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3年最有可能跃升为一线的城市有哪几个?原因是什么?

菠萝蜜不甜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当然除了一线城市还有每年由第一财经周刊所评选的15座“新一线城市”。2019年的15座新一线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要说2-3年最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还是这15座新一线的几率最大!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分析,选出最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

成都市:

简称蓉,四川省省会。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人口1605万,GDP15342亿元,同比增长8%。对于成都这个城市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随着歌曲《成都》的一炮走红,这个美丽的城市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甚至是旅游计划,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一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还是有难度的。

杭州市:

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曾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人口949万,GDP13500亿元,同比增长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有着冠绝天下的美丽风景。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二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难度很大。

重庆市:

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我国直辖市、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人口3372万,GDP20363亿元,同比增长6%。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中华民国定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也是极具历史色彩的一座城市。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三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同样难度很大。

武汉市:

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t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2016年被列为超大城市。人口1112万,GDP14847亿元,同比增长8%。说到武汉,大家都能想到有着‘天下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古代很多诗人都为黄鹤楼谱写过美丽的诗句。新一线城市中排第四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也是难度很大。

西安市:

古称长安、镐京,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t工业基地。人口1255万,GDP8349亿元,同比增长8.2%。西安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同时还是“世界历史名城”,也是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五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难度很大。

苏州市:

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1068万,GDP18597亿元,同比增长7%。人均GDP全国排名第五!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另一城市。风景秀丽。新一线城市中排第六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难度也不小,但是个人认为苏州是最有优势的!

后边的城市就不一一为大家列举了,2-3年成就另外一座一线城市的难度是巨大的,但是5G将出,时代又将被改写,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恒泰财经


要成为一线城市,肯定最重要的一条是看经济。

而经济当中,GDP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GDP达标了,未必能成为一线城市,但是,如果GDP都不达标,或者差距太远,那肯定是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的。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各大城市的GDP排名:

如上图所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是第一梯队的,GDP破2万亿了。

接下来的天津、苏州、武汉、成都、杭州,依次排名第6到第10.

这个是前些年的。

最近的则是天津跑到了重庆前面,成都跑到了武汉前面。

所以,从GDP总量来看,未来有望变成一线城市的,也就这么几个。其他可能性更小了。

当然,未来2-3年,我觉得都不太可能,这么短时间,不太现实。


从人均GDP来看。

除了GDP外,更重要的其实是人均GDP。

上图是2018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行榜。

深圳排第一,但是排在第二、三的却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东营和鄂尔多斯。

无锡和苏州则是排在第四、第五。


结合GDP和人均GDP,未来有望成为一线城市的,苏州有蛮大概率。


但是,苏州其实对于外资经济的依赖还蛮严重的,而现在大环境是外资在“撤退”,所以,未来2-3年是不太可能跻身一线城市的。


综上,我觉得,未来2-3年可以跃升为一线城市的,一个都没有。


冯起升


苏州还有可能,杭州、长沙、武汉、成都都没有可能。

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还是两者 皆有?

2018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如果要选一个城市未来能够成为一线城市,也只有从前十名的城市当中去挑选了。毕竟第十一名的南京的GDP只有1.32万亿,只相当于一线城市中最弱的广州的57.4%。


假如以GDP的绝对值规模来评定一线城市

我们把广州设定为最低的门槛,2.3万亿就是一线城市的门槛,那么未来3年时间至少有3个城市是可以进入这个门槛的,那就是重庆、天津、苏州。


1、重庆

重庆2018年的GDP是20363亿元,名义增速5%,过去3年重庆的平均名义增速是9%,而过去2年的平均名义增速是7%,由于重庆近两年的GDP在放缓,我们在未来三年取7%的增速,那么3年后,重庆的GDP将达到2.49万亿,这个规模已经达到了2018年深圳的经济体量。

2、天津

天津2018年的GDP是18810亿元,名义增速1.4%,天津的GDP挤水分也是出了名的,过去3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速是4.4%,过去2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速是2.6%,假设未来3年天津的GDP名义增速平均为4%,那么3年后天津的GDP为2.03万亿。没有达到广州的水平。

3、苏州

2018年苏州的GDP是1.86万亿,名义增速是7.5%,过去3年GDP名义增速为8.7%,过去2年GDP名义增速为9.9%。我们假设未来3年苏州GDP的名义增速是8%,那么3年后苏州的GDP为2.34万亿,刚刚超过广州目前的经济规模。那么苏州也是能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

