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汙染企業標的,魯北化工重大重組存懸念

魯北化工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山東金海鈦業資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山東祥海鈦資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近日,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北化工”)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進展公告。

據悉,魯北化工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山東金海鈦業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海鈦業”)100%股權及山東祥海鈦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海鈦業”)100%股權。

公告稱,此次交易屬於關聯交易,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鑑於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魯北化工股票自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上午開市起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標的公司多番涉及環保處罰

本次交易對方為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魯北集團”)和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集團”),均為公司關聯方,魯北集團系公司控股股東,錦江集團系魯北集團第二大股東。魯北集團、錦江集團分別持有金海鈦業66%、34%股權,魯北集團持有祥海鈦業100%股權。

資料顯示,金海鈦業和祥海鈦業法定代表人均為陳金國,其經營範圍均包括鈦白粉、硫酸亞鐵、純水生產、銷售等。金海鈦業成立於2012年4月24日,祥海鈦業成立於2016年2月17日。

公告顯示,“交易各方已簽署初步意向性協議,具體交易方案尚未確定,仍在商討論證中。”

但是,公開處罰信息顯示,此次收購的標的企業多次涉及環保問題。金海鈦業違法問題主要是未批先建和違規排汙。

例如,2017年8月,無棣縣環保局對金海鈦業做出17.6萬元處罰,處罰理由是公司存在未批先建問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5年2月和3月,金海鈦業先後兩次被濱州市環保局通報汙水超標,分別處罰5.44萬元和4萬元。

多番涉及環保處罰會影響此次收購嗎?截至發稿時,《國際金融報》記者尚未收到回覆。

此前關聯交易被質疑

2018年12月,魯北化工公告將通過股權轉讓和增資形式,收購杭州錦江集團旗下的廣西田東錦億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錦億科技)51%股權,交易對價為2.66億元。

但是,錦億科技同年發生股權變動。6月份,公司註冊資本從1億元變更為3000萬元。10月份,又再次從3000萬元增至1億元。同時,公司股東亦出現了大幅變更。

魯北化工此後公告解釋,但仍有業內人士質疑,指錦億科技在股權變動的同時,法人股東中,部分企業出現了出資人大換血的情況,股東身份存在代持之嫌。而魯北化工始終沒有解釋此相關事項。

事實上,在更早的時候,魯北化工曾因為關聯交易被處罰。早在2012年5月,魯北化工就曾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市場禁入決定書》,顯示2007年、2008年,公司與魯北集團發生非經營性資金往來500多筆,涉及金額數十億元,但是並沒有按照規定披露。

時任公司董事長馮久田被認定為證券市場禁入者,10年內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收購錦億科技顯成效

魯北化工為何要在多方質疑下再度進行關聯交易,收購金海鈦業和祥海鈦業?

資料顯示,魯北化工主營業務主要由化肥業務、水泥業務、鹽業業務與甲烷氯化物業務構成,擁有30萬噸磷銨、40萬噸硫酸、60萬噸水泥、100萬噸複肥、0.25萬噸溴素、100萬噸原鹽生產規模。

年初,魯北化工以2.66億元收購了二股東錦江集團旗下錦億科技51%股權。錦億科技是廣西一家甲烷氯化物生產企業,現有30萬噸甲烷氯化物生產裝置,目前產能為20萬噸/年。

而在收購完成後,魯北化工在半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1.28%至5.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88.79%至9766.99萬元。

魯北化工的三季報也延續了年中業績增長的好勢頭。10月30日,魯北化工披露三季報顯示,魯北化工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23億元,同比增長90.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66.08%。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半年,魯北化工的水泥、原鹽等產品銷售收入在增長,錦億科技合併至報表成了魯北化工業績大幅提升的關鍵因素。

收購為企業帶來的短期利益顯而易見,它是否會成為魯北化工的未來發展戰略?公司又將如何面對收購帶來的經營風險?截至發稿時,《國際金融報》記者尚未收到回覆。

(國際金融報記者黃華)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