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詩話: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數字詩話: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這幾年,人工智能(AI)寫詩是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AI通過了圖靈測試。AI寫詩作畫本質上是通過以數學為基因的程序去“創作”,所以這是數學和藝術相結合的很好範例。

數學和詩歌各有各的天地,但它們都要求抽象、創新和想象,因而詩歌與數學是高維聯通的。那麼,不如一起試試,用數解詩,以詩讀數。

01、數字登詩妙趣花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對子、楹聯等,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結構相同。數字對聯是對聯的分支,數學趣味盎然,有些數字絕對流傳至今仍無人能破。傳說明代江南才子祝枝山(本名祝允明,1460—1526)就曾經出過這樣一個上聯:

三塔灣前三層塔,塔塔塔。

開始有人覺得不難,立刻應對:

五臺山上五座臺

這個人對完後才發現自己上當了,後面的“塔塔塔”無法對了。若後面接“臺臺臺臺臺”,豈不是多出兩個字?若直接對“臺臺臺”,那與前面的數字“五”又不相稱了!這就是數字對聯的陷阱,也是數字對聯的樂趣。

中國古代留下了大量優美的數字對聯,下面僅採幾支供欣賞。

一葉孤舟,坐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由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十年寒窗,進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這副數字對聯,對仗巧妙,意思暢通,上聯從一到十,下聯從十到一,每聯的數字之和都是55。

數字詩話: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三星白蘭地五月黃梅天

這是一副著名的“無情對”。這種對聯講究上聯下聯字詞相對,對得工整;而內容要各講各的,絕不相干。這裡,“三星白蘭地”與“五月黃梅天”上下聯字字相對,上聯講酒名,下聯指天氣,內容還真是驢唇不對馬嘴。無情對可謂是對聯中的一朵奇葩,除了上述的文字要求外,它還要求對對者信手拈來,立即回對,也正因此,這種對聯往往給人以奇譎難料之感,回味不盡之趣。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講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這副對聯對仗相當工整,將數字一到十與天干對應,意思自然平實,結構對稱合縫,把先生規矩刻板講課、小童無聊望頂數數的情形刻畫得生動有趣。

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六神無主,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九坐不動,十足無能。

這是一副奇特的數字對聯,上聯從一到五,下聯從六到十,通篇基本是四字詞語,巧妙地應用一到十的數字把泥菩薩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具有一定的反迷信思想。不僅如此,它還是一個數字謎語,謎底是“泥菩薩”。

謎語不但與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更是詩人之所愛。下面,我們一起品讀一下我國宋代大才女朱淑真(又稱朱淑貞,約1135—約1180) 的《斷腸謎》:

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朱淑真自幼聰明穎慧、博通經史,但一生愛情失意,最終抑鬱早逝。這首《斷腸謎》正是她對丈夫無比絕望之後寫下的詩詞,其傷心決絕的意念彷彿可透紙而出。

有趣的是,詩中每一句都是一個字謎,謎底分別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10 個數字。全詩謎面構思巧妙,意思亦貫通流暢。

字謎採用的基本上是消減法,例如,第一句“下”去掉“卜”就是“一”。

這首詩流傳至今,部分人已把它用作元宵節的燈謎,猜謎的同時也不免讓人感嘆:即便作者才情八丈,也只落得個傷情落寞的結局。

數字詩話: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02、靈巧詩詞題算用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關算題的文學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對聯、歌曲和詩詞均佔據著重要地位。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 年),皇帝喜添五世元孫,為表皇恩浩蕩,其在乾清宮如期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千叟宴。皇親國戚、文武大臣等共聚一堂,其中也有從民間奉召進京的老人。相傳,席間被推居上座的是一位長壽老人,年高141 歲。乾隆帝和紀曉嵐即興為這位老人作了一副對聯:

