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详细解说


窦性心动过速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疗?

很多人感觉心跳不安,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的显示结果为“窦性心动过速”,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算不算心脏病,需要治疗吗?答案就在下面:

一、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点:

1、(一)P波必须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I、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2、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3、P—R间期大于0.12秒。

上述标准只适用于成人。儿童及婴儿正常心率较快,初生婴儿、2岁、4岁儿童P波频率必须分别超过150、125、115次/分,才能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动过速可达180次/分,此见于强烈体力活动时,而在一般情况下窦性心律的频率很少超过150次/分;儿童窦性心动过速可达23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疗?

二、与其他心动过速相比较,窦性心动过速具有以下特征:

1、心律不绝对匀整,在心电图上分别测量先描记导联与后描记导联的P-P间距或R—R 间距,多不绝对匀整。

2、其频率易受心外神经张力的影响,如运动、站立、进食、情绪激动等可使心率增

快,卧床或安静休息心率则减慢。

3、按压颈动脉窦后心率略渐减慢,停止按压又逐渐增快。

有时在描记过程中某一段心电图示有窦性心动过速,其他则否;或开始描记时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而在描记结束时,已成为一般窦性心律,此种情况称为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三、窦性心动过速的其他心电图改变为:

1、P波较高尖

此多见于Ⅱ导联,产生原因可能由于窦性心动过速时,其激动常起自窦房结的头部,该处自律性较高,而由该处发出激动所引起的P波,平均电轴多平行于1导联。

2、ST段下移

(1)随着心率增快,T一P段逐渐缩短,终至P波与其前面的T波相重合,因而在T波尚未完全结束时,其后的P波已开始,如把此种情况的T-P段当做等电位线,则必然

显现ST段下移。故在窦性心动过速时,判断ST段的偏移及其程度,主要应参考它前面的

P-R段。

(2)交感神经兴奋时,使正常较浅的心房复极波(Ta)增大,此增大的Ta波末端可落在S—T段中使其下移,主要反映在Ⅱ、Ⅱ导联中。

(3)显著的心动过速引起相对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多原有冠状动脉疾患)。

(4)存在引起ST段下降的其他原发或继发因素。由此可见,在显著窦性心动过速时,诊断左心室劳累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必须审慎。

3、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

如P—R间期及Q—T间期不随心动过速而缩短,甚至略有延长,则提示同时存在心肌病变。由于Q—T间期缩短,T波也显得高尖。

年青人窦性心动过速可合并窦性心律不齐,但在中、老年人则不常见。窦性心动过

速合并异位心律者较少,有时可合并期前收缩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只有在心动过速

时,房室传导阻滞才能显现出来。

窦性心动过速,特别是间发性的,必须与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疗?

正常人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过食、吸烟、饮酒、喝茶、饮咖啡、疼痛或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时,可引起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则多见于各种疾病,如发热、贫血、缺氧、感染、出血、低血压、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缩窄性心包炎与神经官能症等。

治疗应针对病因。以神经性因素为主的病例,可选用镇静剂、心得安及蛇根草制剂;有心力衰竭者应使用强心药物;甲状腺机能亢进宜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碘伏131、他巴唑等治疗;其他疾病亦应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对症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