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在顏色系專欄裡,我們聊到過各色各異的顏色釉,考慮到很多新關注的朋友可能對什麼是陶瓷的釉還不算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我們平日看到的瓷器,都有這一身光潤、平滑的外衣,有的潔白如玉,有的五彩繽紛,十分美觀。陶瓷的這種衣裳,名叫"釉"。這麼講可以有點抽象,那麼我們可以從“釉”字本身來解析: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漢字中的釉,其含義是指有油狀的光澤,所以用"油"字來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澤,但又因為"油"字代表食物,經後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採",加上油字的"由",合成為"釉"字。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釉是附著於陶瓷坯體表面的一種連續的玻璃質層,或者是一種玻璃體與晶體的混合層。釉的產生可能是古代壘石烹食時所用含鈣石頭與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貝殼表面美觀質感的啟發,有意識地用貝殼粉作為原料製成。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其實,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了用岩石和泥巴製成釉來裝飾陶瓷了。中國最早的釉是夏商朝原始瓷普遍採用的草木灰釉,草木灰在窯爐的溫度達到1150℃就會熔融成青綠色的透明體,乾硬在瓷坯表面就形成了透明釉,這是天然配好的釉料。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到了漢代又發明了用鉛作助溶劑的紙溫鉛釉,後來陶瓷藝人利用窯灰自然降落在坯體上能化合成釉的現象,進而用草木灰作為制釉的一種原料。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但是草木灰釉的釉漿黏性不太強,化學組成也不穩定,熔融的溫度範圍太窄,很難控制,而且容易有嚴重的縮釉現象,為了克服這些缺陷,陶工們就在草木灰中加入粘土或者把草木灰和石灰石燒煉成灰,再加入粘土。這樣就逐漸發展出了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等釉料。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所以我們說的“釉”其實就是在高溫下被熔融的石土或者金屬礦物。而我們所看到瓷器中釉能呈現出顏色,是因為在釉料中摻入了氧化金屬作為著色劑,金屬氧化物在不同的燒成溫度中又會呈現不同的色澤。一般瓷土和釉料中本身都含有氧化鐵,在高溫燒製後會呈現出青色,而當釉料中鐵元素少於0.75%時則呈現白色,所以白瓷是選擇含鐵量較少的瓷土和釉料製成的。再如以銅為著色劑,在高溫下會呈現出紅色,而低溫時為綠色。藍色是以鈷為呈色劑等。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釉的種類很多,按坯體類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燒成溫度分,1100°C以下燒成的釉稱為低溫釉,1100°C-1250°C之間燒成的釉為中溫釉,1250°C以上燒成的釉為高溫釉。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釉使器物表面平滑、光亮、不吸溼、不透氣,保護坯體而且經久耐用,也使得瓷器真正達到那如玉質的效果。


文 | 景德壹瓷 · 圖 | 部分來源於網絡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