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运河钞关:见证一城芳华600年


钞关,本是税关。明朝初年,白银不允许直接交易,包括缴税也只能用纸钞。所以,税关即钞关。

临清钞关也因运河而兴。到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已经位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其中,万历六年(1478年),征税83200两。而当年山东一省税收仅8860两,仅比临清钞关的1/10稍多。

临清钞关设立400年后,大运河再次迎来转折,只是这次是走向衰落。清朝道光、咸丰之后,政治腐败,经济困乏,水利失修,大运河的运力大大下降。

道光四年(1824年)冬,黄河决堤,淤积导致大运河通航阻塞。第二年,清政府开始雇用商船海运漕粮。其后,河运、海运并存70年,直至河运被取代。

到清末民初,随着津浦铁路和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大运河进一步被边缘化。1930年,临清钞关最终关闭。

临清钞关历经500年风风雨雨,是大运河上开设最早、关闭最晚、征税数额最大、国内现存的唯一运河钞关,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兴衰。

2001年,临清钞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跟着临清钞关,去重温一段历史,去追寻一个梦想,去了解一些人和故事。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临清北通京师,南控江淮,在军事、交通等方面均居重要地位,因此明清时期,政府为储存转运漕粮,在这里修仓储粮。

临清钞关为朝廷贡献巨额税收的背后,一方面是对商船的盘剥,一方面是当时经济繁盛的标志。唯有商贾有钱赚,方有能力纳税。经济的繁盛,带来社会方方面面的快速发展。这从史书的记载中便可见一斑。

临清钞关,也出现在多位外国人的记载中。其中,较为我们熟悉的一位是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1600年,利玛窦一行人,带着准备进献给皇上的贡物,途经临清,与临清钞关主事(主管钞关事务的“一把手”)马堂见了面。马堂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时至今日,因运河而兴的临清,已不复往日之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