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投资逐渐理性化,华熙生物用实力获认可

2019年11月6日,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熙生物,证券代码:688363.SH)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大涨78.07%。10月,第21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出炉,华熙生物凭借核心技术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受科创板行情影响,华熙生物的股价出现波动,但在行业龙头地位和先进专利技术的多重加持下,华熙生物的投资价值不减,股价仍保持强势成长劲头。

科创板投资逐渐理性化,华熙生物用实力获认可

科创板自10月份以来新股发审节奏加快,股票供给量增大也意味着稀缺性的降低,从理论角度来看,溢价水平也会受到制约。前期科创板刚落地时,科创企业标的稀缺,“炒新”氛围较重。随着更多科创企业上市,投资标的更加多元化,稀缺性降低,“炒新”氛围开始减弱。

因此,近期一些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分化,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必然过程,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也必须通过充分博弈来发挥,股价的短期波动不会对绩优公司的长远股价带来影响,业绩优秀的公司迟早会被市场认可和发现。

公开资料显示,华熙生物是透明质酸产业的全球龙头,目前已形成了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三大主营业务。华熙生物凭借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开发有助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材料,建立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及销售企业,也是少有的拥有透明质酸全产业链的企业。

2016年~2018年,华熙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3亿元、8.18亿元和12.63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31.26%;当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2.22亿元和4.24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也达到25.43%,成长速度不容小觑。

2019年1-9月,华熙生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继续飞速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97%;归属净利润为4.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57%。

知名机构热捧,“透明质酸龙头”重回资本市场

10月24日,华熙生物已完成网上和网下的发行申购。据发行结果显示,华熙生物此次发行股票的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05%,316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3926个有效报价配售对象全部进行了网下申购,申购名单中包括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基金机构。

专业证券机构也对华熙生物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的高成长性表示肯定。国元证券预测,华熙生物在2019年-2021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45.94%、41.61%和33.27%,归属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34.05%、32.05%和27.51%。安信证券则认为华熙生物成长性突出,公司在2019年-2021年的收入增速将分别为28.5%、38.3%和35.4%,净利润增速将分别为35.0%、39.3%和37.9%。

2005年,华熙生物在全球透明质酸行业站稳头部地位。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了配合业务扩张,2008年,华熙生物顺势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2017年,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相关美容产品、食品饮料层出不穷。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华熙生物迎来转型时刻,除了保持其在透明质酸生产环节和医疗终端市场中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以外,华熙生物开始向产业链下游终端产品市场发力。以功能性护肤品为例,2016年-2018年,功能性护肤品为华熙生物创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85.80万元、9516.45万元和2.90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113.21%。

同时,华熙生物为实施战略调整,缩短公司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原境外上市主体开曼华熙自香港联交所私有化退市。两年之后,“华丽回归”的华熙生物再度登陆A股科创板,在新一轮资本红利下,华熙生物的未来发展将不可限量。

中国专利金奖护航王者归来,两大技术平台均显超高“含科量”

10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第21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华熙生物凭借《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荣获第21届中国专利金奖。此前,华熙生物因其对透明质酸行业的突出贡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三项。

华熙生物目前拥有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董事长赵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微生物发酵平台解决的是我们有多少条赛道,是赛道宽度的问题,华熙每多一种生物活性材料就多一条赛道;交联平台解决的是每条赛道的长度的问题,它决定了我们在每条赛道上可以走多远”。

基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华熙生物除了透明质酸以外,还研发生产出γ-氨基丁酸、聚谷氨酸、依克多因、小核菌胶、纳豆提取液、糙米发酵滤液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而交联技术平台不仅可以使透明质酸具有更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机械强度,还可以利用基础生物活性物质得到各种不同的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终端产品不仅能应用于医疗专业领域,还能广泛应用于消费领域。

此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酶切法技术正是华熙生物在微生物发酵平台的一项核心技术。凭借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质酸的酶切技术,及高、中、低多种分子量段的分段控制发酵和纯化精准控制技术,华熙生物产品的分子量范围实现了从2kDa到4000kDa的产业化技术突破,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市场需求。

