,位于鱼腮边上的鱼肉特别的好吃,入口细腻;四是品刀骨,其实鱼刀骨上无肉,但把鱼刀骨放在嘴里咂咂,还是很有味道的;五是喝汤,不要大口喝,一勺一勺的品尝,鱼头汤的味美自然不用描述了。

鱼头汤的味道

除了清炖鱼头汤,在许多地方还有各有特色的鱼头汤,可谓是各具风采,各领风骚,各有各的忠实粉丝。广东人喜欢煲汤,用鱼头煲汤的时候,喜欢搭配其它食材,如天麻、萝卜、豆腐、酸菜等等,至于鱼头汤的味道就各领风骚了。上海七宝古镇,老街上的羊肉鱼头汤也是特色鲜明。撇开功效不说,单是鱼头和羊肉碰撞出的香味,已经让人难以抗拒。而汤味更是鲜美至极,一碗下肚,四肢百骸无不熨帖。

鱼头汤的味道

如果说南方的清炖鱼头汤是一位清秀俊美的姑娘,那么东北的酱鱼头就是一位粗犷朴实的汉子。仍然是鱼头汤,东北的烹饪方法似乎颠覆了南方人的想象。东北人在烹饪鱼头汤的时候,加上了风味十足的黄豆酱。这样的鱼头汤汤汁浓稠,口感酱香。东北人喜欢用这样的汤汁泡饼,因为鱼汤粘稠,很容易挂在饼上,吸饱了汤汁的饼赶紧入口,还能吃到那脆劲儿,咬下去有汤有饼有味儿。东北人给这道菜起名“鱼头泡饼”一个“泡”字让人产生无尽的暇想,没有吃就让人流口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