4、武汉

2018年武汉的GDP是1.48万亿,名义增速是10.4%,过去3年的GDP名义增速是10.8%,过去2年的GDP名义增速是11.6%,假如未来3年武汉GDP的名义增速为11%,那么3年后武汉的GDP将达到2.02万亿。这个规模距离现在的广州还有一段距离。

总结:在以上上个城市中,武汉的增速最快,但是3年后也达不到目前广州的水平——2.3万亿,只有重庆和苏州在3年后能够达到目前广州的经济规模。

如果以人均GDP为评选标准

2018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如下,深圳最高,为19.33万元,排名第二位的是山东东营,为19.27;排名第三位的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为18.19元。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以15.77排在第7位,北京以13.97排在第11位,上海以13.51排名在14位。


只有苏州的人均GDP是以17.41排名第5位,都超过了广州、上海和北京,所以,如果是只以GDP总量已经人均GDP两个指标来评定一线城市的话,3年后苏州就能够达到目前广州的GDP规模,人均GDP超过广州更多。南京、杭州的人均GDP都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GDP规模还是偏小。

总结:一线城市是各个城市在长期竞争中形成的,首先是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然后是政治地位、科技地位等等,重庆和天津作为直辖市,但是全国影响力有限,人均GDP也偏低,科技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够拿来竞争的。杭州这几年在科技上有不少独角兽企业诞生,甚至超越了广州,但是经济规模体量偏小,这个是人口决定的。苏州在经济上非常强劲,规模大,增速也快,但是政治地位不够,只是依靠制造业,在商业上的影响力仍然不够,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苏州勉强可以划进去。


壹号股权


2~3年没有一座城市成为一线,因为距离北上广深还有差距,尚需时日追赶。

但是,个人觉得未来10年以后,有7座城市可能成为一线,未来20年后,另有9座城市成为一线,也就是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年之际,中国会涌现20座一线城市。

最先可能成为一线的7城是重庆、天津、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和西安。

其次9城是:苏州、长沙、青岛、济南、郑州、沈阳、昆明、大连和宁波。

当然,这里依据的判断是未来发展驱势,但没办法包括例外情况,比如,苏锡合并,西咸一体化等。

下面说明具体理由,但由于篇幅限制,也只能对未来10年后的部分城市做分析,算是抛砖引玉,一家之言吧。

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城市综合实力、增长潜力、国家政策支持和人口规模。

另外,也参照了世界城市发现的规律。比如,人口与一线城市比例,世界发达国家一般是每一亿人口有1~3座一线城市,国家越发达,比例越高。

中国目前有14亿人,理论上应该有14~42座一线城市。目前只有4座,远远不够,这也说明我们的城市化还在初期,发展空间很大。

现在回到正题,展开具体分析:

第一,为什么天津和重庆,10年后成为一线

天津和重庆贵为直辖市,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但凭借目前的经济、人口和城市规模,以及国家政策支持,资源聚集,经过10年积累,跃升一线优势明显。

第二,为什么成都和武汉,10年后跃升一线

这两个城市从国家战略发展来看,支持力度都很大。比如,长江中下游和成渝城市群均被入选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城市群,两城还各自是城市群的核心;同时,两城还在第二批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

从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考量,这两城还是中国经济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过渡的支点,人口规模均超千万,城市GDP也居全国前十,交通、教育、科研、文化和旅游等,综合实力强劲。

第三,为何只看好杭州、南京,而不是苏州和长沙10年后跻身一线

原因很简单:首先,杭州代表着中国未来新型服务业的方向,发展潜力无限;其次,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区也正在形成,且杭州还受到长三角经济带对其发展的辐射和推动。

虽然从国家战略层面考量,上述四城均未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缺乏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但也都处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内。最后,就是人口规模除杭州外,其它均未到千万。

未来几年,弥补人口规模不足将是三城优先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南京近期动作频频,2019年,或是2020年,人口规模到千万可期;同时,南京贵为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城市,在这一点上苏州无法与其争雄,江苏省近几年大力发展南京的首位度,就是证明。

不过话又说回来,苏州和长沙的产业基础扎实,发展速度快,通过20年积累,补足其它方面短板,成为一线的优势也很大。

第四,为何是西安而非郑州10年后跃升一线

郑州虽然也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规模还比西安稍强。但一个城市的发展要靠综合实力,单一性无法支撑其持续、长远发展。

比如,物流和手机产业是郑州的特色,仅一家富士康就每年贡献几百亿产值,综合贡献近千亿,一旦富士康大幅减少产能,或是迁移生产线,郑州的GDP就会陡然下滑,增长乏力;再比如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是郑州的短板,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短期内很难弥补。

