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四年四月丙申,侯越元年。”

——《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史記》中的這段話,記錄了漢高後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長沙王相劉越為醴陵侯的歷史事件,也表明“醴陵”二字,第一次出現在史料典籍中的具體時間。文中所說的侯越的封地,正是今天醴陵市所在的區域。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東漢初,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漢朝在醴陵正式設縣,醴陵二字作為縣名首載史冊。之後這裡歷經朝代更迭,歷史興衰,地名卻從未更改。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淥水悠悠 文脈不息

醴陵花鼓戲,源於淥江流域百姓尋常生活中的民歌小調,是當地人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淥江,是古代溝通江西與湖南最為便捷的水路通道,也是醴陵文化的源頭。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和風引桂楫,春日漲雲岑。回首過津口,而多楓樹林。”唐大曆四年(公元769)年,棄官漂泊的杜甫在淥江碧水間,留下了悵然求索的感嘆。“一園紅豔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

晚唐詩人韓偓寓居醴陵期間,淥江河畔的俊秀山水,啟發了他創作的才思。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彰顯著醴陵文脈之深遠。

儒學大家朱熹的思想,推動了醴陵興學重教的風氣,也開啟了此地文化繁昌的序幕,明清時期醴陵相繼建起七所書院,成為當時湘東地區的文化中心之一。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淥江書院,原為宋、元、明學宮故址,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倡建書院,是醴陵歷史上規模最大、使用時間最長的書院。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清朝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25歲的舉人左宗棠,在淥江書院執教,他的一系列改革,對書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在左宗棠的督勉教化下,淥江書院一派繁榮,培養了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專家湯飛凡、中國近代教育家袁昌英等近百位專家學者,他們為近代中國的醫學、教育等事業貢獻著股肱之力。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湯飛凡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袁昌英

釉下五彩瓷:寧靜素美

溈山村地處湘贛交界,連綿群山中富含優質瓷泥,據《醴陵縣誌》記載,早在宋元時期,這裡就開始燒製陶瓷,清朝雍正年間發展到高峰,有窯場百餘家,是醴陵陶瓷生產經營的中心。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1905年到1906年,湖南實業家熊希齡,在醴陵相繼創辦了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公司,研發了釉下五彩瓷燒製技藝。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釉下五彩瓷燒製技藝,是一種在半成品坯上彩繪圖案,再施釉入高溫窯燒製的陶瓷製作技藝。當時彩繪所用的顏料,均從德國引進。這種顏料,經過高溫燒製,能形成多層次的穩定色階,使燒成後的瓷器,呈現五彩繽紛的色澤,它的出現,突破了我國長期以來釉下瓷器彩繪色調單一的局面,開創了醴陵陶瓷發展的新高峰。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更斬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如今,在醴陵市陶瓷博覽會上,五光十色、造型精美的陶瓷產品,展示著醴陵陶瓷的古韻與新生。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寧靜素美的釉下綠彩瓷器,更傾注著醴陵匠人對古老工藝的敬畏之心。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星子燈:光與火的最美邂逅

醴陵與瀏陽、上慄交界地帶,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鄉,相傳唐代此地常有怪獸出沒,採藥人李畋以竹筒裝硝,導引點燃後驅散怪獸,由此發明了中國最早的花炮,醴陵及周邊地區因此成為中國花炮的發源地。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相傳農曆四月十八,是花炮祖師李畋的誕辰,每年的這一天,醴陵人都會跳星子燈舞蹈,祈求平安康健。星子燈是中國最古老的火龍舞之一,它在醴陵花炮的基礎上演變而來,表演時星光飛濺,因而得名“星子燈”。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星光飛濺,火龍躍動。古老的星子燈,在升騰的舞步中,呈現出煙花最絢爛華美的身姿,也越過漫漫時光,營造著光與火的最美邂逅。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天下太平”陣法

抗戰英雄左權的故里

醴陵,是抗戰英雄左權的故里。在醴陵市西部的革命烈士陵園內,巍峨高聳的左權雕像,雄渾威武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默默守望著腳下的土地,也見證著這裡革命年代的英勇與悲壯。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左權在醴陵度過了19年青少年時光,20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5月,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總部被日軍重兵包圍,身為八路軍副參謀長的左權,英勇率部突圍,自己卻不幸中彈犧牲,左權也成為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犧牲的最高軍事將領。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朱德得知此消息後,更是十分悲痛地為左權題寫了“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悼念詩。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有5萬餘名醴陵兒女,走向戰場,他們用青春和信念,守衛著國土。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九十六歲的抗戰老兵汪錫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自古以來,便是湘贛交界處的重要交通咽喉。醴陵作為湘東地區物資人流,西進東出的交通樞紐,其重要作用日益顯現。醴陵港,正將醴陵智造的產品,更快速、高效地運往世界各地。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科技賦予醴陵發展的動力和靈魂,醴陵這座因工業而立,因工業而興的現代城市,完美詮釋“中國智造”的定義,科技正在書寫這座城市更加恢弘的藍圖!

醴陵古邑文脈傳,瓷器寧靜雅素美.英雄故里星子燈,祈願天下都太平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