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01

朱瞻基即為明宣宗,是明朝第5位皇帝,在整個明代16位皇帝中間,他還算得上是一位比較賢德的皇帝了。甚至,在中國古代數百名皇帝群裡,也能進入好皇帝系列中。

《明史》讚譽他:“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藩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明仁宗)

朱瞻基老爸明仁宗朱高熾能當上皇帝,朱瞻基起了一定的作用。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朱高熾小時候,接受武術和儒家學術的正規教育。《明史》:“稍長習射,發無不中”。他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被朱棣立為世子。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性格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明成祖朱棣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朱棣偏愛他的兩個較年幼和更好武的兒子朱高燧和朱高煦,並常常帶他們去參加征戰。朱高熾做世子時,大部分時間用於儒術研究上。

就朱棣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二兒子朱高煦的,他覺得朱高熾過於仁弱,將來會遭人脅迫。但是最終朱棣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除了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嫡長子繼位制度外,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而且在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挫敗了李景隆50萬大軍的攻擊,保住了北京城,這是了不起的功績。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棣實在找不出什麼說得出口的理由廢太子。此外,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朱棣終於下定了決心,於公元1404年立朱高熾為太子。

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頒佈了大赦令,並定次年為洪熙元年。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八日患病,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終年47歲,他只做了十個月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瞻基書法)

朱高熾死後,皇帝之位傳給了兒子朱瞻基。

朱瞻基當皇帝期間,在軍事上,朱瞻基跟祖父朱棣一樣,多次御駕親征,外御蒙古、內平叛亂,保持了大明王朝的屹立不倒。在財政上,朱瞻基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減免懲罰性稅賦,發展經濟。在文化上,實施比較寬鬆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業發展迅速……

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才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就是這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卻沒有落下唐宗宋祖那樣的好名聲,卻了有一串黑歷史:比如他無故廢皇后,比如他被貶稱為“蛐蛐皇帝”, 再比如他首開宦官參政惡例。

那麼,朱瞻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瞻基繪畫)

02

朱瞻基出生於大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3月16日),是明仁宗朱高熾與其嫡妻張氏所生的長子。

因為朱瞻基長得非常像爺爺朱棣,朱棣非常高興,誇讚這個孫子:“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棣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鍊他的勇氣。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皇太孫瞭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基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瞻基繪畫)

除了與其祖父關係密切外,朱瞻基還常常保護他父親使其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

朱高煦對自己的兄長、太子朱高熾一點也看不上眼。有一次他們同去拜謁孝陵。朱高熾身體肥胖,又患有足疾,由兩個太監攙扶著行走,不慎跌了個跟頭。朱高煦在後訕笑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皇太孫朱瞻基應聲答道:“更有後人知警也。”

朱高煦聽了侄子這句話,大驚失色。從此對這個侄子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不敢小看。

朱高熾登基不久,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為皇太子。次年四月,父親派他到南京去幫助完成遷都的準備工作。朱高熾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時,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當他抵達北京宮中時,皇帝已死去。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瞻基在26歲時成了新皇帝,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

朱高熾死的很突然,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此外還有一種陰謀論,說是朱瞻基等不及父皇朱高熾傳位,謀殺了父皇。

這一切,都隨著朱瞻基安全抵達京城,從容登基隱入歷史雲煙深處。

書上的歷史是:朱瞻基在登基後的第二年改元為宣德元年,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十年後,朱瞻基像他的父皇一樣,在短期患病後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終年38歲。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瞻基留下二子二女及原配廢后胡氏(死於1443年)、繼後孫氏(死於1462年)和他母親張太后(死於1442年)。在臨終時,朱瞻基指定已在宣德三年(1428年)2月20日被定為皇太子的8歲的兒子朱祁鎮為他的繼承人,就是後來的明英宗。

朱瞻基在位時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朱瞻基在位時期成為明朝歷史上除了開創者朱元璋和永樂大旁朱棣外,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

史載:“仁宣之治,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03

胡善祥是朱瞻基的原配妻子,錦衣衛百戶胡榮的第三個女兒。永樂十五年,胡氏以賢聞名,選為皇太孫妃。洪熙年間,封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立為皇后。

雖然胡善祥貴為皇后,但她為人忠厚善良、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無媚順態。而且她也沒有生育兒子,只有兩個女兒順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並不得寵。

朱瞻基最寵愛的女人孫貴妃,此時誕下了長子。因此,宣德三年春,朱瞻基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辭去皇后之位。

胡氏廢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隨後朱瞻基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張太后)

朱瞻基母親張太后非常喜愛和憐憫賢德的胡氏,常召她居住清寧宮。內廷朝宴的時候,命胡氏位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為此怏怏不樂,但也無可奈何,因為婆婆張太后她不敢惹。

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胡氏痛哭不已,次年(1443)亦崩,用嬪御禮葬於金山,諡號”靜慈仙師“。此時,朱瞻基已經死去七八年時間了。

胡善祥無過被廢,百姓們知道都非常同情這位品德高尚的廢后。朱瞻基晚年也為此悔過,說是自己少年衝動。(《明史 后妃列傳一》:“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天順六年(1461年),孫太后死後,明英宗妻錢皇后勸丈夫恢復胡皇后位號。英宗問大學士李賢,李賢說“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

天順七年(1462年)閏七月,英宗上胡皇后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皇后”,修陵寢,不祔廟,永清公主袱葬。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瞻基另一個讓後人垢病的是開了明代宦官參政的先例.

