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櫃”變“甩手櫃”真的因為小哥偷懶?每派1單隻賺8毛錢

快遞放哪,誰說了算?

雙十一專題 |“快遞櫃”變“甩手櫃”真的因為小哥偷懶?每派1單隻賺8毛錢

拍攝:時間財經

秋天到了,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經歷:週六早上縮在溫暖的被窩裡刷著手機,等著昨天晚上下單的零食,打定主意絕不在這個大冷天踏出屋門半步——就在這時,突然接到一條小區門口快遞箱發來的通知,“您有新快件到達,請在24小時內領取……”

根據今年10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交通運輸部《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徵得收件人同意。但近日根據央視財經報道,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快遞員把寄存到快遞櫃當成了“默認選項”,往往不經消費者同意就把快件擅自放置到快遞櫃中。

快遞櫃提升了物流企業的運營效率,一定程度解決了物流行業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但如今好事變壞事,卻在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變成了快遞員的“甩手櫃”。

對於上述問題,時間財經嘗試聯繫了國內最大的快遞櫃運營品牌之一——中郵速遞易,對方表示“暫時不接受類似的採訪”。

快遞放哪,誰說了算?

說到使用快遞櫃遇到的不悅經歷,住在北京東城區的張女士依然氣不打一處來,她對時間財經表示,“今年5月我在淘寶上買了一瓶化妝水,發了EMS,結果快遞員沒通知我就送到了旁邊小區的快遞櫃。聯繫他還不肯給我取,最後是給郵政打了兩次電話,才給我解決的。結果前後耽誤了整整三天,我當時急著用只能先去附近的便利店又買了一瓶”。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根據環球網報道,一位家住海淀區的孫女士也有類似的遭遇,當時她在網上被父母買了血壓計,但等了幾天也沒收到,直到檢查短信才發現物品被放到了快遞櫃,快遞員也不肯幫忙取件,只是發一條短信讓自己去取。

央視官微@央視新聞11月11日發起了一項投票,調查廣大消費者是否能決定“自己的快遞放哪兒”,截止今天下午5點,共有3.6萬人參與,其中1.1萬人表示“快遞小哥會先打電話”,而1.4萬人表示“快遞小哥會自作主張”。

雙十一專題 |“快遞櫃”變“甩手櫃”真的因為小哥偷懶?每派1單隻賺8毛錢

對此,時間財經在路上隨機採訪了5位不同公司的快遞員,其中2位告訴時間財經他們不使用快遞櫃,都是當面簽收。而另外3位都使用快遞櫃,而且都是在不聯繫用戶的情況下直接投遞到快遞櫃中。但他們也同時表示,如果顧客有在下單的時候提前備註送貨到家,或者事後通過電話聯繫,他們都會為客戶寄送到家。

對於快遞員的“先斬後奏”,支持者和反對者完全分成了兩派。就在@央視新聞這條微博下方的評論區,點贊數排名前4的評論,兩條在吐槽自己的快遞是被“放了才通知”,其餘兩條則是從快遞員的角度出發,說上班的時候不打電話放快遞櫃裡還好。

但拋開打不通電話的情況,平臺和快遞員在不通知消費者的情況下擅自把快遞投放到快遞櫃確有不妥。聚投訴平臺上,一位吳姓消費者點出了問題的本質:“速遞易的使用本應該遵循合同訂立的規範,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收件人卻往往處於“被接受”的處境,在未收到快遞員的任何提醒的情況下就將快遞放入有償使用的快遞櫃,既失去了快遞送貨上門的便利性,在收件人不方便取件時又“強行”要收件人付使用費。”

“快遞櫃本應該是一項便民的服務,但現在似乎淪為一個快遞員偷懶的工具,希望能夠完善相關規範,比如在客戶端可以授權使用或者取消授權使用,讓便利真正能夠便利。”吳先生留言道。

各有各的苦

智能快遞櫃誕生於2010年,伴隨著最近10年中國電商產業的高速發展,智能快遞櫃也在最近幾年走入千家萬戶。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截止2018年底,我國投入運營的智能快遞櫃數量為27.2萬組,箱遞率達到8.6%。而根據《2018年中國智能快遞櫃行業案例研究報告》,2020年快遞箱遞率有望達到15%,也就是7個快遞中就有1個就會通過快遞櫃投遞。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智能快遞櫃這種便民產品的確解決了部分城市居民快遞收件“最後一公里”的痛點。有多年網購經歷的劉女士就告訴時間財經,最近因為工作調動,她剛剛搬去海淀的一個新小區,而這個小區中沒有快遞櫃,生活也變得十分不便。

“現在旁邊沒有快遞櫃很不方便,只能寄送在小賣部,還要收錢,還會關門。雖然(過去)有時候我在家也會給我放在快遞櫃裡,不過總體來說是便利大於不便的。”

而對於快遞員來說,被人說成“偷懶”也很無奈。韻達快遞的快遞員老郭告訴時間財經,現在他接到的所有快遞都會投到快遞櫃,而除了京東和順豐會要求直接投遞之外,其他的快遞公司的要求都差不太多。除了因為節省時間,這樣做很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送件的時候,要求客戶每次簽收並不現實,很多時候客戶只是隨便劃一筆。到時候如果丟件的話說不清楚,放到快遞櫃中最起碼可以有一個證明。”

菜鳥網絡資深公關總監牛智敬在雙十一期間回答媒體提問時談到,以傳統的方式讓快遞員和消費者溝通並不現實。“菜鳥的快遞小哥一天要送150個快件,給每個人打兩個電話就是300個,那讓他從每天凌晨幹到晚上也幹不完。”

讓快遞員自己打電話效率太低,菜鳥的解決方式是開發了一個智能語音呼叫,來確認用戶是否要投到驛站,從而建立一個快遞員和消費者良好的溝通機制。“現在每派送1單快遞只有8毛錢,他們的收入很低。有人說我們推智能化、自動化會讓快遞員失去工作,但事實正好相反,這個行業面臨的問題是招不到快遞員,沒有年輕人願意幹,而我們在做的是用技術用設備幫助他們”,牛智敬表示。(北京時間財經 歐陽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