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大賽》頻上熱搜,我們從撒貝寧的開場白中學到什麼?

1.極簡開場不簡單

央視《主持人大賽》播出,各位主播各顯神通,即興主持開口就是滿分作文,一舉登上微博熱搜。

太牛了,以至於淳樸網友表示,“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電視,我說我不配站著看。”這種神仙節目的主持自然不是“凡人”,他是我們熟悉的撒貝寧。

一開場,撒貝寧介紹節目規則,我本以為還會有些熱場之類的話,沒想到小撒話鋒一轉,直接就是選手上場。

央視《主持人大賽》頻上熱搜,我們從撒貝寧的開場白中學到什麼?

在我還錯愕時,一號選手已經開始表演,除了驚歎選手們的高超實力外,對於這種直戳主題的綜藝立馬好感倍增。

經歷久了各種視頻軟件上的120秒廣告,綜藝節目中動不動就開始cue流程的騷操作,我本已經習以為常,被迫接受,並未覺得有何不妥。直到看到這樣高效的節目時才開始反思,那些之前我從未在意的廣告與廢話在無形中浪費了我多少的時間與精力?

有人說,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人每天接觸的信息相當於174份報紙所擁有的信息量。很顯然,這些信息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能接收處理的信息值。

如同太多應用會讓電腦死機,過多的信息也會造成人腦“信息超載”。信息超載,指的是我們所接收的信息遠遠地超過了我們的信息處理能力。比如,我們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在瀏覽和接收網絡信息上,而沒有停下來想一想,接受這些信息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一個簡單的綜藝節目,有固定時長和設定主題,其中穿插的是各種龐雜的信息,你不喜歡可以換臺。生活則複雜得多。

學會如何處理無用信息、找到關鍵信息,成為現代人高效做事的關鍵。

2.雙11剁手,情非得已,全怪外部干擾信息?

在這個只要有空閒時間就會拿起手機刷刷刷的時代,有多少信息是對你有用的呢?

就拿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來說,本沒有什麼要買的我,也會在全網氛圍的烘托下,總喜歡在無事的時間裡打開某寶看一看,萬一撿到便宜呢?

央視《主持人大賽》頻上熱搜,我們從撒貝寧的開場白中學到什麼?

然而在我拿起手機,漫無目的的翻著推薦頁,一不留神一個小時過去了,意識到需要關掉手機時,一無所獲。我打開淘寶的目的是購物,但我卻並沒有要購置的物品,只是在全網氛圍的烘托下看看能佔什麼便宜,歸根結底,我被外部信息干擾,白白浪費了時間。

這就是在全網的誘導氛圍下,我做出的無意識行為。不懂得篩選有用信息讓我每日毫無目的的接受信息,卻很少得到真正能對我產生幫助的信息。

而這些龐雜的信息,耗費我的精力,如果我一直毫無節制的接受這樣的消息,可想而知,我會浪費多少時間。

有意識的屏蔽無用信息,才能多瞭解到對我們生活有益的信息,而這些關鍵信息是人們拉開差距的必要條件。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助理隨老闆去外地開會,早上找了一家自助早點鋪吃飯。

吃早飯的人很多,助理去排隊買早飯,老闆看到有一處位置上面放著吃完的餐具,便將餐具收拾到洗碗池,然後坐在了那個位置上。

隨後一位農民工樣的男人回來了,開始向老闆叫囂,把他沒吃完的早飯扔掉了,並要求100元的賠償。

助理上前爭論,憤憤不平,覺得這個人是在訛人。而老闆立馬從手提包裡拿出100元給那人,便招呼助理吃早飯。

一上午,助理都因為這件事暗自生氣,但老闆卻像沒事人一樣。在車上他終於忍不住問老闆,那個人明顯就是在訛人,老闆為什麼還要給他錢?老闆哈哈一笑,說,“我們有比那件事更重要的事情做,和他浪費時間,反而就是我們的損失了。”

說完便繼續投身工作,早上的事好像從未在老闆身上發生過。

由此可見,高效做事的人有意識的屏蔽掉一些沒有用的人和事,給自己留下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做提升自己的事情。這一點點的不同,就是他與其他人拉開差距的關鍵。

3.破解內部信息的干擾,你需要這一招

高效人士在做事時懂得屏蔽外界信息,也更懂得處理大腦內部帶給自己的干擾信息。

大家想一想,在我們專注做一件事時,頭腦進行思考時,是不是總會有一些無關的小情緒、小事情突然冒出,來干擾你的思考過程?