而西安,产业形态多样,从能源、电子、汽车、航天、航空、新型战略产业,到科技、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全面发展;近期又有一带一路加持,经济已进入快车道,名义增速保持在两位数,发展潜力巨大。不过西安也有短板,比如,第二产业薄弱,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乏善可陈,如果要快速发展,就得补足短板,所以,合并咸阳成为关键一步。

当然,未来20年郑州凭借中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跻身一线也是大概率事件。

第五,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有利于武汉、成都、杭州和西安

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以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为代表,在政策、人口红利和资源配置的拉动下,率先崛起。

第二阶段是2008年金融危机,4万亿配套资金振兴计划,重庆、天津、苏州和长沙借助有利的工业基础和投资拉动,异军突起。

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来,国家提出城市化、经济区域平衡发展、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等战略,成都、武汉、西安和郑州抓住机会,迅速快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即依靠城市群内的产业协调整体推进,而非单打独斗。比如,国家战略已明确的国家级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城市群。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未来10年后,重庆、天津、成都等7城有机会率先步入一线城市。

未来20年后,苏州、长沙、青岛等9城有机会成为一线。

而且,10年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或者港珠澳大湾区)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未来20年,长江中下游、成渝、中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也有可能跻身世界级城市群。

上述这些城市,或者城市群将成为见证中国城市化的重要标记,也是中国正真走向强大的保证和基础。

当然,凡事也有个例外,斜刺里杀出几匹黑马也未可知。比如深圳,三十年前还是毗邻香港的一处小渔村,谁会料到一夜之间成为今天的一线城市。

对我们来说,谁成为一线都支持,也希望中国在城市化道路上诞生更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世界级的大都市。


随心咏歌


只有武汉

工业强,一切强

本来重庆不错,地理位置比武汉差

天津也不错,是北方,发展也就到头了

杭州工业差

杭州就是一个小而美的旅游城市

淘宝倒闭也就到头了

淘宝有可能还有几年时光,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

有键盘侠不负气

凭什么是大武汉

工业

教育

医疗

交通

第一,第二产业都发达,第三产业发展也会的

武汉都是有竞争力

德国,日本,就是榜样

工业强一切强

德国1945年.失败重新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一个好的制造工业对城市发展是多么重要,



上海美容老兵


我们最熟悉的一线城市有北、上、广、深,四个,可是不熟悉的一线城市却有,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西安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郑州市、大连市、东莞市、宁波市,这十五个!

不过后续的这十五个虽然在2017年被定性为新一线城市,可是它们的排名只是比二线城市靠前,但是与北上广深这四个标准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这些新一线城市,想要在2―3年就升级为准一线城市,像北上广那样的城市,说实话他们市长的压力将会是巨大的!

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我说的只是2―3年不可能,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有新的城市崛起跻身准一线城市的,但是2―3年有点难!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有地域局限性的,而且时间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某企业或个人2―3年发生飞跃发展很容易,可是想要让一座城市短时间飞跃有点难,因为很多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就会建设成功的!

以后中国肯定会出现很多的准一线城市,但是2―3年之内,有点勉强!


怕回家的人


未来2-3年最有可能升为一线城市的有那几个,我实话告诉你吧!2-3年之内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一线城市出现,如果推迟到10-20年的话可能有那么几个城市会升为一线城市!要想升为一线城市首先要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一线城市的标准为:1500万常住人口,主城区1200万。GDP总量排前八,人均GDP排前十。经济独立性强,不依赖其它城市的才能被升为一线城市。我看好以下几个城市。

第一个重庆市,直辖市,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为1329.45平方公里;GDP 为14309.18; 人均46940元;常住人口3048.43万。

第二个天津市、直辖市,中国北方工业城市、京津冀港口核心城市。成区面积为885.43平方公里;GDP为 13449.50; 人均86098元;常住人口1562.12万。

第三个成都市、四川省省会,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四川人口大省的支持,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615.71平方公里;GDP 9725.40; 人均61098元;2常住人口1591.76万。

第四个武汉市、湖北省省会,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566.13平方公里;GDP 9397.17; 人均87284元;常住人口1076.62万。

第五个杭州市、浙江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506.09平方公里;GDP 9018.40; 人均98154元;常住人口918.8万。

第六个苏州市,江苏省地级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458.29平方公里;GDP 12387.9;人均116347元;常住人口1064.74万。

第七个南京、江苏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755.27平方公里;GDP 8703.48;人均105242元;常住人口827万。











