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锦衣卫(三)

大明第一锦衣卫(三)

锦衣卫印

嘉靖十五年,锦衣卫都督佥事陆松薨,享年五十七岁。按照惯例,陆炳上书请求袭职。依定制,陆炳应袭职指挥佥事,但陆炳是武举出身,再加上前线军功,当任锦衣卫指挥使。两年后,陆炳正式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不觉间陆炳已经创造了记录,二十八岁的指挥使,明朝最年轻的锦衣卫缇帅。而这,只是陆炳一生中的小小台阶而已。大约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开挂式的一生才刚刚起步。他真正做到了火箭晋升,从武举中第(公务员考试)到官居一品(正国级干部)仅用十四年,其中还包括三年孝期;他也是大明唯一一个获得锦衣卫和文、武最高赐服者;他更是有明一代仅有的三公兼三孤。更令人掉下巴的是,陆炳居然善终,这才是奇迹中的奇迹。不过陆炳此刻却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他眼前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要解决。

虽然陆炳升了官,但他这个锦衣卫缇帅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空架子。因为在他头上还有一人——陈寅。

陈寅也是兴王府旧人。陆松殁后,锦衣卫由他执掌。陆炳出孝后,任指挥使;陈寅也升任后军都督府右都督。虽然右都督已经不属于锦衣卫编制,但皇帝依旧命他留锦衣卫任职,因而锦衣卫的实际掌控者依然是陈寅。

大明第一锦衣卫(三)

锦衣卫腰牌

官大一级压死人,依照官场规则,二把手和十把手也没太大区别。陈寅执掌锦衣卫,陆炳这个指挥使也只能去管南镇抚司。南镇抚司管军匠,通俗点可以理解为锦衣卫的养老院,根本没有多少事务,更无实权。

陈寅对陆炳并不放心,他很清楚,这个二十八岁的后辈,其聪慧和心计远在自己之上。更何况陆炳和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他是皇帝的奶兄弟、是皇帝的发小,更是把皇帝从火海中背出来的人。

因而陈寅只能让陆炳去作锦衣卫养老院院长,防止陆炳掌权架空自己。但以陆炳的性格和身份,这种安排,断然不会服气。

嘉靖二十三年,陈寅致仕,陆炳执掌锦衣卫印,正式接管锦衣卫。陈寅致仕是否与陆炳有关,史书未载,我也不好瞎猜。但陆炳的嫌疑是洗不掉的,毕竟陈寅离去,陆炳才能出头。此事内幕暂且不论,但陆炳确实在这年展现了巨大的能量。

嘉靖二十三年,陆炳之弟陆炜考取进士,而且是二甲(一甲只有三人),陆家子弟能文能武着实令人叹服。然而,这年科举并不太平,因为有两兄弟也考中了二甲,翟汝俭和翟汝孝。兄弟二人考中进士并不稀奇,要命的是他们父亲是翟銮,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科举乃选官重地,自然有千万只眼睛盯着。何况明代的科场习惯“有罪推定”,老子阁员,儿子中第,不是出千就是作弊。

由是朝野哗然,内阁次辅严嵩又适时推波助澜。夏言致仕后,严嵩并未如愿以偿成为首辅,首辅之位由翟銮接任。这对于严嵩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坐实了科场舞弊的罪名,翟銮就再无翻身之日。在严嵩的指示下,言官上书弹劾翟銮,还捎带上了陆炜。此事确实令人费解,这个时候,陆炳兄弟和严嵩并无利益纠葛。不知是严嵩昏了头还是底下人滑了手,反正陆炳是尝到了躺着也中枪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