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蹊蹺”的存款

近日,曲靖市沾益區人民法院發生的一筆“蹊蹺”存款,讓執行法官看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誠信”和“友善”,令人感動。

“蹊蹺”的存款

“叮鈴鈴……”10月30日早上,沾益法院執行局辦公室的電話響了起來,是一名銀行的職員打來的,說他所在的銀行分理處在前一天下班扎帳時發現短款36000元。

經詳細核實存取款單據,銀行發現是一筆現金存款弄錯。原本存款為4000元,辦理業務的職員錄入系統時因疏忽,誤入賬為40000元。查到存款原始單據,一般賬戶原本可以直接修改更正,但因這個存款賬戶已被法院凍結,故向法院尋求幫助。

經核實,該賬戶為袁某申請執行聶某民間借貸案聶某的銀行賬戶,該筆存款也是以聶某的名義存入。經與聶某聯繫,聶某卻說他沒有存過這筆款。家住沾益盤江的聶某,這筆存款卻是在該銀行菱角分理處存入。聽到這些信息,聶某好像“恍然大悟”說,有可能是袁某存的,袁某家正是菱角的。袁某?怎麼可能,他不正是這個執行案件的申請人嗎?這是怎麼回事?一個個疑問閃現在執行幹警的腦子裡。在與袁某聯繫後,他說這4000元是他存的。問他為什麼會給被執行人銀行賬戶裡存錢,他說存款的前一天,聶某說法院凍結了聶的銀行賬戶,現在生病了又沒有生活費,想再借10000元錢,所以袁某就給聶某銀行賬戶存入4000元,又通過銀行賬戶轉賬6000元給聶某。

當天中午,聶某、袁某及銀行分理處的負責人都趕到沾益法院,處理了這筆入錯賬的存款。

一筆“蹊蹺”的存款

救命的借款

老袁今年65歲,老聶73歲。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天,老袁陪同一個親戚到盤江辦事,天黑了,老袁在街上四處尋找能投宿的旅社時遇到老聶,老聶熱心地讓他們到自己家住下,兩人從此認識並經常走動,成為“像親人一樣”的朋友。

2007年至2011年間,老聶的妻子患重病,老聶先後三次向老袁借款,老袁揹著家人將自己攢下的“私房錢”全部借給老聶,甚至在老聶實在急需用錢時向信用社貸款來借給老聶,先後借給老聶90000元。

2017年,老聶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加之沒有完全償還借款的能力,遂與老袁商量,讓老袁向法院主張該筆借款,以防自己在沒有還清借款有任何不測,也對老袁有個交代。當年1月,老袁向法院起訴,要求老聶償還借款90000元及利息。經法院審理,判決老聶償還老袁借款本金90000元及利息16860元。判決生效後,因老聶未按期償還,老袁申請執行。

一筆“蹊蹺”的存款

頑強的償債之路

該案執行過程中,老聶一直很配合法院的執行,但因其經濟能力有限,其子女也不幫助償債,案件一直未能得到全案執行。雖然老聶一直積極想辦法償還借款,但因借錢給妻子治病、還賬,老聶與子女的關係也沒有處理好,老聶曾將所有子女以未盡贍養義務訴到法院,要求子女履行贍養義務。

“要他們履行贍養義務,實際上給我的贍養費我是要拿來還賬的。”為了還賬,年過七旬的老聶杵著柺杖至今還獨自耕種著5畝土地,他說別人只種一茬玉米,他要種兩茬,還套種辣椒、瓜和魔芋。

老聶的辛苦老袁一直看在眼裡,他也積極幫助老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老聶賣糧食等作物獲款40000元,原本要將這錢取出還給老袁,卻因子女將其身份證藏起來不能取款,加上法院已經凍結了其存款賬戶導致還款無果。不料天有不測風雲,老聶近期因股骨頭壞死病發,沒有醫療費和生活費,他又給老袁打了一個電話,希望老袁能暫時借給他10000元看病和生活。老袁接到電話,二話不說就湊錢通過存款和轉賬的方式向老聶借款。

一筆“蹊蹺”的存款

兩位守信的老人

“他都欠你那麼多的錢沒還上,你怎麼還敢借錢給他?”

“他的銀行卡被凍結了,要治病、要生活,他說借二十天就還我,我知道他會還。”

到了法院,老袁還懇求承辦法官不要凍結老聶的銀行賬戶,因為老聶要生活、要看病,銀行卡凍結了很不方便。當天,老袁從法院領取了老聶前期交納的執行款。執行法官在得知老聶的子女扣留身份證的情況後,採取多種方式與其子女取得聯繫,嚴厲批評了他們的做法,督促他們將身份證及時交還給老聶。

10月31日,杵著柺杖的老聶又趕到法院說,他回家後,子女就將身份證還給他了,他一拿到身份證就去將存款取出來。說完從懷裡掏出整整齊齊的40000元,他長舒了一口氣說:“還了這些就只欠兩萬來元,快還清了”。

一筆“蹊蹺”的存款

執行,法院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最能看到人情冷暖的工作。執行法官看過太多因金錢、利益導致親友反目、惡語相加甚至拳腳相對的場面。然而,老袁與老聶在四十多年前的一次邂逅,一次友善的幫助,讓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老聶需要幫助時,老袁傾其所有伸出援手;而老聶雖已過古稀之年,為了償還這筆借款,仍然自強不息、辛苦勞作,只為他所說的“還萬了錢,我也就能瞑目了。”試問至今還在四處逃避執行的那些失信被執行人:比困難,你們能有年老又身患疾病的老聶困難嗎?比辛苦,你們能有一位老人杵著柺杖耕種五畝地辛苦嗎?比自在,你們能有“無債一身輕”的自在嗎?

一筆“蹊蹺”的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