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旱情將持續發展 可能發生秋冬連旱

11月11日下午,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了當前全省抗旱救災工作總體情況和下一步重點工作。人民數字安徽從會上獲悉,安徽省旱情將持續發展,可能發生秋冬連旱,抗旱形勢越發嚴峻。

安徽省旱情将持续发展 可能发生秋冬连旱

安徽省正遭遇近40年最嚴重的伏秋旱 降雨持續偏少是造成乾旱主要原因

據瞭解,8月12日颱風“利奇馬”對安徽省影響結束以來,全省面均雨量8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為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2少,僅多於1966年(73毫米)。全省平均無降水日數74天,較常年同期偏多13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降雨持續偏少是造成今年乾旱的主要原因。

目前,淮河干支流和湖泊蓄水21.25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略多;長流乾流主要控制站水位較常年同期低1~2米,沿江湖泊蓄水48.36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多1成,但沿江中西部的大官湖、武昌湖、升金湖、白蕩湖偏少2~7成。全省大型水庫總蓄水量35.9億立方米,較常年少2成,其中梅山、佛子嶺、花涼亭3座大型水庫水位已低於死水位。中型水庫蓄水6.33億立方米,較常年少4成;小型水庫及塘壩蓄水偏少5成。全省河道乾涸793條,水庫乾涸1452座。隨著蓄水量的減少,又無有效降雨補的情況下,供水形勢日益嚴峻。

淮河以南有65個市縣維持重等及以上氣象乾旱,其中江淮之間東部、合肥以南至江南北部有39個市縣達特旱。安徽省正遭遇近40年最嚴重的伏秋旱。全省共10個市32.58萬群眾正常生活供水因旱受到影響,597萬畝耕地因旱播種困難。由於夏糧已收割歸倉,雖然當前旱情嚴重,但農業災情並不重,如旱情持續,對農作物秋種和保苗不利,並影響明年糧食產量,乾旱潛在危害大。

安徽省旱情將持續發展 抗旱形勢越發嚴峻

據安徽省水利廳副廳長兼省應急廳副廳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榮喜介紹,從氣象預報看,11月份沿淮淮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淮河以南較常年偏少,其中沿江江南偏少2成以上,平均氣溫較常年略偏高;2019年12月底前,淮河以南降水(雨雪)量偏少。從水源條件看,沿淮淮北地表水、地下水與常年基本持平,淮河干流及淮河以南主要湖泊、大型水庫蓄水總體正常。但沿江中西部湖泊蓄水少,淮河以南中小水庫、塘壩蓄水嚴重不足。綜合分析,安徽省旱情將持續發展,可能發生秋冬連旱,抗旱形勢越發嚴峻。

王榮喜在會上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安徽省防指抗旱應急響應Ⅲ級要求,增強抗大旱、抗長旱緊迫感,全面發動,廣泛動員,持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迅速掀起抗旱工作高潮,最大程度減輕旱災影響和損失。全面摸清掌握人畜飲水困難情況,統籌近、中、遠期用水需求,算清水賬,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廣泛開闢應急水源,堅持抽、引、提、調並舉,開展應急拉水、送水、蓄水,確保城鄉居民和規模養殖畜禽飲水安全。對有水源保障的,及時灌溉造墒搶種;沒有水源保障的,採取拉水、送水等措施造墒,千方百計完成播種任務。對已過適播期的作物要採取補種、移栽、改種等措施。對所有播種的小麥和油菜,適時灌溉保苗。

發佈會上,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同志分別通報了全省抗旱保農村飲水工作情況、全省農業抗旱秋種和規模養殖畜禽飲水安全情況以及全省城鎮供水安全保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崔吉沛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