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在我们金寨有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靠着从父辈传下来的手艺,赚着微薄的收入,补贴着家用,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老篾匠。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这位老人叫刘必喜,今年81岁了,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在安置三区的马路旁,开始了他一天忙碌的生活。他告诉我,他五岁就开始编竹筐、竹篓了。小的时候看见父亲编,就跟着学,这一编就是76年。提起往事,他停下手中的活跟我攀谈起来,大爷的耳朵不太好,更多的时候是他在诉说着往事,我不便打扰,静静聆听了这位大爷的故事。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从小学会编竹筐就补贴家用,那时候穷啊,经常吃不上饭,只能编一些手工品拿去换粮食。等成家后家里有六个孩子,仅仅靠着编竹篓养活不了家人,于是我白天在当地的窑厂上工,晚上在家编竹篓,就这样把6个孩子拉扯大。有一次在窑厂干活的时候,被机器砸伤了腿,赔了三万块钱,然后就一直在家编着竹篓。”刘大爷这样回忆道。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老人还告诉我说,以前红石村还有被开发前,一直用竹子编,老家有很多竹子,编的都是竹篓、竹筐。现在老家被开发,搬到了安置三区,这里没有竹子,只能用这些塑料编,这些塑料编制的篓子更耐用、更结实。这些塑料都是大爷去工地上捡的,有一部分是工地上的工人,知道大爷不容易,专门送给他的。一根根篾条在老人手里来回穿梭,犹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指尖跳跃。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视力和手都不灵活了,五六天才能编一个这样的筐子,“以前的时候一天能编一个呢”老人颇为自豪的说。老人花费近六天的时间编制的一个篓子,只要25元。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交谈的过程中我留意到了刘大爷的手,10个手指布满了老茧,因为常年和竹子、塑料打交道,手上有很多疤痕,都是这些锋利的篾子划伤的,而且指甲异常厚……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几十年来编出数千个精美的竹筐。


安徽金寨81岁老篾匠,76年的编织人生!正在消失的手艺…


编篓子的时候老人很专注,有人来欣赏他的技艺让老人备感骄傲。采访结束时,老人失落地说:“我六个孩子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是啊,现在这个手艺确实不挣钱啊,但我老是想,今年80多了,我要是死了,这个手艺不能到我这里就断了吧?!”

是啊,是否就这样断了传统手艺了呢?除了篾匠这种手工艺,我们还有很多流传了百年的手艺,一词一曲、一丝一线、一工一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刷下,人们渐渐忘却了对传统的继承与沿袭。

更多金寨资讯趣事请关注头条号(视觉金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