這種現象在《深度思維》一書中有解釋說,這是一種蔡格尼克效應,它是指,我們的大腦對於未完成的事情有更深刻的印象,會自動提醒我們這件事未完成。

我深知這種效應的危害,每當我在專注思考時,突然冒出來的這些想法總會讓我十分抓狂,從而打斷我的工作進度。

幸好,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破解蔡格尼克效應,即制定計劃

當你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然間冒出來你有一雙襪子沒洗,你試圖將這個想法壓制下去,但蔡格尼效應導致你的頭腦中時不時就冒出這雙襪子,這時你只需要制定一個計劃。

例如,你在便籤紙上寫上,晚上7點洗襪子,這樣,你只做了一個未完成事項的計劃,並貼在了非常顯眼的地方。於是你就可以專注思考此刻的問題了。

掌握了這樣一個技能,你就能更專心的做事,不用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自己的頭腦作鬥爭,白白浪費時間。

學會屏蔽腦部帶來的干擾信息,就能更加專注自己要做的事。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會給你帶來極大的自信,這樣的人離成功還會遠嗎?

4. 越專注,越成功

我們對於新認識的同學或是同事,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瞭解,只要看看他的書桌或抽屜是否雜亂,就能對這個人是否細緻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在暢銷書作家,Malcolm Gladwell的作品《眨眼之間》一書中,便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由此講述了一種“薄片分析法”

“薄片分析法”是快速認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人們通過極少經驗即可理解事物和行為規律的潛意識能力。

也就是說,人們具有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對一件事情做出判斷的能力;而當很多龐雜的信息撲面而來時,反而會影響人們與生俱來的這種能力。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他的實驗室中,曾做過一個推測婚姻前途的“愛情實驗室”。

戈特曼記錄分析了3000多對夫妻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緒,他得出,一段婚姻關係若想延續,則婚姻中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至少要達到5:1。

這項發現可以讓他輕易預測出一對夫妻的婚姻走勢,只要給他幾分鐘時間觀察這對夫妻對話,準確率可以在90%上下。

然而當工作人員找到一些普通人來進行同樣的實驗時,讓他們觀察一對夫妻的對話並判斷婚姻的走勢時,這些普通預判者人做出判斷平均準確率僅為53.8%。

這樣的結果令人們大吃一驚,是什麼導致這些人作出判斷的準確率與戈特曼相去甚遠?

實驗室人員發現,這是因為普通預判者在進行判斷時,無法準確找到什麼算是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一對夫妻談話時,有太多的細節干擾實驗者對情緒的判斷。例如,夫妻在溝通過程中的欲言又止、怒目而視、眉頭緊鎖,臉上一閃而逝的表情、變化微妙的聲調,這些無一不在干擾著普通預判者的判斷。

他們在一段對話中被太多的信息干擾,無法找到關鍵信息來進行預判。而戈特曼明白,預判時大可不必對所有的細節都加以關注。預判人員只需把重點放在戒備、一言不發、指責、和蔑視這四個因素上,問題便十有八九迎刃而解。

由此可見,有時候龐雜的信息並不能帶給我們更多益處,反而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能做到排除過多信息的干擾,找到生活的專注點,這是一種極大的智慧。

就像朴樹這樣的人,他的任何動靜都能上熱搜,惹來萬千網友的評論,他如何靜得下心來,做好音樂?

答案就在高曉松對他的評論裡。

高曉松曾這樣形容過朴樹,“朴樹是一個在今天看來已經很少見得人,他有點像化石,或者化石還不足以形容他,他像琥珀,他的音樂就像琥珀外邊那個堅硬的東西,他就被這些音樂凍在裡面。”

“當你透過他的音樂區看他的時候,你會很幸福的看到,當年那隻音樂蟲子還在裡面,翅膀還是那樣鮮豔,還是那樣晶瑩。”

央視《主持人大賽》頻上熱搜,我們從撒貝寧的開場白中學到什麼?

音樂就是朴樹的專注點。它是一層堅硬的外殼,幫朴樹阻擋住外界的紛紛擾擾,讓他這個“音樂蟲子”保住自我的純粹與可貴,成為那個在眾人視線下說出“我要回家睡覺”的音樂痴人,以現代人少有的智慧與勇氣,做到了他的人生只屬於他自己。

我們可以學著做一下朴樹,主動給自己一個堅硬的屏障,減少外界無用信息對自己的干擾。當我們“兩耳不聞噪音”,集中火力向生命的專注點開炮時,命中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人生負重已多,別讓信息超載,我們生命的航船才能輕鬆駛向前方。

關注@帆子號,聽真人的觀點,長見識,開眼界,做夜空中最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