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博物館之都”建設,還在路上

洛陽的“博物館之都”建設,還在路上

河南省非國有博物館協會秘書長 李寶宗

2019年9月18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並提出一個重大國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十三朝古都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陽,如何在這個國家戰略中盡力擔當。並通過擔當,來促成洛陽的第二次騰飛呢?

長期關注洛陽經濟的鑫融基·金融研究院為此向社會各界徵文。

主題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洛陽擔當。

我們欣喜的收到河南省非國有博物館協會秘書長李寶宗先生來稿:《洛陽的“博物館之都”建設,還在路上》現在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核心提示:作者李寶宗認為需要我們牢固地樹立“大博物館”觀,把洛陽城作為一個博物館來建,不僅要著眼於數量的發展,更要著眼於內涵的豐富和質量的提升,不僅要把遊客吸引到洛陽來,還要讓他們感到有看頭,想在洛陽多住幾天並進行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這才是我們打造“博物館之都”的目的所在。

洛陽的“博物館之都”建設,還在路上

洛陽,作為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建史,1500多年建都史;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洛陽共登記41.9萬件(套),佔全省總量近1/4,居全省省轄市首位——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洛陽打造博物館之都,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自1958年洛陽博物館建立至今,全市已建成開放各類博物館75個,其中非國有博物館50個,佔全省總數114個的44%; 2017年度全市博物館共接待觀眾817萬人次,其中,19家國有博物館共接待遊客389萬人次,47家非國有博物館共接待遊客428萬人次。在75家博物館中,有國家一級博物館一家,二級三家,三級三家;不論在博物館數量、門類和質量方面,還是在發展速度方面,洛陽均居全省首位;已經形成了主體多元、門類齊全、特色鮮明、富有活力、互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博物館之都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2018年12月13日,洛陽市委、市政府又印發了《關於建設博物館之都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市博物館總數達到100家,全年接待觀眾1000萬人次以上,要打造洛陽國際文化旅遊城市的“升級版”。

現在看來,洛陽似乎距建成博物館之都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完全是一個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但是,除了要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新建25個博物館的任務不可謂不艱鉅而且隱憂存在外,可能還有一個總體佈局與內涵豐富以及質量提高的問題,有待思考。

一、洛陽要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新建25個博物館,任務艱鉅且隱憂存在

目前,除了已經規劃興建的依託曹魏大墓、曹休墓、唐代壁畫墓,唐代窯址、漢函谷關遺址等幾個博物館,還要新建萬里茶道博物館、焦裕祿紀念館、“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近現代史博物館和杜康博物館等10個國有博物館外,還有15個博物館要建;而這15個博物館,可能是需要通過發展非國有博物館來實現的;但自2013年《洛陽市關於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出臺並很快就宣佈終止執行後,至今尚未出臺新的扶持辦法。洛陽市委、市政府在《關於建設博物館之都工作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出“完善針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扶持機制,激發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博物館建設”,但馬上就一年時間了,還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會不會影響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呢,可能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我瞭解,目前就有洛陽的幾家非國有博物館在談論遷往鄭州或廣東佛山的事。鄭州市人民政府於2017年11月21日出臺的《鄭州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辦法》,是目前省內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非國有發展扶持辦法(南府辦〈2018〉14號)規定:凡經批准建立且藏品在5000件以上(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36件套以上,佔7%),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以上,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以上,對外開放100天以上的非國有博物館,每年給予500萬元的資金扶持。還規定:自獲評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年度起,按從高不重複原則,根據所評等級給予管理運營補貼,扶持標準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每年補貼1500萬元;國家二級博物館,每年補貼1000萬元;國家三級博物館,每年補貼800萬元。

二、洛陽需要樹立“大博物館觀”,“把洛陽城作為一個博物館”來建以豐富其內涵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家珍院長在答記者問時講:要把司馬光的兩句詩“若問古今興亡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落實到現在的“博物館之都”建設中來,也就說,要把洛陽城作為一個博物館來建設。我認為,這就是洛陽要樹立的“大博物館觀”。

