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兒去世,兒子想獨佔房產。一段錄像,讓親情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老伴兒去世,兒子想獨佔房產。一段錄像,讓親情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1】老伴兒去世之後,房子怎麼分?

程奶奶和老伴兒一起生活了50多年。倆人剛結婚的那個時候,幾件簡陋的傢俱,加上兩個暖水瓶,基本上就是全部家當。這麼多年來,倆人一起工作,一起攢錢,慢慢的家當充實起來,生活條件也一點點好轉。到了晚年退休的時候,有自己的房子,加上倆人的退休金,也夠日常生活花銷了。

倆人一共3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已成家立室,兒子是老小。老兩口挺體諒孩子,一般有什麼事兒也不輕易“打擾”孩子們:工作都挺忙,我們也沒什麼大事兒,能不麻煩孩子就不麻煩他們。

老伴兒去世,兒子想獨佔房產。一段錄像,讓親情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老伴兒68歲那年得了老年痴呆,一開始模模糊糊還能認清點兒人,到後來基本上完全“糊塗”了。程奶奶一直守著老伴兒,每天起早貪黑的照顧這個跟自己一塊兒走過大半輩子風風雨雨的人,絲毫沒有任何抱怨。那個年代的人,對家庭看的比什麼都重,結婚的時候雖然沒什麼“信誓旦旦”,但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過一輩子的想法。

幾年照顧下來,老伴兒最終還是走了。程奶奶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老伴兒的突然去世,對她的打擊特別大。年輕的時候倆人沒享受過什麼,不是工作就是帶孩子,等老了退休,時間多了,卻又得了這種病。但即使這樣,回想起來幾十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老人心裡還是充滿了回憶和悲傷。

老伴兒去世之後,有一回兒子回家探望程奶奶的時候,帶了一嘴:媽,爸走了,房子過戶的事兒得辦一下,抽時間您考慮考慮,看看怎麼弄。

程奶奶不太懂這些事兒,跟倆女兒也念叨起來。這一說,幾個孩子有了不同想法。從房子上來講,老人就一套房,今後遲早也得留給孩子們,但是怎麼給是個事兒。程奶奶之前從來沒想過。

兒子的想法是把房子要過來。倆女兒的想法是平分,畢竟是一大筆財產,一個人全佔了肯定不行。按照她們的想法,母親還在,房子都是母親的,現在肯定不動,等母親走了之後再平分。

兒子不斷敲邊鼓,女兒不同意,為這事兒仨孩子逐漸有了些間隙,讓程奶奶糾結了好幾個月……

【2】一本相冊,一段影像,讓孩子們放棄了爭議

老伴兒去世,兒子想獨佔房產。一段錄像,讓親情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程奶奶一直留著一本厚厚的相冊。從她跟老伴兒認識,到結婚生子,到三個孩子長大成人,從黑白的到彩色,從兩個人的小家到兒孫滿堂,從一個立足都難的小房子到坐滿人還敞亮的大房子,每一張都記錄著家庭的變遷。那個時候沒什麼數碼,全都是膠捲拍完之後洗出來的照片,按照年代整理的整整齊齊。

又是一個週末,三個孩子過來看望程奶奶。程奶奶拿出手機,給三個孩子看了一段她在老伴兒生前錄的視頻……

老伴兒已經“糊塗”了。程奶奶拿著相冊,指著相冊裡面的一張照片問老伴兒:“這個人你認得不?”老伴兒“呆滯”的眼神看著照片,嘴角顫顫巍巍半天,才蹦出一個拉著長音的字:“三…兒…”。這張照片是兒子跟老伴兒的合影,“三兒”正是老人一直叫的兒子小名。

孩子們無言以對,都止不住流下淚來。父親在糊塗之後,什麼事情都記不得了,只有在老人潛意識裡面,那一點點的記憶,卻是對自己親人的“殘留”的印象,雖然他可能已經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誰了……

孩子們捧著記載著一家人歷史的相冊,回想起從小到大,從騎在父親肩膀上到父親的漸漸老去,從父母年輕時的朝氣勃發到年邁之後有些佝僂的身體,無數的回憶一下子湧了出來。姐弟們泣不成聲……

【3】親情是避免財產糾紛的最後一道屏障

老伴兒去世,兒子想獨佔房產。一段錄像,讓親情成為最後一道屏障

程奶奶或許是因為老伴兒去世後的懷念之情,也或許是因為希望打消孩子們關於房產的爭議,才給孩子們看了之前錄的一小段像。

並不敢說孩子們一定會趁著這個時候要把房子分了,但是兒子已經產生了一些念頭,即使現在不處理,未來也可能還會有爭議,導致姐弟之間產生矛盾。所以,一本承載著家庭歷史的相冊,一段老人“殘存的記憶”的視頻,讓孩子們重歸於好,打消了分產的念頭,特別好的結果。

在某些家庭中,之所以會產生財產上的爭端,背後的原因在於“趨利”的心理。如果往更深層次挖的話,其實是家庭的環境。當趨利的慾望衝破了家庭情感,往往就導致了糾紛的產生,所以,家庭和諧是避免爭議糾紛的最後一道屏障。

在程奶奶家的這個事情上,有兩個地方我們補充交待一下:

1.兒子提出“房產如何處理”這個事兒是對的。當老伴兒去世之後,屬於老伴兒的那部分房產,應該是要由繼承人繼承,而且應當抓緊完成繼承過戶。因為不存在“自然繼承”這種事情,沒有辦理繼承,就意味著房子有一半兒沒有產權人,而不是“自然而然”屬於程奶奶。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當初兒子心裡想、但是沒明著提出來這個想法,等著程奶奶去世之後想要獨佔房子,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會讓姐弟之間不可避免的產生更大矛盾。所以,兒子“不太好”的初衷開了個頭,結果卻是孩子們提前消除爭議。

2.最終的房子全部由程奶奶繼承下來。這個事情最終的結果是,兒女們達成了一致。一旦衝破了“利”的障礙,她的孩子們全部贊成把房子歸程奶奶一人繼承。兒子一手操辦了這個事情,可能也是對之前自己的想法有些愧疚之心吧。當時看到那段錄像的時候,兒子已經給程奶奶、兩個姐姐明確表示過作出了保證:今後絕不再動“歪心眼”。

【4】結語

多少家庭沒有意識到一方去世之後的繼承問題、多少家庭因為繼承問題產生糾紛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所以,2017年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還是很高興的。

通過這個事情,有兩點啟示:

1.老人的作用很重要。大多數家庭都帶有比較重的“家族式”色彩,後輩們普遍還是聽從家長的安排。所以,很多時候老人的想法,往往影響了孩子們之間的關係。雖然程奶奶並沒有提出過房子該怎麼分的任何想法,但是最終的結果,正是因為作為“家長”,與老伴兒一起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小家”做成了一個“大家”,是受到孩子們尊重的。

2.及時辦理繼承很重要。不管是等到老人都過世、還是一方先過世,繼承都不可避免。一方去世之後先做繼承,對於後期的繼承風險會降低很多,而且遺產的產權人會非常明確。不能因為拖延、面子等原因,把可能產生的財產糾紛隱患“後置”。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