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门前三小”让群众乐享文化大餐

株洲新闻网11月11日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为了进一步破解农村文化建设困局,全力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攸县重点实施“门前三小”工程,一改过去以村为单位建设文化综合服务点的做法,把服务送到村民“门口”,把文化种到村民“门前”。

更贴心!活动地点就在家门口

过去文化活动场地都设在村部。近年来由于合并村,有的村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村民过来参与活动是极不方便的。一村一书屋、一村一广场的做法,已经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

为了将“门前三小”建好,攸县制定出台了《攸县“门前三小”工程建设实施意见》,按照覆盖人口不少于300人,步行路程不超过10分钟,建设面积不少于340平方米的标准(小广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小书屋和小讲堂面积分别不少于20平方米),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门前三小”600个,示范点100个。

据了解,该县按照群众自行建设、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不作指令性安排,县委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予以支持。家族祠堂、闲置民房、旧村部、空置学校……这些现有资源都成了“门前三小”的阵地。

古老樟树下,周围的村民傍晚聚在一起跳舞;改建的书屋内,来看书的老人和小孩络绎不绝。这是菜花坪镇菜塘村弄塘“门前三小”的情景。据了解,文件出台后,各地群众对“门前三小”的热情高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网岭宏大村王家场组户平捐资2000元,义务出工建广场、筑池塘,旧水坑、垃圾场变成了小公园;菜花坪菜塘村弄塘片村民刘玉福把房子租给村里作书屋、讲堂,不要分文房租;宁家坪镇黄公村荷叶塘组在外经商务工人士自发筹资近20万元,广场、房子、绿化、健身器材、文艺班子一应俱全。

目前,攸县已建“门前三小”500个,示范点38个,石羊塘镇高桥组、春联街道沙坪组、宁家坪镇南湖山庄等多个“门前三小”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建设示范点,并计划到2020年“门前三小”的数量达到1000个以上。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跳起广场舞,阅读一本书,聆听一堂课。

更丰富!文化大餐就在家门口

“现在打牌的少了,运动的多了,邻里矛盾的少了,互敬互助的多了,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了。”这是鸭塘铺村夏嗲对“门前三小”建设后的评价。

“门前三小”建起来后,如何让群众用上、用好,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精准的文化服务是关键。

据了解,该县注重当地群体力量,积极组织发动群众自主开展活动,组建歌舞队、龙灯队、锣鼓队等多种文化团体,举办歌舞会、茶话会、联谊会等节庆活动。数据显示,活跃在“门前三小”的队伍有龙灯队126个、锣鼓队237个、舞狮队572个、篮球队58个、文学社35个、非遗传承项目22个。

同时,通过群众下单“点餐”、政府下厨“送餐”模式,将村民提出的“心愿”需求汇总收集,策划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医、送戏下乡等各类活动。“演艺惠民、送戏下乡”“一场夜宴·共享非遗”“留守儿童暑期陪读”等活动项目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

建好阵地更要用好阵地,用好阵地关键在人,选好带头人是搞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门前三小”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说起攸县“门前三小”必然离不开夏昭炎的启迪。十年前,74岁的夏昭炎退休返乡定居之后,发现乡亲们的文化生活很贫瘠。于是他和妻子杨莲金,决心建起一家书屋,让书香丰富乡亲们的心灵。不仅于此,夏老还开设了百姓课堂,每个月农历初三、十六日讲授优秀传统文化。长假期间,还举办少儿假期学校,开展读书、文体、智力游乐等活动。现在常常能看到附近的孩子在阅读室内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周边的居民也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课学习。

用新乡贤引领好风尚。攸县从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当中选树一批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群众公认的新乡贤。通过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主动为乡贤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明确将其作为“门前三小”阵地建设、日常管理和志愿服务的带头人、领路者。

更亲近!为民服务就在家门口

“门前三小”之所以受到广大村民热情追捧,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小广场跳出大健康,小书屋读出大天地,小讲堂讲出大道理”。

为了将“门前三小”的作用最大化,该县在各个小广场开上了“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在小讲堂办上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重要宣讲;身边的党员带头讲党课,带头推文体活动,带头搞读书会,带头参与志愿管理……在实践中,“门前三小”成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基层“党建+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门前三小”建在老百姓家门口,形成了“10分钟小文化圈”,成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窗口。据统计,全县“门前三小”覆盖人口达15万人以上,约占农村常居人口的一半,受益群众更多更广。干群距离拉近了,村民爱乡爱党的热情增加了,党的向心力上来了。通过政府整合统筹资源,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条件保障等方面得到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自我服务的途径,极大地丰富了文化服务内容。

与此同时,攸县的“门前三小”阵地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学习交流、强身健体、睦邻友好、成风化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文明、健康、法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门前三小”成为了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最重要公共活动场所,也成为了广大群众共同的“家园”。

【门前三小】

门前三小工程是指家门口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其中小广场用于文体健身,小书屋用于书籍借阅,小讲堂用于基层宣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