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48)丨曾被省環保督察掛牌督辦,洪雅下血本恢復生態(南方都市報)

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即將被命名。記者獲悉,在第二批被命名的示範市縣中,四川洪雅在命名前曾因保護區突出生態問題被四川省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如今,在生態旅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森林康養產業已成為洪雅的“新名片”。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洪雅康養產業增加值超過20億元,對當地GDP的貢獻率達22.59%。專家稱,洪雅選擇森林康養的發展模式尤其適合森林覆蓋率高和負氧離子濃度高的山區市縣,且也是較突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模式。

推動綠色發展(48)丨曾被省環保督察掛牌督辦,洪雅下血本恢復生態(南方都市報)

瓦屋山自然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曾被四川省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網絡截圖

曾被省環保督察掛牌督辦

四川洪雅縣是生態環境部2018年命名為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但在此前一年多,洪雅縣域內的瓦屋山自然保護區曾被四川省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

洪雅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洪雅是“生態大縣、旅遊大縣、農業大縣”,但本世紀初,洪雅更為人所知的是“水電大縣”。

公開資料顯示,在2005年中國水利電力研究院公佈的全國小水電百強縣中,洪雅居於首位。時隔4年,洪雅水電企業年產值已近10億元。問題隨之而來,越來越多的水電站和礦山建在洪雅域內的自然保護區裡。2017年,瓦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因突出環境問題被四川省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

“兩年內,我們不僅把環保督察組掛牌督辦的保護區裡水電、礦山的問題都整治掉,還整治了周公河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共拆除46座水電站,關閉了14個礦權和52個井硐。”瓦屋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瓦屋山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春說。

砍掉“水電”,對整個洪雅而言都是“痛招”,畢竟礦山、水電站在洪雅意味著經濟發展的命脈。

楊春算了一筆賬,關停、拆除瓦屋山、周公河自然保護區內的46座水電站涉及職工超過400名;整治前他們的人均年收入可達5萬元,整治後,400多人的收入便沒有了。據悉,當地僅在礦山、電站撤出和生態環境整治恢復方面投入的資金就達9000多萬元。

此外,這些被關停、拆除的水電站和礦山每年納稅1億元左右。整治了礦山和水電站的這些稅收就沒有了。

下了“血本”的洪雅,在拆除關閉水電站、礦山和井硐的同時,還按照“邊拆除、邊恢復”的原則,開展自然生態恢復工作,共計恢復生態植被338畝,植被恢復率達到100%。

推動綠色發展(48)丨曾被省環保督察掛牌督辦,洪雅下血本恢復生態(南方都市報)

洪雅縣柳江古鎮。南都記者 李飛 攝

森林康養有“先天優勢”,去年相關產業增加值佔GDP17.56%

作為全國重點國有林場,洪雅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實施天保工程,就實現退耕還林22萬畝,荒山造林30萬畝,有效管護天然林117萬畝,全縣森林面積達200餘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71%。

背靠青山綠水,發展生態旅遊是洪雅撬動經濟的首選。洪雅縣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中心主任查素紅介紹,洪雅從2004年以後開始搞生態文明、創建生態縣、發展生態旅遊,十餘年間,旅遊已經成為洪雅的支柱產業。2018年,洪雅的旅遊總收入達到84.5億元,人均收入也從十年前的幾千塊上漲到2018年的3萬多元。

不滿足於生態旅遊,洪雅又將目光投向高端消費人群,在全國率先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並在2017年成為首批7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縣之一。

今年3月,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並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

當地官員介紹稱,洪雅年平均氣溫為16.9℃,海拔高度500米左右,景區海拔1200米左右,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300天。洪雅的負氧離子濃度也達國家Ⅰ級標準,景區的負氧離子濃度在9000-10000個/cm³,個別地方高達30000-50000個/cm³,遠超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的負氧離子標準濃度不低於1000-1500個/cm³的濃度。

據洪雅縣康養產業發展局局長許劍表示,洪雅除了有發展森林康養的天然優勢,為指導康養產業的發展,還專門成立了全國首個康養產業發展局,併成立健康產業辦公室;2018年,《洪雅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 (2018-2025 年)》正式出臺。

玉屏山是洪雅已建成的3個國家級森林康養產業基地之一。玉屏山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巫炳松介紹稱,遊客可在該基地體驗長板速降、滑翔傘、森林穿越等項目,也可參與森林書畫創造、森林冥想、森林瑜伽、森林步道等。此外,該基地還可進行森林康養產業相關的培訓。

“在優質的森林環境之下,我們把科學的、健康的、養生的方法、原理和產品提供給社會受眾。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旅遊,而是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塑自己的認知和觀念。”巫炳松介紹稱,自2015年至今,至少有十幾萬遊客到玉屏山體驗森林康養。

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洪雅康養產業總產出54.53億元,增長12.5%;增加值為20.61億元,增長10.8%,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7.56%,對GDP的貢獻率達22.59%。

記者瞭解到,除了給當地帶來GDP貢獻,洪雅的康養產業還帶動了住宿和餐飲服務以及醫療衛生服務,並促進養老、養生、旅遊、文化、體育、體驗、休閒、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

推動綠色發展(48)丨曾被省環保督察掛牌督辦,洪雅下血本恢復生態(南方都市報)

遊客走在森林康養步道。圖片來源:玉屏山森林康養基地

全國各類森林康養基地超300個,洪雅“森林康養”模式可供山區市縣借鑑

據瞭解,洪雅縣2018年被命名為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後,獲得了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以獎代補”下撥的800萬元資金和眉山市人民政府獎勵資金100萬元。

“15年間,洪雅的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探索出一條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轉化的“洪雅路徑”,在全省起到典型示範作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生態處副處長劉婕稱。

今年,洪雅縣更是被評為全國森林康養標準化建設縣。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總工程師韓永偉研究員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曾指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創建基本有三種模式。即以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為核心的綠色驅動模式;五位一體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文化制度建設等都相對比較均衡的均衡發展模式;以生態環境保護確保生態產品的產出和推動生態質量提升的生態環境保護主導模式。

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研究員高馨婷看來,洪雅的發展模式十分適合在山區推廣,並且也是較好的兩山轉化模式。

今年年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4部門發文提出,到2022年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佈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

記者獲悉,目前全國已有各類森林康養基地超過300個。國家林業局林改司司長劉拓曾表示,中國森林康養產業規模巨大,“預計到2025年將形成一個超萬億元的新型產業鏈,帶來數百萬個甚至上千萬個就業機會。”

“康養基地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負氧離子濃度和森林覆蓋率,森林康養的一些項目對於基礎設施的要求並不多,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可以更好的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高馨婷說。

原標題:《曾因掛牌督辦下血本恢復生態,四川洪雅成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級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