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股價區間跌幅高達90%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11月12日,獐子島開盤跌停,股價報2.70元,截至收盤封單超9萬手,總市值為19.20億。Wind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今,獐子島的股價已經從最高點位33元一路下跌至如今2.7元,股價創下新低,區間跌幅高達90%。

Wind數據顯示,自獐子島2014年首次扇貝出事以來,公募基金便大幅減持。2014年底以來,公募基金持有獐子島數量佔流通股比例基本未再超過1%,僅2015年6月底持股數量佔流通股比例為2.49%。2017年底以來,公募基金對獐子島的持有數量基本為0。截至今年9月底,從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看,持有獐子島的數量為0。

根據Wind數據顯示,獐子島11月12日主力淨流出資金為108萬元,而前20日資金流出量更是高達2000萬元。另外,券商自2018年2月獐子島扇貝再次出事後,也基本停止了跟蹤研究。

近一個月以來,獐子島的股價也一直徘徊於“準仙股”邊緣。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ST雛鷹、*ST華信、印紀傳媒、*ST大控、*ST神城等多隻個股,因股價跌破面值而退市。業內分析認為,獐子島的鬧劇最後也或以退市而劇終。

“股票退市一般有三個原因:一是公司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公司的業績連續虧損,無法扭虧,根據規定退市;三是收盤價低於一元面值連續超過20個交易日將被強制退市。”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近兩年退市的股票數量逐步增加,這標誌著退市制度逐步完善,對一些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要立即退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優勝劣汰,促進市場的走向成熟,讓好的公司留在市場上,差的公司退出市場,讓市場迎來源頭活水。

據瞭解,對於即將退市的股票,也有炒作行為,即在退市之前一天買入,然後等待公司鹹魚翻身的機會。對此,楊德龍建議,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對待,不要參與投機,參與投機多數會以失敗收場。同時在二級市場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避免買到一些退市股。一旦出現退市,對投資者的損失是非常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