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坡的新契机

百余栋小楼清一色蓝灰的屋顶,洁白的外墙装饰着风格独特的彩绘图案,村子中央一方池塘水波粼粼……上杭县古田镇唯一的畲族建制村——苏家坡村沐浴在秋光里。

“到这除了领略少数民族风情,最重要的是参观红色景点。”苏家坡村党支部书记雷焕龙说,村里明末建筑“树槐堂”是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清代民宅“鸿玉堂”曾为我党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所在地,圳背岩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主席洞”,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休养、读书。

丘湘华是2012年嫁到村里的,在她眼里,苏家坡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房子破旧,杂乱的电线像蜘蛛网,苍蝇蚊子很多”。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苏家坡发展迎来新契机。“当年底,我们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试点村,第二年获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支持。”雷焕龙说,从那时起,苏家坡的发展走上快车道,通过实施“三线下地”、裸房整治、道路硬化、屋顶立面改造、建设文化公园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苏家坡还修缮了“树槐堂”“鸿玉堂”等遗址,完善了“主席洞”周边基础设施,村里的红色培训和旅游逐渐兴起。


苏家坡的新契机


在村庄整治过程中,苏家坡从红土地汲取正能量,在全体党员中倡导公德、公道、公心“三公”精神。为美化村容村貌,当地10余户党员和群众主动拆除了鸡寮,并将腾出的空地低租金租给村里种植景观植物。

建设项目增多,村里要求村干部不参与任何公共项目,把赚钱的机会留给普通村民,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可以报名参与、公平抽签。村民雷济元说:“抽签承包项目,不用靠关系,大家心服口服。”

有利自觉回避,有责主动担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党员干部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办起了水泥厂、轻钙厂等企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后来,为推动村里产业转型,这些党员干部又带头关停了污染企业。村民雷游松停办水泥厂,养殖棘胸蛙,获得国家专利,续上了富裕的薪火;村民雷金荣在500多亩山林里放养贵妃鸡,年出栏60万羽,2016年创办休闲农庄,探索推进乡村旅游。

“去年,《古田军号》开机,剧组在苏家坡取景。”丘湘华说,《古田军号》的热映让村子更火了。游客越来越多,丘湘华被古田旅游集团公司招为驻村讲解员,接待来苏家坡参观的游客,能在家门口就业,生活简单而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说,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我们早就是‘三无’村了,村里无贫困户、无低保户、无五保户。去年,苏家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万余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7536元。”村支书雷焕龙信心满满,下一步苏家坡将以民俗小镇建设为重点,同时将“鸿玉堂”打造为古田干部学院重要现场教学点,积极融入古田红色景区培训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局,并发挥对未来特色养殖产业优势,发展亲子研学、亲子互动等产业,进一步吸引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