事实上,酶切技术和分子量精准控制技术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其他企业想得到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用的还是将分子链打断的化学手段,但最终得到的物质不是完整的透明质酸,并且杂质率很高,而华熙生物创造性地使用了酶切法,是国际上首个使用该方法的透明质酸企业。

而微生物发酵平台中的另一核心技术为发酵技术。据2018年在学术期刊《Polymers》上发表的题为《Hyaluronic Acid in the Third Millennium》的文献显示,目前,商业透明质酸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该技术下的透明质酸的产量已优化至6-7g/L,由于发酵液的高粘度导致传质受限,这一数值也是该工艺的技术上限。

但华熙生物通过菌种诱变和高通量筛选、发酵代谢流调控、多尺度过程优化、动态补料控制等技术,极大提升了透明质酸的生产规模和质量,公司透明质酸发酵产率可达10-13g/L,远高于文献报道的行业最优水平。

另外,在交联技术方面,华熙生物同时掌握双相交联、单相交联和含利多卡因的交联产品共三种交联产品的生产技术,形成了独有的“梯度3D交联”技术平台。2012年,华熙生物旗下品牌“润百颜”推出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是国内首家获得批准文号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2016年,含利多卡因的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通过CFDA认证;2019年,华熙生物已取得单相交联产品注册证书。

10月18日-20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医美与整形安全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整形美容学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华熙生物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亮相大会,旗下品牌“润致”正式发布了国内首款单相交联含麻玻尿酸产品,这也是透明质酸产品的又一创新应用。

目前,华熙生物已布局92项在研项目,正在开发的新产品有72项,其中注册检验及临床阶段12项、注册阶段4项,为公司未来的持久发展提供充足的产品储备。此外,华熙生物承担国家14项重大科研项目和5个科研平台项目,公司及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近年来于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6篇。

振国货、立产业、惠天下

据悉,“振国货、立产业、惠天下”是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提出的企业发展九字方针,而华熙生物确实也没有辜负这九个字。

2018年,华熙生物利用专利产品“油分散透明质酸钠”为核心原料,与顶级IP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故宫口红”,产品推出之初曾一度脱销。这不仅是将功能性护肤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次完美尝试,也成功塑造了国产护肤品的品牌形象,被消费者称作“国货之光”。

科创板投资逐渐理性化,华熙生物用实力获认可

除了“故宫口红”、透明质酸次抛原液等功能性护肤品以外,终端产品方面华熙生物还面向医疗机构提供医疗终端产品,包括透明质酸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原料产品、透明质酸面部填充剂、骨关节腔注射剂等,2016年-2018年,医疗终端产品分别贡献营业收入1.91亿元、1.97亿元和3.13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7.79%。医疗医药产品质量要求更高更严,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资质门槛,都是华熙生物20多年发展的建立起来的竞争壁垒。

同时,面向企业级客户,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始终保持行业优势地位,2016年-2018年,原料产品分别贡献营业收入4.58亿元、5.08亿元和6.51亿元,持续显著增长。根据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分析,2018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达到500吨,而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原料产品销量高达近180吨,按照销量口径计算,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原料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36%。

由于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华熙生物各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018年,公司透明质酸原料产品、医疗针剂产品和主要功能性护肤品(次抛原液)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7.75%、94.78%和80.43%,现有产能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华熙生物上市以后,募投项目“华熙天津透明质酸钠及相关项目”和“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项目”将有效缓解公司的产能瓶颈,公司核心技术生产的产品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其市场前景和业绩增速将不可限量。

尽管已稳坐全球透明质酸产业龙头,华熙生物还在积极拓展新的赛道。除了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和交联技术平台研发、聚合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外,2015年,华熙生物与韩国知名肉毒素生产企业Medytox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拓展注射用肉毒素市场。2017年,华熙生物收购法国知名皮肤管理机构Revitacare,将研究领域及产品布局拓展至专业护肤、护发领域。同时,华熙生物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追求前沿技术,并与全球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布局新产品及新技术。

在多赛道、全球化的研发经营策略下,华熙生物在其“惠天下”的道路上也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