花甲重逢,又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這副對聯工整優美,“花甲”(六十)對“古稀”(七十)、“重逢”(×2)對“雙慶”(×2)、“又加”(+)對“更多”(+)、“三七”(21)對“一度”(1),“歲月”(時間)對“春秋”(時間)。平仄也相對。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上、下聯都隱含一道算術題,上聯是60×2+21=141,下聯是70×2+1=141。答案均為141 歲,堪稱絕對。

03、詩裡乾坤幾何佳

幾何是研究空間結構及性質的一門學科。它是數學中最基本的研究內容之一。就藝術領域來說,幾何與空間藝術關係更為密切。

而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類似於音樂,應該是時間的藝術。所以,從表面來看,幾何似乎同詩歌關聯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詞序有首尾迴環之意趣,迴文詩又稱迴環詩。在這種意義上,迴文詩本身就有圓形的幾何形狀。

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湯顯祖等,均有形式各異的迴文詩傳世。而與這類詩歌一同流傳下來的,還有那些或用情至深、或妙趣橫生的故事。下面以蘇軾(1037—1101)的迴文詩《賞花》為例。

傳說宋代六月的一天下午,蘇小妹與長兄蘇軾正盪舟湖上,欣賞無邊景緻,忽然有人呈上蘇小妹丈夫秦少游捎來的一封書信。蘇小妹打開一看,原來是一首別出心裁的迴環詩:

數字詩話: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雖然它僅有14 個字,但才高八斗的蘇小妹立即讀出:

靜思伊久阻歸期,

久阻歸期憶別離。

憶別離時聞漏轉,

時聞漏轉靜思伊。

蘇小妹心裡暖暖,相思無限,才情四溢,便仿少遊詩體,也作了一首迴環詩,遙寄遠方的親人:

採蓮人在綠楊津,

在綠楊津一闋新。

一闋新歌聲漱玉,

歌聲漱玉採蓮人。

一旁的蘇軾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如法炮製,便提筆寫了下面這首《賞花》迴環詩: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隨後,蘇氏兄妹也派人將他們的詩作送與秦少游,詩的流傳也形成了一個圓環。

數字詩話:一拍一呼復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順便說一下,英文詩歌中也有迴文,但較於我國的迴文詩,其形式相對簡單。當然,這可能與中外語言文字的形式密切相關。

下面這首詩歌是英國女詩人瑪利·柯勒律治(MaryColeridge, 1861—1907)的《緩步》(Slowly,筆者譯),它運用句子的首尾往復,表達了一對戀人難捨難分、依依惜別的情景:

Heavyis my heart, / 我的心情沉顛,

Darkare thine eyes. / 你的眼神哀切。

Thouand I must part, / 我們必須離別,

Erethe sun rise. / 就在日出之前。

Erethe sun rise, / 就在日出之前,

Thouand I must part. / 我們必須離別。

Darkare thine eyes, / 你的眼神哀切,

Heavyis my heart. / 我的心情沉顛。

除了上面提到的隱有圓環之狀的迴文詩外,我國古代思想文化書籍中也不乏飽有幾何之形的文字,下面兩段文字分別摘自《易經》和《道德經》,從某種意義上,兩者均有三角延展的格局: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當然,詩體本身直接呈現幾何形狀的詩歌也有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具有矩形形狀的我國古典詩詞中的絕句與律詩,因此它們又被俗稱為“方塊詩”。這很好理解,在此不再展開闡述。

還有一些詩歌表現為三角形等別出心裁的幾何形狀。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唐代詩人元稹的《茶》,這首詩精巧玲瓏,形如等腰三角形,具有獨特的結構美: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在西方,也有類似的以特殊幾何形狀排列的詩歌,例如伯弗特(William Skelly Burfort, 1927—2004) 的《聖誕樹》(A Christmas Tree,筆者譯),其詩文所呈現的就是聖誕樹的形態:

Star

If you are

A lovecompassionate

You will walk withus this year,

We face a glacialdistance, who are here

Huddld

At your foot.

神靈

如果你是

富有憐憫情懷

你將陪我們走過今年,

你我有著冰冷的距離,而我們

擠在

你的腳前

本文摘自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詩話數字》作者: 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