洛陽與西安,堪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對“雙子星”,但西安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已經把西安打造成了“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但洛陽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目前還只是“歷史文化旅遊城市”,而不是“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到西安的遊客,不僅要看,還要住上幾天,還要在那裡進行多樣化的消費。而來洛陽的遊客,則往往上午到,下午走,除了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的門票收入,很少有一住幾天進行多樣化消費的。而如果像史家珍院長說的那樣,我們“把洛陽城作為一個博物館”來打造呢?譬如說,我們沿洛河兩岸,依託匯洛五都之歷史文化遺存,打造一條集參觀、住宿、餐飲、演藝、購物於一體的旅遊長鏈呢?

三、洛陽需要解決“有說頭,沒看頭”這個大問題,要讓遊客能來能住能消費

隋唐城洛陽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項目負責人雷正宇先生講得好,我們打造“博物館之都”,必須要解決好洛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卻往往“有說頭,沒看頭”這個大問題。這實際是一個博物館發展的質量問題。

在這方面,我覺得敦煌石窟做得就非常好。你到敦煌去,未進石窟前,先讓你看一個幾十分鐘的電影,使你對敦煌石窟開鑿、命運的歷史和意義,以及精美的壁畫先有一個形象的瞭解,從而勾起你對石窟參觀的慾望,而且參觀後,又加深了對石窟文物的認識。否則,如果直接進入石窟參觀,就會像遊客到龍門石窟參觀後一樣,一種“看景不如聽景”的失望感覺油然而生。為什麼呢?一般人不是專家,缺乏對石窟文化、藝術價值的認識嘛。

再如,你到臨潼華清池參觀,晚上就可以看根據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改編的大型情景劇,看後,讓你回味無窮。那麼,我們洛陽能不能把武則天在洛陽登基、理政、開鑿石窟、擴建白馬寺等等的故事搬上舞臺,讓遊客白天參觀,晚上到劇院裡去欣賞一場《神都女皇》的風采呢?

而且,我們不僅能讓遊客在隋唐洛陽城各博物館參觀後欣賞一次神都女皇的風采,還能夠讓他們在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各博物館參觀後,同樣在那裡都能夠欣賞到一個大型歷史文化情景劇或者電影呢?

如此,來洛陽的遊客能不看在洛陽,住在洛陽,吃在洛陽,玩在洛陽,消費在洛陽嗎?

因此,我以為,洛陽的“博物館之都”建設,離“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目標尚遠,還在路上!

作者簡介:李寶宗,男,62歲。從1980年至2010年,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歷任洛陽地區教育局成人教育教研室副主任,三門峽市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科科長,三門峽職業高中校長,三門峽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河南省教育交流服務中心主任等職。

從2011年至今,從事博物館管理與文博研究工作,歷任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館長、執行館長,河南省非國有博物館協會秘書長、常務副理事長等職。

2011年至今,獨立完成12個臨時展覽的內容和形式設計及12部彩版大綱(120頁左右)的編寫任務,其中的《未央大樂》,被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定為“高水平原創性展覽”,有6個被新疆、河南、廣西、廣東的數十家省級和地市州級國有博物館引進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獨立編寫的《聖殿裡拾來的文明》,於2011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先後在《中國博物館》《中華戲曲》《中原文物》《華夏文明》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文章16篇;為第3次修訂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博物館卷、文物卷和戲曲卷,撰寫詞條四個;在《中國文物報》發表學術文章12篇,其中6篇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考古中國》全文收錄。

2017年主導發起並由中山大學、山西師範大學、中國戲劇出版社、學苑出版社、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等6家單位參與的“中原戲曲文物整理出版工程”於該年8月28日在鄭州啟動,根據6家協議,6卷本《中原戲曲文物研究》叢書,將於2021年完成出版任務。

在任館長和執行館長期間,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先後獲得鄭州市文物局授予的“免費開放先進單位”稱號,河南省非國有博物館協會授予的“學術研究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國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國非國有博物館管理運行示範館”稱號——該稱號僅有26家非國有博物館獲得,佔全國非國有博物館總數的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