朱瞻基在位時,不顧朱元璋留下的遺詔和禁令,提高宦官地位,擴大宦官權力,致使宦官勢力空前猖獗。無意地為宦官干政提供了保障,對造成王振專權以及明代宦官亂政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朱瞻基即位伊始,便有意識地培植宦官勢力。為加強對宦官的培訓,在宮中正式設立專門的宦官教育機構內書堂。允許宦官讀書識字、舞文弄墨,此後成為定製。這顯然與太祖內臣不許讀書識字的規定背道而馳。

執掌司禮監是明代宦官專權的主要途徑,而司禮監權位變化的關鍵事件,是朱瞻基賦予司禮監太監批紅權。宣宗令內閣條旨,然後這些條旨由他親自批示,但實際上他本人政務繁多,很難辦到這一點,有時就讓司禮監太監代為批示。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勤政的朱瞻基尚且如此,其後諸帝大多深居後宮,荒嬉享樂,昏庸殆政,於是批紅權悉由秉筆太監代行。秉筆太監成了皇帝的代言人,實權在內閣首輔之上,就連大學士也只能承旨辦事,於是司禮監便趁機竊柄專權。尤其當皇帝怠於政事,宦官濫用權力的現象就變得最為嚴重。

有明一代,嚴嵩、張居正如此顯赫,還得討好司禮監,便是力證。

朱瞻基利用宦官制約內閣,代表皇權監督和控制政府機構的施政活動,自己居中駕馭。他卻未曾料到,皇帝的批紅權竟然落到了宦官的手中,最終釀成了宦官之禍。清史大家孟森由此感慨:“歷代奄禍,豈非皆自宣宗造之。”

​​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以歷史上宦官禍國亂政為鑑戒,曾說:“吾見史傳所書,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不可拯救,未嘗不為之惋嘆。”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朱元璋對宦官作了種種限制,明確規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穿戴外臣帽服,官階不得超過四品,各級官員不得與宦官公文往來等等,還鑄鐵牌於宮內,高約三尺,上鑄“內官不得干預政事”八字,以示震懾。

朱元璋後,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四朝,宦官們並未對朝政產生決定性影響,是因為這幾個皇帝天資聰明,勤於政事,宦官沒有可趁之機。

英宗朱祁鎮一朝,出現了明朝歷史上第一個能夠左右朝政的宦官——王振,而且王振不但自己干預朝政,而且直接向太祖朱元璋關於“內官不得干政”的鐵律宣戰,是他把朱元璋在宮內豎的鐵牌攜去。

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明宣宗朱瞻基打開了宦官參政的潘多拉盒子。

朱元璋雖是雄主,但他管不了後代的昏庸。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04

朱瞻基在野史裡和一些文學作品中還有“蛐蛐皇帝”之稱。

朱瞻基喜好促織,有“太平天子,蛐蛐皇帝”之名。促織者,蟋蟀也,民間叫蛐蛐。

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裡載: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清人蒲松齡要據朱瞻基喜好蛐蛐這個特點,在《聊齋志異》裡,寫下著名小說《促織》,開頭即說:“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促織》是蒲氏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通過主人翁成名從悲到喜、喜極生悲、悲極復喜,禍福轉化的奇特故事情節,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宮廷”的驕奢淫逸,以及各級官吏的媚上責下“假此科斂丁口”等等罪責,同時也提示了封建社會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表現了老百姓為生計奔波的勞苦、辛酸和艱難,寄託了作者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

蒲松齡以異史氏之語評論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信夫!”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算得上好皇帝,口碑為何還是差?

除了玩蛐蛐,朱瞻基還好房中術,曾向太醫院一位太醫索要這方面的書,這位太醫告訴他,他是看病的,先輩(指太醫院)傳下來的也都是些醫書,沒有那類的書。朱瞻基就令人把這位太醫偷偷的抓起來關在監獄裡,不讓外人知道。太醫的家人也感到蹊蹺,就託人打聽。得知真相之後,太醫的家人也不敢聲張。那位太醫被關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放出來。

朱瞻基的突然去世,不知同這種喜好有沒有關係?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