爱上了是谁的错57


首先一线城市必然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娱乐、社会活动的中心,并且对全国其他地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对周边区域有着极大的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也必然具有一流的人才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国际竞争力。


其次可以很明确,新的一线城市一定是从15名新一线城市中脱颖而出的。其他二线城市暂时不具备冲击一线城市的能力。


2018年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但大体上是当前最权威、最符合实际的排名。它综合了城市枢纽性、人口活跃性、商业资源聚集度以及境友好指数、创业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消费成熟度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诸多因素。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与人口:新的一线城市一定是当前区域的中心城市,且人口规模至少一千万以上,下述表格是我统计了新一线城市的GDP与人口总量,苏州、东莞、无锡由于城市级别较低,被第一轮筛选掉,其中苏州是最为可惜的;第二轮可直接将沈阳淘汰,因为沈阳的GDP总量着实难看, 其他西安、郑州、宁波的GDP总量也偏低,是重大减分项;第三轮人口,长沙、沈阳、宁波、东莞、无锡人口总量太低, 杭州、青岛、南京总人口也存在重大减分项。


2)交通:目前国内十五大高铁枢纽城市分别为北京, 郑州, 合肥, 西安, 上海, 广州, 长沙, 南京, 重庆, 天津,武汉,成都,杭州,东莞,南昌。这些枢纽城市也是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全国中心城市,首先要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这是必然条件。


3)使领馆数量:使领馆数量决定了国家层次对该城市的定位。当然体现该城市在区域的中心作用。


因此,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力,我给出的排名是成都,重庆,天津在第一等级, 西安,郑州,武汉在第二等级,杭州,南京,青岛在第三等级。但是未来的2-3年内,应该没有太大希望,有某个城市从新一线城市晋升为一线城市,未来5-10年或许还有希望。 因为从目前来看,四大一线城市的领先地位还非常明显,不那么容易接近。相对看好成都,因为一方面成都超过1500万人口,另一方背靠着一亿人口的四川省;软实力上川蜀文化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甚至形成了蓉漂一族。


另外笔者也比较看好未来几年西安与郑州的发展,一个作为西北之王,一个作为中原之王,将会快速腾飞!


JeffreyShambaugh


北上广深,众所周知的我国一线城市,其实国家并没有关于一线城市的一个名确定义。只不过先入为主的概念,由于4市在至少20年前发展程度就领衔中国各大城市前列,所以才有了一线城市的这种概念。

1999年北上广深的GDP就分别为:2679、4189、2057和1825亿元,早已和其他城市拉开了距离。直到20年后的今天四大一线依旧和其他城市保持暂时无法超越的差距。

由于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叫法深入人心,或许有其他城市在某一方面超越,也无法取代当初的北上广深这种高度一致的认同地位。

就好比90年代香港的四大天王,即使过去这么多年,新人层出不穷,论唱功论表演水平和作品,超越者也不少。可为什么得不到当初的四大天王这种认同?还比如90年代的985高校概念同样深入人心,即便后来双一流也无法达到曾经的985的高度,这便是时代赋予及造就的独特优势。

或许会有后来者居上,也只会是应者寥寥。无非是又多了一座发达的,可比肩北上广深的城市,但再也到不了四大这种高度。遑论北上广深优势依旧,无论从经济总量、产业优势或政治资源优势还是交通枢纽方面均不输任何一座城市,谈何超越?

目前Top10的城市,可以看到即使最接近的重庆和广州也有2500亿的差距,和其他三城差距就更大了。我们再看一张表

上表是和广州较接近的其余四城,设均维持目前的增长率,10年后在总量上面依旧没能超越广州,遑论更后面的城市了。北京是首都和政治中心;上海是国内金融中心,国际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广州是华南区域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一个举办了62年的广交会蜚声海外;深圳立足高科技与创新产业,更是我国两大交易所之一的城市,金融地位与功能媲美上海。北上广深无论哪一个都有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所以,在可以预见的一段较长时期内,依旧不会出现迎头赶上四大一线的其他城市。


极度深寒


我个人认为顺序应该为武汉、南京、重庆、成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武汉是华中最大的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未来的规划更大,准备新建一个长江新城,规划500余平方公里,相当再建一个武汉城区。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依靠离上海近的优势。但短期不明显,因为苏州和无锡相对于南京,离上海更近,短期苏州和无锡会发展得更快。随着无锡和苏州的发展,必然带动南京发展。而南京又有长江的水资源,未来的南京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是最大的直辖市,地大人口多,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