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大師教你漲棋最好最快的辦法

《象棋打譜技巧》代前言

和青少年朋友談談打譜

(代前言)

打譜是學棋的一個重要途徑,無論是專業棋手還是業餘愛好者,要想提高棋藝都必須打譜學習。作為科學家的牛頓曾講過:我是站在巨人肩上,才有今天的成就。作為棋手,打譜就是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吸收前人的精華的過程。換句話說,打譜就是我們在學棋路上,向巨人肩頭攀登的過程。

如何打譜我想強調兩點:一、不能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我常常看到有的人,打譜十分刻苦,一天能打許多盤,而誰的譜都打,只是最新的比賽,總是通打一遍。我不敢說這種方法毫無效果,但從我的切身體會來看,效果不會很大,進步起來不是很明顯。無論是我在遼寧隊作教練的時候,還是在遼寧隊解散後我在少年宮教棋,我都主張打譜要因人而異。

何為因人而異?一是根據打譜者棋風選擇和自己棋風相近的棋手的棋譜,進行系統的研究,比如喜歡攻殺棋手可以選擇柳大華先生的棋譜或者於幼華先生的棋譜;力量型的棋手可以選擇趙鑫鑫先生和王天一先生的棋譜;攻守平衡型的棋手可以選擇徐天紅先生的棋譜或許銀川先生的棋譜……。每一位特級大師都有自己的風格,都形成自己的棋風,以及在這個棋風下形成的理論體系。進而在戰略戰術,局面判斷上都形成自己獨有特質,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青少年朋友們要找一個棋風和自己接近的“模版”,擇一而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人而異還有一個講法,就是根據你學棋的情況與發展階段來選擇性打譜。棋譜是記錄完整的一盤棋,是一個整體性記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我們學習的內容不同,把一盤棋分成開局、中局、殘局,有選擇來學習。殘局功力弱,可以側重殘局方面的學習,中局功力弱,可以側重中局技戰術方面的學習,等等。甚至,可以對同一中局進行反覆的研究,找到形勢判斷的方法、戰術的劃分、得子謀勢的辦法、棄子搶攻的手段等等。並不是一盤棋通盤打下來效果一定就好,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打譜方法。

我要強調的第二點就是打譜要講究方法。方法對頭,可以提高打譜的效率,效果自然提高的非常明顯。關於這一點,我要講五個問題:

1、要挑毛病、找問題。對每一盤棋譜要釘住,反覆研究,力爭完全弄懂。如果打譜時你能鑽進去,每個新發現都會讓感覺“棋”樂無窮。打譜時要全力以赴地猜測對局雙方的意圖,找出其中的破綻,再高明的棋手也不會著著都是妙手。所以你要時刻去“挑毛病”、“找問題” 即是要找對局者的問題,又要查到自己的問題,這對棋力的養成是一個好的辦法。

2、不迷信,有自己的心得。不要迷信棋譜中的解說,更不要死記硬背鑽牛角尖。記得胡榮華先生在談陶漢明先生學棋時經歷時曾說過,陶先生最早打的胡榮華對局是沒有評註的,胡先生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因為他在打譜時可以不受評註者的束服,快速形成自己的心得。有些人很在意大師的評註或者名家的講解,把這些東西當成教科書背下來(其實青少看朋友在打譜時,對那些沒有註解的著法更要細心學習,因為這些內容是評註者認為你必須會的,因此沒有去評註,而這些往往是棋局的基礎,青少年朋友必會的內容。而評註的內容往往是複雜的變化,甚至是大師們臨場也沒的搞清楚的東西,這是棋局的昇華部分)。下棋時的隨手走出來的都是“某某某哪哪年比賽的著法”,言外之意,這是特級大師、大師下的著法,你還認為不好?我不能說這些著法不好,但是這只是在特定環境形成的妙著。如果你沒有把這些妙著吃透,奉行“拿來主義”,這些妙著也不見得好到哪去。這不是不尊重這些全國冠軍或者強大師,而是在你拿來即用的情況下,你的思維被侷限住了,或者說你很容易地犯了教條主義錯誤,這是很可怕的。因此,學棋必須要有自己的心得,僅僅模仿前人的一招一式的打譜是不可取的。

3、多同他人研究。不要總是一個人悶頭打譜,適當地進行集體研究是很有益處的。遼寧隊曾經兩隊奪得全國團體賽的冠軍,這與孟立國老師帶領下,發揮集團研究是分不開的。“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集體研究可以互相促進,互相啟發,對青少年棋手尤其適用。

4、打譜很重要,但是千萬別忘記要去實踐。不怕輸棋,特別是和水平比自己高的棋手下“頂手棋”,只有這樣才能檢驗自己的認識和想法是否正確。我主張下棋和的打譜的比例應該是七比三、甚至是八比二。有些棋手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打譜上,卻很少下棋,未免有點本末倒置了。這樣的棋我稱為“書房棋”,棋的力量明顯偏弱,這對提高棋藝水平是非常不利的。

5、養成看譜的習慣。看譜是打譜的方法之一,就是少用棋去擺,多用頭腦去分析變化。在開始的時候可以先用棋子通打一次。然後,再用頭腦是去分析,最後發展到只看棋譜不擺棋來分析變化。這樣可以加強記憶力和培養快速計算能力。

以上是我對打譜的一些看法,供象棋愛好者朋友們一起參考。

為了回饋棋友們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和支持,雙11期間所有專欄限時半價優惠

棋友們想學習進步提高的也抓緊時間進行購買,

物超所值,買到就賺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