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到蘭考“懸河”不再“懸”

開封到蘭考“懸河”不再“懸”

黃河流到開封至蘭考境內,就有了一個令人心驚的“別稱”一一“地上懸河”。這段全長74公里的河道,河床高出地表一般在5至7米左右,最大懸差9.47米。史料記載,從金代至民國時期,黃河在開封境內有過7次大的變遷,前後決口338次,開封城15次被洪水圍困,4次遭受滅頂之災。

而今,昔日的“懸河”再也不為害一方,更帶來諸多福祉。11月9日、10日,“走進黃河”集中採訪團來到開封、蘭考,親眼目睹了黃河饋贈給當地的萬畝西湖、百里綠堤,還有千年城摞城的奇觀展現。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黃河埋下了千年繁華

北宋東京城遺址因黃河氾濫,大部分疊壓在今天開封城市建成區之下,且埋藏較深。順天門(新鄭門)是北宋東京城外城西南城門,門址位於今開封市夷山大街西側,北側為晉安路,南側為漢興路。

11月9日,採訪團在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葛奇峰的帶領下,進入順天門考古發掘現場。10餘米的黃土疊壓著1000多年的帝都繁華、兵災水患,順著葛奇峰激光筆的指引,記者從上到下看到了清代茅屋土牆的田園農家、清末的洪水圍城;看到了明末李自成第三次攻打開封人為決口的全城滅頂之災,那次災難過後30多萬人口的開封只餘3萬餘人;也依稀看到帝都城門宏偉端莊,看到皇帝在城門外瓊林苑賜宴新科進士。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葛奇峰說,黃河多次給開封造成災難,但黃河泥沙也較為完好地保存了遺址和文物的歷史原貌。他向記者展示了在順天門出土的宋金時期灰陶嬪伽。這個人首鳥身的形象俗稱妙音鳥,原是佛教中的神鳥,宋金時成為框定建築等級的屋脊神獸。

葛奇峰說,本次發掘實際面積2706平方米,清理出了五代、宋、金、元、明、清、近現代等各時期大量遺存,出土了3500件陶瓷、金屬、磚石、錢幣等類型的文物以及1000多袋陶、瓷、骨、石等類型的文物標本。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黃河饋贈了萬畝西湖

一泓清水、湖波盪漾,迴廊庭院、雕樑畫棟,碧草如茵,花樹參差。11日9日,“走進黃河”集中採訪團來到開封新區美麗的汴西湖,感受千年文化與美麗景觀自然融合。

開封新區和老城區之間,原有馬家河、西乾渠、七支排等三條河道,是開封市備用洩洪通道,為充分利用這一水利、土地資源,同時也為了改善開封新區整體生態環境,2009年開封市政府以黃河黑崗口調蓄水庫立項,規劃並建設了主湖面成龍形近萬畝的開封西湖風景區工程。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依據北宋時期的“汴梁八景”,西湖周邊規劃建設了八景和三十二處小景,有“花塘春色、瞻影行雲、金池夜雨、樓臺明月、汀州冬雪、汴水秋聲、隋堤煙柳、翠幕涵秋”等景觀。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此外,還復建有北宋時期的魁星閣、瓊林苑、宴賓樓、西院等佔地面積約300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園林古建十三處。西湖景區層巒疊翠、綠樹成蔭、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園林綠化面積約105萬平方米,為開封市唯一一個免費對公眾開放的景區,年遊客量達兩百萬人次以上。

開封西湖以獨特的魅力體現了“皇家氣象、城市命脈、宋詞風韻、休閒去處”的風格,日益成為開封市一顆璀璨的明珠。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黃河塑造了時代精神

11月10日,採訪團來到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蘭考縣。

由於黃河在蘭考境內多次氾濫、改道,古道、斷堤橫貫蘭考全境,致使蘭考高地是沙,窪地是水。故堤又和沙丘、村莊結合形成了上百個風口,加上蘭考地勢低、地下水位高,含鹼量大,這樣,“風沙、內澇、鹽鹼”就成了蘭考數百年來的“三害”。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正是在蘭考深受“三害”嚴重威脅的背景下,焦裕祿來到了這裡。他託著重病,帶領蘭考36萬人民在黃河岸邊打響了一場“治理三害”的人民戰爭。他在蘭考工作的時間也只有一年零四個月,但他征服的卻是黃河數百年積澱的蘭考“三害”。

在焦裕祿精神的感召下,蘭考昔日荒涼的景象不見了。蘭考人民利用先進的技術,不僅將黃河化害為利,而且引黃灌溉,黃河真正成了造福於蘭考的一條金河。

开封到兰考“悬河”不再“悬”

在蘭考東壩頭,記者看到,黃河大堤己成了一條風景宜人的綠色長廊。黃河的對岸還有蘭考著名的黃河溼地生態園,那裡有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尤其是大雁和白鷺常年棲息在那裡。黃河岸邊已經成了蘭考名不副實的後花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